桐乡市安达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桐乡 31451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有了较高的要求,绿色环保舒适的住宅建筑已受到广泛推广。就此,文章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等进行分析,针对多年绿色品质住宅设计经验,研究其在住宅项目中的具体运用,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分析环境保护及设计效果的绿色设计思路,以便解决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技术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居住的舒适性一直是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之一。为改善生存状况、改善生活,人们更加注重于设计。“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桥梁,在改善住居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造诗意的住居,使人舒适的居住,满足生活需要。下文简要结合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2绿色建筑设计概述分析
2.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
2.2绿色设计理念
2.2.1使用节能能源资源
“能源是任何文明的先决条件”( AlvinToffter) 。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决定了当前国家经济实力与生活质量,城市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与国家安定局面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为自己的设计作品选用生产能耗低的材料,优先选用可回收的材料。并且应因地制宜的向开发商推荐本地的产品,可以节约运输等环节的费用。做到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达到设计目的。
2.2.2设计手法的运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体形设计的推敲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如建筑平面形式、建筑体形,建筑墙体、门窗、屋顶、遮阳,围护结构。环保型材料主要有基本无毒无害型和低毒、低排放型两类。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3.1新传统主义与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结合
在设计时建立起一种富有活力的社区模式。使居民能更好地享受以住一贯的田园风情,更能享受到城市中心区般便利的公共设旅服务。人们的日常居住,工作,交通,休憩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城景交融,物景交融,即为“新城?新家?新生活”。
通过设计使居民享受到阳光和绿意的希望社区,创造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充满人情昧的和谐社区,将自然环境和人选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社区。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存和融合,生态型精品社区的建构与营造,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设计。
3.2均好性
小区设计强调“均好性”,合理地利用环境资源,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且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活需求,需要能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环境资源要“分散”到每幢单元住宅前,每个院落里,甚至每户的窗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均好性”还体现在“归属领域”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上强调庭院的设计,鼓励人们进行公共交往和户外活动,且不受汽车和自行车干扰。
强调居住日照和朝向的均好,强调内外部环境的融全贯通,避免住宅间的相互遮挡,确保每户通风采光良好和视线上的通透。住宅全部南向布置,获得良好的日照和空间视觉效果,利用空间上的渗透和扩展关系,实现环境景观的互融,使居住者置身于充满温馨、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增强住区防卫能力,为住户提供休闲的宁静环境。
3.3“价值定位”理念
“按户定位”是价值理念中重要的思路之一。通过资源的再重整,“按户定位”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达方式。通过整体精心策划,特别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进行“户型定位”的设计。且基于对“生活方式”的思考,现代的住宅项目设计已从过去重整体,重环境的粗犷手法发展到重户型,重细部的后户型时代。住宅设计要整体布局优秀、新颖,且以户型空间布局,细到建筑装饰的构件做到精工细作,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进而创造精品家居空间。
4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理论的应用分析
4.1居住区风环境
小区设计,一般是把设计重点放在总平面的布局、单体建筑的外立面上,很少考虑整个小区比较密集的建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优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高度变化,能够确保冬天不会出现小区内风力突变,而夏天则会有良好的空气流动。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主体建筑南北向放置,实现错位的总体布局,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和气流流动情况。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 m,高处风速小于5m/s;小区建筑布局有利于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住区不出现漩涡和死角,不出现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
4.2户型的通风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空间布局,从而能够优化居住的舒适度净化空气质量,并且居住者不用花费更高的代价去采用现代化机器设备,能满足居住的舒适性。
4.3绿化、水景设计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且灵活的应用水体景观,从而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用草地、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灵活配草地、灌木、乔木和水景,给住户带来优秀的花园式小区,而且充分利用植物、水体,从而改善整个小区的微气候。
4.4 采光与遮阳
在住宅设计中利用建筑的平面形式的变化,形成一部分悬挑的遮阳板,使实际直接照射进室内的阳光减少。对小区的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单体住宅建筑的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分析及建筑单体自然采光分析。
4.5 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构造层次设计,以满足DGJ 08-205-20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综合节能目标65%的要求。
4.6 交通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
住宅小区设计中,实行完全人车分流。机动车全部实行地下交通,地面规划道路仅做消防车道紧急使用。在设计中,倡导低碳绿色交通理念,设计自行车停车位,低排放/新能源汽车优先停车位及电动车充电站。为了节约建筑用地,自行车库、汽车库及所有设备机房均设计在地下室,在设计中满足通风、防火及设备专业等相关要求。
4.7绿色材料的推广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积极推广新技术,运用新材料,采用新产品。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它特别推崇使用天然材料,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因此,绿色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必须具备调节气质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实现恒温的目的。因此,绿色建筑的材料必须是环保节能的天然材料和新型材料,对现有建材进行环保、节能评估,从而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5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从而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的最大协调性,而“舒适”则是其本质。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建筑节能和了解绿色建筑设计,其推广不单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的责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建筑规划和设计优化是美好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晔皓,王嘉亮,朱宁.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思考[J].建筑学报.2013(07)
[2]尹志社.浅谈绿色建筑设计要点[J].低碳世界.2017(09)
[3]张旭红.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山西建筑.2016(32)
论文作者:陈少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6
标签:建筑论文; 住宅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材料论文; 目的论文; 能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