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剧变与俄罗斯外交:挑战与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剧变论文,俄罗斯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2-08-16]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12)05-0044-06
中东地区是俄罗斯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冷战期间,苏联曾将中东地区视为其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竞技场之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仍将中东地区作为重要战略地区加以经营。当然,因于实力所限,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较弱。然而,在本轮西亚北非变局中,俄罗斯的态度与立场成为局势发展的重要变量,凸显了俄罗斯在该地区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玩家”。中东剧变在很大程度上为俄罗斯展现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机会,并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继续在中东地区保持战略存在的意识。当然,俄罗斯外交因此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变局不仅成为俄罗斯维护其在该地区利益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俄罗斯保持其世界影响力的重大考验。
一、“两面下注”:中东剧变中俄罗斯的外交抉择
对待中东剧变,俄罗斯的态度其实并不乐观。这个被俄罗斯媒体称之为“阿拉伯革命”的中东剧变令俄罗斯政府感到疑虑重重,它并非将其视为一场民主化进程,而是视为地区动荡之源。①很多俄罗斯观察家认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会对地区和全球安全形势带来负面影响,“阿拉伯之春”将会为伊斯兰极端势力铺平通向权力之路,从而逐渐演变成为“伊斯兰之夏”。他们指出,那些因为社会经济原因以及对民主政治有强力诉求的年青一代是不可能保卫革命成果的,现政权的反对派当中已经融入了很多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这些势力将会改变相关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版图。他们还认为,民主政体在中东国家是难以存在的,剧变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必将是反民主的,并且本质上是伊斯兰化的政权。②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并不希望看到中东地区出现大的动荡,这也符合俄的一贯政策立场,即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在于维持该地区的稳定,因为任何军事或社会紧张都可能在俄罗斯国内引发连锁反应。③在俄罗斯看来,保持自己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为此,俄罗斯一方面对叙利亚等国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寻求新的合作伙伴。④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是通过其与该地区一些主要友好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加强关系而实现的。而要维持这一影响力,俄罗斯必须在这一地区继续拥有盟友和伙伴,其中东外交的主轴正是围绕这一点来运转的。在策略上,俄罗斯采取了“两面下注”的手法:一方面,俄罗斯是中东国家的支持者与同情者。俄罗斯主张维持中东地区的现状,倾向于阻止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干涉利比亚、叙利亚局势。另一方面,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反对派保持着模糊关系,试图与未来所有可能执政的组织建立并维持联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中东政策,这一点可以通过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在对待利比亚制裁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得到解释:普京曾批评西方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是“十字军东征”,但梅德韦杰夫却表示不能接受这一说法,并认为这会引发“文明的冲突”。⑤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的中东政策更多的是基于实用主义考虑,其基本目标是增进经济利益,并遏阻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任何威胁。因此,俄罗斯试图与中东地区的所有相关方保持关系,尤其在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上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以“一个诚实的掮客”形象示人。⑥
随着中东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俄罗斯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因而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出了更为坚决的态度。虽然俄罗斯对于美国等国通过武力手段在利比亚强行实现政权更迭的做法并不同意,但它并不想与西方撕破脸皮,因为俄罗斯更加重视与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⑦同时,这也反映出卡扎菲政权对于俄罗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事实上,俄罗斯关心的不是卡扎菲政权的存亡,而是关注它在利比亚的利益获取与保护。只要新政权能够保障俄罗斯的利益,谁上台执政都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叙利亚问题就不同了。在俄罗斯看来,利比亚危机是疥癣之疾,而叙利亚危机则可能伤筋动骨。这与叙利亚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俄叙关系的历史有着重大关联。
叙利亚在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叙利亚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于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之所在就是要保持该地区的总体稳定,由此可见叙利亚对俄罗斯战略利益的重要意义。俄罗斯与叙利亚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1944年,苏联就与叙利亚建交。1963年,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后与苏联签署多项合作协定。苏联解体后,叙利亚与俄罗斯延续了之前的友好关系。2005年,时任俄总统的普京便指出,“叙利亚是一个曾与苏联,而今又与俄罗斯有着既特殊又非常热络关系的国家”。⑧军事上,叙利亚对于俄罗斯也有着重要意义。叙利亚在地中海东岸的塔尔图斯港(Tartus)是俄罗斯在独联体之外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更为重要的是,在美欧主导的中东,“叙利亚常以莫斯科曾拥有的强大地区盟友集团中的最后一个成员的身份示人”,⑨成为俄南下中东的“门户”,战略价值不言而喻。2011年下半年,北约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剑指俄罗斯西部边境,这让俄罗斯感到了切实的安全威胁。于是,俄视叙利亚为一个可用于与西方抗衡的“杠杆”。因为,对俄而言,中东实现“民主化”未必是好事,特别是一旦该地区的反西方阵营遭到瓦解,更将使俄失去这一阿拉伯世界重要的传统盟友和与西方抗衡的有生力量。⑩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商业利益也是俄采取强硬挺叙政策的主要考量之一。据《莫斯科时报》报道,2009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94亿美元。叙利亚又是继印度、阿尔及利亚之后的俄罗斯第三大军火市场。(11)据美国国会研究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国际安全专家格里梅特(Richard F.Grimmett)的年度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俄叙之间的军火贸易额增加了两倍有余,从21亿美元上升到47亿美元。(12)因而,有学者认为,俄对叙的“军售在建立政治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
可见,俄罗斯不能接受美欧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轻易实现政权更迭。这一点从俄罗斯的政策举措中可见一斑。2011年5月末,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不支持由安理会强制对叙施加制裁。6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警告称,国际社会不应该资助“旨在确保政权更迭的挑衅行为”,并表示应该压制这种行为。(14)不仅如此,俄罗斯还在行动上表示对阿萨德政权的支持,如否决联合国对于叙利亚的制裁决议案,派遣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进入叙利亚水域,等等。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俄罗斯在叙利亚仍然采取了“两面下注”的对冲手法:一方面反对通过军事手段来强行推翻阿萨德政权,另一方面又保持着与叙反对派的接触。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一直积极推动叙利亚各派之间能够在莫斯科展开不设前提条件的对话。俄罗斯外交部2012年1月30日透露,叙利亚政府已经同意了这一提议,但叙利亚反对派则表示,只有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的前提下才会前往莫斯科与叙当局进行谈判。针对叙反对派的这一表态,拉夫罗夫1月31日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强调,推动“政权更迭”并不是俄罗斯的工作,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支持阿萨德政府。(15)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阿萨德政府应该进行改革,否则就得在叙利亚动乱中下台。”(16)这一表态为俄罗斯转变政策留下了转圜空间。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维护阿萨德政权,而是要争取对叙利亚变局的主导权,达到确保俄在叙利益之目的。叙反对派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2011年11月15日,叙反对派“全国委员会”特使首次访问俄罗斯时,向俄罗斯保证:阿萨德当局被推翻后,俄在叙利益不会受损。(17)2012年2月3日,“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的纳吉·甘迪斌(Najib Ghadbian)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已经与俄罗斯进行了频繁沟通,以便让俄罗斯确信,叙俄关系在新政权上台之后将会继续发展。(18)这又为俄罗斯以后改变政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复制在利比亚危机中的立场转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9)
二、形成俄罗斯中东政策的主要要素与内在逻辑
俄罗斯之所以高度关注中东地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俄罗斯致力于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是俄罗斯主要的战略利益所在。但是,亚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而处于亚洲、欧洲连接处的中东地区则成为俄罗斯左右逢源的重要战略支点。(20)自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之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受到削弱。但近年来,俄罗斯实现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这使俄罗斯有能力再一次将关注点转向中东地区。
第二,中东地区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首先,从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到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仅有600英里。地理位置的临近使得俄罗斯在该地区有着特殊的利益诉求。俄罗斯打算在该地区建立一个以它为中心的权力集团,并将土耳其、伊朗、沙特作为主要地区伙伴。其次是伊斯兰文化因素。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穆斯林(约占该国人口的1/7)与他们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世界的同胞之间的“隔离墙”消失了,相互间的联系空前紧密。第三是国家安全因素。穆斯林世界在宗教、政治领域内的纷争使得中东地区的激进思想与武装人员有可能渗入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以及俄中部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21)这种情形显然会使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此外,俄罗斯还担心核扩散风险。俄罗斯并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装,它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伊朗核计划的监督,从而确保伊朗核技术的和平运用。俄罗斯认为,国际社会应当充分考虑到伊朗的合法安全利益,并在海湾地区建立起一个包容性的安全机制。在俄罗斯看来,伊朗核问题虽然复杂的,但并非关键性问题。俄罗斯将伊朗视为重要的地区行为体,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在俄罗斯眼里,“无论发生什么,伊朗,而非美国将仍是俄罗斯重要的邻国”。(22)
第三,中东地区关系到俄罗斯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俄罗斯外交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多极化、地区安全以及在传统势力范围以及全球范围内(主要在能源、军事及技术领域)增进其经济利益。[4]92关于多极化,梅德韦杰夫总统曾明确表示支持。他指出,“通过单边手段来确保绝对安全的愿望是一种危险的幻想”。(22)93为了保障多极化前景,俄罗斯注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并与非西方政治行为体(国家和区域性政治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保持关系,同时还与一些被国际社会孤立的政治行为体保持关系,如伊朗、朝鲜、真主党等。这种关系加强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使之成为一个潜在仲裁者和调停者。在地区安全方面,俄罗斯通过建立起一个安全防御圈来确保其国家安全,主要包括独联体国家以及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经济振兴与其能源出口、对外军售有着重大关联。位于莫斯科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ИM E MO)学者叶卡捷琳娜·斯捷潘诺娃指出,俄罗斯是唯一一个不依赖于中东地区能源供应的国家,但俄罗斯希望在该地区建立起经济联系,并发掘新的利益点,如与以色列在信息科技、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叙利亚构建起军事技术、天然气合作机制等。(23)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东地区都是俄罗斯外交必须予以关注的重点区域。
第四,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步步紧逼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在该地区投入更大精力,以避免“出局”后果的出现。俄罗斯将中东地区视为一个平衡美国政治影响力的竞技场,籍以保障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但俄罗斯不会像前苏联那样陷入与美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冲突之中。(24)
尽管如此,俄罗斯中东外交政策中仍存在着矛盾性的一面,即中东地区的重要性与外交政策的摇摆性。俄罗斯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在地缘政治上的利益也有着诸多冲突。在本轮中东剧变中,无论是卡扎菲政权,还是阿萨德政权,都与美国和欧洲有各种矛盾与分歧,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的主要支点。俄罗斯当然会坚决支持这些政权,并坚定反对外部势力的干预。然而,在实践中,俄罗斯的态度是模糊的、易变的,其最典型的表现便是“两面下注”政策。这种外交政策的选择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俄罗斯战略利益的指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俄罗斯的国际处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由“两强”转变为“一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气势如虹。在此种情形下,俄罗斯也抛开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意图,并希望融入西方,但却遭遇到了西方的冷落。昔日的东欧集团的国家纷纷加入北约,甚至连独联体国家中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以及南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也有加入北约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一是不许俄罗斯本土分裂;二是不许北约染指独联体国家。(25)从俄罗斯的这条底线来看,中东剧变其实并不涉及俄罗斯的重大战略利益,因此俄罗斯对待本次中东剧变的态度显得比较温和、从容。例如,俄罗斯政府对于突尼斯、埃及出现的政权更迭表现出了接受的态度。对于穆巴拉克的下台,俄罗斯政府评论认为一个强大的、民主的埃及是十分重要的,梅德韦杰夫总统还表达了与新政府合作的意愿。(26)
其次,俄罗斯外交原则和对外战略已发生根本变化。前苏联的外交原则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且充满了强烈的霸权倾向。但俄罗斯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经济衰退、社会问题丛生以及国家分裂主义倾向严重,在外交上不得不力避风险与动荡。为此,俄罗斯抛弃了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外交与霸权战略,而是因事制宜,灵活应对,逐渐表现出保守的倾向,遵从传统的主权观念与不干涉原则。(27)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到保障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维护与拓展方面,其中维持高油价来带动经济发展,继而夯实国家稳定的基础成为俄罗斯的一大主要任务。因此,“与苏联时代相比,中东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已经不再表现为地缘政治方面,而更多表现在地缘经济方面……俄罗斯政策制定者也认识到,中东不再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首要关注区域。”[4]183俄罗斯不值得为保护阿拉伯国家“独裁者”而冒破坏俄美和俄欧关系的风险。(28)
三、中东剧变与俄罗斯外交前瞻
中东政局动荡虽然不符合俄罗斯在该地区“维稳”的利益诉求,但也没有打乱俄罗斯既定的国家发展路线。因此,这次中东剧变虽然给俄罗斯的当前外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总体上影响有限。实际上,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未来。
首先,中东政治版图的改变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及影响力产生冲击。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战略利益,即通过保持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来平衡美欧在该地区的作用。如果俄罗斯的重要伙伴利比亚、叙利亚等国政权纷纷倒台,伊朗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美国和欧洲在该地区的势力必然“坐大”。目前,美欧加大对叙利亚的施压力度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第二是经济利益。这主要包括军火交易、能源市场的稳定等等。据统计,在购买俄罗斯武器的80个国家中,叙利亚排名第五,而且打算再花10亿美元来购买米格-31战机、巡航导弹和S-300防空导弹系统。在也门,俄罗斯也有可观的经济利益。2010年,也门总统萨利赫与俄罗斯签订10亿美元武器采购协定;2011年3月,也门邀请俄罗斯勘探石油。这些协定估计可以给俄罗斯带来百亿美元的收入。然而,这些国家政权的更迭会使原有的经济合作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严重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利益。(29)
其次,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如何防止“阿拉伯之春”溢出效应的发生,从而避免引发俄国内的政局动荡。2011年2月初,俄罗斯杜马议员谢尔盖·阿比茨夫曾不无担忧地指出:“这种(阿拉伯之春)传染性将会在春天波及中亚,而在夏季触及俄罗斯。”(30)不过,“阿拉伯之春”蔓延到俄罗斯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俄罗斯不存在阿拉伯国家那样的反对派政治势力,而且俄罗斯民众大都希望社会稳定,“他们倾向于有一个强势领导人,而不是功能性的民主”。即便是对现任政府不满的人也表示,他们反对进行激进的、不受控制的变革。他们将自己称之为“渐进者”(evolutionists),而非革命者;(31)(2)俄罗斯没有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却又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同时,社会调查表明,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多半赞同现行的国家发展方针和本国领导的政策;(29)18-19(3)俄罗斯已经在邻国的动乱当中展现了应对威胁的弹性。尽管近年来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政局动荡,但俄罗斯保持了自身稳定,有效地防范了地区动乱的溢出效益。(32)
最后,俄罗斯在处理本次危机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提升俄罗斯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现在,俄罗斯外交较好地应对了中东剧变中所面临的两项挑战:(1)战略上,俄罗斯的影响力可能会受到削弱,但俄罗斯始终坚持与所有利益相关方保持联系,并且灵活机动地跟随形势发展调整外交策略,从而使得俄罗斯即便在政权更迭的利比亚、埃及等国仍然拥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中东政治剧变对于美国的影响目前仍然难以确定,即中东剧变在对俄罗斯外交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美国外交带来了挑战。政权更迭、国内改革压力造成了中东国家内部以及国家间关系的紧张,这给该地区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33)(2)俄罗斯在经济上所遭受的损失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得到弥补。“阿拉伯之春”给俄罗斯既带来了直接损失,但也带来了新的市场。中东剧变会刺激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的高企,还会促使该地区国家增加对防空武器的需求。俄罗斯在中东剧变中与美欧国家的政策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做法提升了它在事件发生国以及西方世界中的谈判筹码;而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局面推高了国际油气价格,刺激了对防空武器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改善俄罗斯国际收支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东剧变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不过,俄罗斯的中东外交有着较强的机会主义色彩,显然,这种大战略的缺失与投机心理的存在,对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长远利益是十分不利的。中东剧变中所显现出的俄罗斯外交“短板”既成为俄罗斯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式微的一种表现。
注释:
①Marcin Kaczmarski,"Russia's Middle East policy after the Arab revolutions",CES Commentary,The 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p.4,http://kms1.isn.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32767/ipublicationdocument_singledocument/cccb0eba-eba2-4b9c-b761-8db289e86677/en/commentary_59.pdf; Jonathan Ma-
rcus,"President Putin's Middle East Gambit," 25 June,2012,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18574738
②Zvi Magen,"The Arab Spring and Russian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INSS Insight No.282,September 20,2011,http://www.inss.org.il/upload/(FILE)1316504960.pdf.
③Olena Bagno,"Russia in the Middle East:An Unlikely Comeback," Strategic Assessment,Vol.12,No.2,August 2009,p.95,http://kms1.isn.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06072/ich
aptersection_singledocument/7c6f7c9d-7e95-451f-a342-8d495
9706db6/en/(8)1252309284.pdf.
④Zvi Magen,"The Arab Spring and Russian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INSS Insight No.282,September 20,2011,http://www.inss.org.il/upload/(FILE)1316504960.pdf.
⑤Margarete Klein,"Russia and the Arab Spring:Foreign and Domestic Challenges",SWP Comments 3,February 2012,p.2,http://www.swp-berlin.org/fileadmin/contents/products/com ments/2012C03_kle.pdf.
⑥Dmitri Trenin,"Russia'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Prospects for Consensus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The Century Foundation Report,2010,http://carnegieendow ment.org/files/trenin_middle_east.pdf.
⑦Aigerim Zikibayevaed.,"What Does the Arab Spring Mean for Russia,Central Asia,and the Caucasus?" September 2011,pp.8-9,https://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912_Zikibayeva_ArabSpring_Web.pdf.
⑧Muharrem Erenler,"Russia's Arab Spring Policy",p.178,http://www.bilgestrateji.com/store/dergi6/5.pdf.
⑨Dmitri Trenin,"Russia'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Prospects for Consensus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ntury Foundation Report,2010,p.9,http://carnegieen dowment.org/files/trenin_middle_east.pdf.
⑩Oded Eran,Zavi Magen and Shimon Stein,"The Superpowers and the Middle East:Walking a Fine Line",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http://www.inss.org.il/upload/(FILE)1316602210.pdf.
(11)Margarete Klein,"Russia and the Arab Spring:Foreign and Domestic Challenges",SWP Comments 3,February 2012,p.4,http://www.swp-berlin.org/fileadmin/contents/products/com ments/2012C03_kle.pdf.
(12)David M.Herszenhorn:"For Syria,Reliant on Russia for Weapons and Food,Old Bonds Run Deep",The New York Times,February 19,2012,p.A13.
(13)Marcin Kaczmarski,"Russia's Middle East Policy after the Arab Revolutions," CES Commentary,The 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p.2,http://kms1.isn.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32767/ipublicationdocument_singledocument/cccb0eba-eba2-4b9c-b761-8db289e86677/en/commentary_59.pdf.
(14)Aigerim Zikibayeva ed.,"What Does the Arab Spring Mean for Russia,Central Asia,and the Caucasus?" September 2011,https://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912_Zikibayeva_ArabSpring_Web.pdf.
(15)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高调维持强硬立场[EB/OL].人民网,2012-02-02.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998870.html.
(16)"Assad should reform or quit over Syria uprising,says Dmitry Medvedev",The Guardian,October 7,2011,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oct/07/assad-reform-quit-syria-up rising-medvedev.
(17)黄培昭、陶短房、丁良恒、柳玉鹏.阿盟派500观察员进叙利亚[EB/OL].人民网,2011-11-16.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271517.html.
(18)Mark N.Katz,"Russia And The Arab Spring Analysis",April 5,2012,http://www.eurasiareview.com/05042012-russia-a
nd-the-arabspring-analysis/.
(19)2012年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以色列.这一行为也被视为俄罗斯应对中东剧变的一种“对冲”手法。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主任、俄罗斯外交政策专家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所言:“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走在了一个错误的轨道上,因而此访可能有助于弥补这一点。”参见Jonathan Marcus,"President Putin's Middle East Gambit," 25 June,2012,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18574738.
(20)Dmitri Trenin,"Russia'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Prospects for Consensus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ntury Foundation Report,2010,p.3,http://carnegieen dowment.org/files/trenin_middle_east.pdf.
(21)Dmitri Trenin,"Russia'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Prospects for Consensus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The Century Foundation Report,2010,pp.3-4,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renin_middle_east.pdf.
(22)Olena Bagno,"Russia in the Middle East:An Unlikely Comeback",Strategic Assessment,Vol.12,No.2,August 2009,p.98,http://kms1.isn.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06072/ichaptersection_singledocument/7c6f7c9d-7e95-451f-a342-8d495
9706db6/en/(8)1252309284.pdf.
(23)Ekaterina Stepanova,"Russia's Middle East Policy:Old Divisions or New?" PONARS Policy Memo No.429,December 2006, http://www.gwu.edu/~ieresgwu/assets/docs/ponars/pm_0429.pdf.
(24)Dmitri Trenin,"Russia'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Prospects for Consensus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ntury Foundation Report,2010,http://carnegieendow ment.org/files/trenin_middle_east.pdf; Olena Bagno,"Russia in the Middle East:An Unlikely Comeback," Strategic Assessment,Vol.12,No.2,August 2009,p.95, http://kms1.isn.ethz.ch/ser viceengine/Files/ISN/106072/ichaptersection_singledocument/7c6f7c9d-7e95-451 f-a342-8d4959706db6/en/(8)1252309284.pdf.
(25)Beril Dedeoglu,"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13 April,2012,http://www.todayszaman.com/columnist-277374-russia-and-the-middle-east.html.
(26)Aigerim Zikibayeva ed.,"What Does the Arab Spring Mean for Russia,Central Asia,and the Caucasus?" September 2011,p.8,https://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912_Zikibaye va_ArabSpring_Web.pdf; Mark N.Katz,"Russia and the Arab Spring Analysis," April 5,2012,http://www.eurasiareview.com/05042012-russia-and-the-arab-spring-analysis/.
(27)Muharrem Erenler,"Russia's Arab Spring Policy," p.181,http://www.bilgestrateji.com/store/dergi6/5.pdf.
(28)盛世良.论中东形势对俄罗斯的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5):16.
(29)盛世良.论中东形势对俄罗斯的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5):17.
(30)Muharrem Erenler,"Russia's Arab Spring Policy",p.178,http://www.bilgestrateji.com/store/dergi6/5.pdf.
(31)David Muckenhuber,"Is There a Russian 'Spring' Coming?" February 7,2012,http://www.theglobalobservatory.org/ana
lysis/208-isthere-a-russian-spring-coming.html.
(32)Aigerim Zikibayeva ed.,"What Does the Arab Spring Mean for Russia,Central Asia,and the Caucasus?" September 2011, https://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912_Zikibayeva_ArabSpring_Web.pdf.
(33)Department of Defense,"Sustaining U.S.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January,2012,http://www.defense.gov/news/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pdf.
标签:叙利亚总统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叙利亚政府军论文; 中东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