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观察视点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音论文,汉语论文,视点论文,词汇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颇受历史词汇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对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简单、片面的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跟事实不符的结论。比如,以往某些分析中,一些被论者定为已经实现复音化的古文献,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却感受不到其中复音词的优势,其中的分析显然存在偏差。因此,对复音化的观察和分析,不能简单地统计文献中单音词和复音词数量的比率,还需要有更深入的观察,才能得出真正反映词汇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结论。 1.复音化的分析层面 词汇内部关系复杂,诸多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词汇的不同层面。复音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整个词汇系统发生影响,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向全面扩展的过程,因此,复音化在词汇内部不同层面中的进程是不一致的。 通常,我们首先注意到的一种文献用词中的复音化情况,是在这种文献所用的词汇成分中,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和比率,这反映了词库成员的面貌。不过,由于每个词的使用率①(复现率)不同,语流中实际出现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会呈现另一面貌,这是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的复音化程度,是复音化在语用层面的表现。二者有时差异很大(参俞理明、谭代龙,2004;田启涛,2013),语用层面的复音化远远迟于词库层面的复音化。 汉语复音化是在一个单音为主的词汇系统中,不断增入复音词的过程,而词汇中复音词的增入,则是通过复音新词大量产生、不断进入以单音为主的词汇中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是复音词对单音词系统不断“稀释”的结果。因此,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必须先从新词的复音化开始,使复音词在词库中不断地从局部的优势转向整体的优势,即从每个时期新词中的多数发展到整个词汇中的多数。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各个词汇成分活力不同,即在使用中机会不均等。从共时的情况来看,有的词使用率高,有的词使用率低。但词的使用率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由于话题或表达者的关系,某些词在某一场合下有很高的使用率,但在其他场合中很少有人使用,因此,词的分布率②可以纠正对简单使用率观察分析的偏颇。存在于个别词之间的这类差别,集中反映到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可以让我们看到二者在活力上的差异,复音化应该是复音词活力不断递增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观察复音化进程,比如词汇基本层、常用层、局域层和边缘层中(俞理明,2008)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消长、词的多义化在单音词和复音词中的不同表现,等等,但这些视角与前三类基本重合,没有必要作重复分析。 2.关于判定成词及词汇新质的具体方法 1)判定成词标准。关于词的判定标准,前修时贤已经提出过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主要从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定型性两方面入手,同时以工具书意见和词语的复现率作为参考指标,来判定是否成词。 2)词汇新质的界定。词汇新质,包括新词和新义。所谓新词是指新生的词汇形式,新义扩大了旧词的指称范围,是在词的旧义基础上产生的新义。 早期天师道文献中的新词是指产生于魏晋时期的词语。除了魏晋时期产生的新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产生于先秦或两汉,在魏晋时期产生义变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词形产生时代的差异,魏晋时期的新义词语可分为两类:产生于先秦,到魏晋产生义变的词语(先秦词语魏晋新义);产生于两汉,到魏晋产生义变的词语(两汉词语魏晋新义)。 3)判定词汇新质的操作方法。利用光盘版《汉语大词典》(3.0版)检索每个词语书证的首见年代(检索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词形首见时代及文本中使用义项出现的时代),凡《汉语大词典》书证首见于魏晋及以后的文献的,我们利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四版)查证先秦、两汉是否有用例,如果未发现词形,则为新词,若虽有词形而与魏晋用例的意义不同,则认定为新义词语。 3.本文的材料 天师道又名五斗米道、正一道,是汉末张陵在蜀地建立的一个道教支派,其孙张鲁在汉中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北迁中原。出于宗教理论建设和教派内部管理的需要,历代天师道都制作了不少文献。作为民间的宗教文献,它的用语比较通俗,能够比较贴切地反映当时通用的语言面貌。其中早期天师道文献都由不知名的作者所作,篇幅短小,内容涉及天师道的各个方面。本文选择其中时代可靠的十种文献作为考察对象,文本采用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明本《正统道藏》,括号内数字表示此版《道藏》的册数/页码,并用a、b、c分别表示当页的栏次。 《太上老君经律·老君百八十戒》3545字,在《道藏》“力”字号(18/218b-221c);《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7191字,在《道藏》“力”字号(18/232a-239b);《女青鬼律》7991字,在《道藏》“力”字号(18/239c-252b);《正一敕坛仪》1573字,在《道藏》“忠”字号(18/295b-297b);《太上正一咒鬼经》3013字,在《道藏》“满”字号(28/367b-370b);《老君变化无极经》2583字,在《道藏》“满”字号(28/371c-374b);《太上三天正法经》3675字,在《道藏》“满”字号(28/406c-410a);《正一法文经章官品》17176字,在《道藏》“物”字号(28/534c-557b);《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1596字,在《道藏》“吹”字号(32/593a-594b);《太上老君太素经》506字,在《道藏》“群”字号(34/462c-463a),以上十种文献,计48849字。 本文从以上十部文献中分析出所有的词,按它们的意义分立为不同的词项,每个词项考察它们的产生时代、统计它们的使用数量和在十部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并按本文的需要分为:魏晋沿用的先秦两汉旧词旧义、先秦两汉旧词在魏晋出现的新义、魏晋产生的新词三类。此外,在天师道部分文献(如《女青鬼律》)中,集中地使用了大量的道教专用名词,由于这些专有名词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偶发性,分布极不均匀,干扰分析,因此,本文排除专名用词,采用一般通用词语展开分析。统计包括三个数据:词量(即词的个体数量,反映词库的面貌),词次(即词在十部文献中的使用次数),词面(即词的分布面,以十种考察文献中每种文献中是否使用某个词来计算)。 根据上述统计,早期天师道通用词汇成分7265个,使用31925次,累计在十种文献中出现11035篇次。 其中,有单音词2344个,使用21789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4891篇次。复音词中,包括双音词4480个,使用9588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5675篇次;三音词105个,使用131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112篇次;四音词320个,使用379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338篇次;五音词11个,使用33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14篇次;六音词5个,使用5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5篇次,合计复音词4921个,使用10136次,在十种文献中累计出现6144篇次。 4.词汇整体层面的复音化分析 从词汇的整体来看,汉语词汇的复音化,首先是复音词的数量增加,在总计7265个词中,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数量是4921:2344,折算成百分比为67.74:32.26,词库中可供选用的单音词比复音词少一半以上。 可见复音词在当时词库中占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优势。但词库成分是词汇的备用成分,它不是呈现在语流中的词汇实现成分。实际上,词库中有些词在语用中比较活跃,它们的影响要大些,而有些词在语用中不太活跃,它们的影响要小些。语用中词的具体使用情况,直接影响人们对词汇的整体印象,反映人们在实际语言材料中真切感受到的词汇复音化的程度,因此,还需要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分析。 语用中的词汇复音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使用数量,一是词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广度。词的使用数量可以通过简单的使用次数的统计获得,在十种文献中,4921个复音词共使用了10136次,2344个单音词共使用了21789次,分别占总数31925的31.75:68.25。 在语用层面,情况相反,单音词的整体使用率超过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阅读语流中每三个词里有两个是单音的。 此外,单音词与复音词在不同场合出现的情况,即它们的整体分布面,也是反映复音化的一个方面,在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4921个复音词的累计分布量为6144篇次,2344个单音词的累计分布量为4891篇次,它们分别占总数11035的55.68:44.32。 从整体文献覆盖面看,复音词的使用又胜过单音词。 5.词汇新质层面的复音化考察 词汇复音化的程度,还可以从词汇的新质层面来考察。词汇新质是指词汇中发生变化的部分,词汇变化过程中,复音词与单音词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成为我们了解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方面。根据我们的统计(见上文),在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的词汇新质中,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情况如下: 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1643个新词中,有1625个复音词,18个单音词,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比例是98.90:1.10;复音新词的使用量为2554次,单音新词的使用量为36次,二者比例为98.61:1.39;单音新词的文献覆盖量为20篇次,复音新词的文献覆盖量为1744篇次,二者比例为98.87:1.13。二者与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数量比率基本一致,平均三者为98.79:1.21。 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共出现559个新义,其中复音旧词新义415个,单音旧词新义144个,二者的比例是74.24:25.76;复音新义的使用量为820次,单音新义的使用量为548次,共1368次,二者的比例是59.94:41.06;复音新义的文献覆盖量为489篇次,单音新义的文献覆盖量为195篇次,共684篇次,二者的比例是71.49:28.51,复音词新义的整体使用率和覆盖率低于复音词的数量比率。综合三个方面,它的平均比率为68.56:31.44。 在这个层面,复音词对单音词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优势。 6.词汇个体的活力考察 词汇复音化和程度,还跟词汇成分个体活力有关。词汇成分中复音词和单音词的个体活力差异,可以从它们的使用率和分布率来考察。个体使用率是指每个词在考察文献中平均的使用次数,分布率也叫覆盖率,指文献中对每个词使用的次数,如果以一种文献为一个语境,那么能够在更多文献中出现的词,它的使用范围(出现的语境)就广。因此,个体使用率高、个体分布面(覆盖率)广的词汇成分,它们的活力显然要高些。 从整个词汇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部文献中4921个通用的复音词使用了10136次,使用率为2.60,即平均每个词使用了2.6次;它们出现在6144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1.25,即每个词平均出现在1.25种文献中。2344个通用的单音词,使用21789次,使用率为9.30;它们出现在4891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2.90。 从词汇新质的新词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复音新词1625个,使用2554次,使用率为1.57;1625个复音新词分布在1744篇次的文献中,分布率为1.07。单音新词18个,使用36次,使用率为2;分布在20篇文献中,分布率为1.11。 此外,从词汇新质的新义层面来看,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共有415个复音新义,使用820次,使用率为1.98;它们分布在489篇次文献中,分布率为1.18。单音新义144个,使用548次,使用率为3.81;它们分布在195篇次文献中,分布率为1.35。 由表中可以看到,单音词的使用率和分布率都明显高于复音词,反映了在能产性方面明显低于复音词的单音词汇成分,在语用中仍然占据相当的优势。综合以上各项中的使用率,复音与单音的比例是6.15:15.11,换算为百分比是28.93:71.07。 复音词和单音词的综合分布率是3.50:5.36,换算为百分比是39.50:60.50。 在这个层面,单音词又优于复音词。 7.词汇复音化程度的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词汇不同层面的复音化表现,可以观察到复音化在词汇的表面和内部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得出符合大众语感和词汇复音化进程的客观评价,认识到汉语词汇复音化是在不同层面逐渐展开的。 首先,复音化进展最快,也应该是最先切入的,是词汇的新词层面,新生词中复音词数量超过并压倒单音词,是复音化的开端。复音词的高新生率积累到魏晋文献中,高达98.79:1.21,新词几乎都采用复音的形式,这说明,至少在魏晋时期,新词层面已经高度复音化——这一数据,跟目前历史词汇的专书或专题描写的结论是一致的,各种讨论中古新词的研究,都很少列出新生的单音词,而有数以百计的复音新词。 其次,是新义层面的复音化,即有更多新义来自复音词,而单音旧词引申出的新义数量在减少,这在十种天师道文献中也有68.56:31.44的优势。 第三,词汇中复音新词新义的迅速增加,而单音成分的发展变化相对停滞,最终改变了词库中复音词与单音词的数量对比,十部天师道文献所呈现的词库中复音词对单音词为67.76:32.26,说明复音形式在词汇中的影响日益增长。 第四,由于复音词整体数量的优势,不同文献中采用的不同复音词的可能也在增加,复音词在语境分布方面,也超过了单音词,达到55.68:44.32。 不过,到这个时候,说复音化已经完成或复音词完全占了上风,还为时过早。因为在以下几个层面,复音化还任重道远: 第五,在语用中单音词的使用数量仍然超过复音词,复音词在语流中对单音词的比率,即说话或阅读时平均使用复音词或单音词的数量,只占31.75:68.25。 第六,复音词的个体平均覆盖率以39.50:60.50低于单音词,因此,复音词整体的分布面(即我们在每种文献中遇到不同的复音词的机会)并不等于每个复音词单独出现的机会,复音词的个体使用面,即每个复音词在不同文献中平均出现的机会还低于单音词。 第七,复音词在词汇的个体使用率上,以28.93:71.07远低于单音词,复音词的个体活力不如单音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通过不同层面,逐步扩展的,它的扩展顺序,是先后从以下几个层面依次进行的:1)新词;2)新义;3)词库;4)整体覆盖面;5)语流;6)个体覆盖率;7)个体使用率。 此外,综合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给早期天师道十种文献的复音化程度作一个整体的评价,方法就是把以上七项统计分析的数据作平均处理,即:(67.76+31.75+55.68+98.79+68.56+28.93+39.50:32.26+68.25+44.32+1.21+31.44+71.07+60.50)÷7,结果是55.85:44.15。 总体上看,在魏晋天师道十种文献中,复音词初步占据了上风。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象,本文从多层面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作了探讨,希望能够加深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理解,并有助于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深入。 ①使用率包括个体使用率和整体使用率两个方面。个体使用率指每个词在考察文献中平均的使用次数。整体使用率指某类词的使用次数占全部词使用次数的比率,比如一部文献中有100个词,共使用了1000次,30个单音词使用了600次,70个复音词使用了400次,那么单音词使用率为60%,复音词使用率40%。 ②分布率也叫覆盖率,包括个体分布率和整体分布率。个体分布率指一个词在不同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若一个词在一种文献中出现,就为1篇次,在五种文献中出现,计为5篇次,有同一文献中重复出现的,只计1篇次。整体分布率指某类词分布的分布量在所有词分布总量中的比率,如100个词语在十部文献中出现了1000篇次,60个复音词的累计分布量为400篇次,40个单音词的累计分布量为600篇次,那么复音词和单音词的分布率分别是40%和60%。汉语词汇复调的观察观与方法_天师道论文
汉语词汇复调的观察观与方法_天师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