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128例骨科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兼行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指引,观察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3%,大大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骨科;并发症发生率
【 abstract 】 objective:to analyze predictive nursing guidance mode in the orthopaedic nursing role. Methods:in August 2015to August 2016in our hospital 128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respectively 6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former line of routine nursing,the latter and routine nursing and predictive nursing guidance,ob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methods. Results: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7.5%(P < 0.05);Experimental group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was 6.3%,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7.2%(P < 0.05). Conclusion:the predictive nursing guidance mode application in orthopedic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 key words 】 predictive nursing guidance mode;Bone;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骨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以及脊柱骨折等,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疼痛,且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128例骨科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指引,观察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128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44.8±10.2岁,本组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0例,脊柱骨折15例,其他4例.实验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45.7±11.6岁,本组上肢骨折27例,下肢骨折18例,脊柱骨折13例,其他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进行康复指导以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详细方法为:
1.2.1预见性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以亲切、热情态度接待,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状况,给予全方位的临床生命体征检查及评估,同时制定完善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引导患者取科学体位,及时针对病危对象进行静脉通路构建等。针对需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提前进行备皮,并进行科学的配血准备,引导患者术前接受药物过敏试验等。耐心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术前紧张情绪和恐惧情绪,视患者病情适时给予氧疗。
1.2.2预见性安全管理
年龄超过70岁的骨科患者极易出现坠床以及跌倒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及时针对此类患者实施科学的跌倒评分,科学设置床栏进行防护,同时引导患者家属时刻注意患者安全。针对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叮嘱其在起身过程中保持动作缓慢,切勿操作过急以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诱发跌倒问题,另外,可设置防坠床标识等,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1.2.3预见性皮肤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以及高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容易诱发压疮。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视患者病情状况,将普通病床改为气垫床,并构建翻身卡,针对患者具体翻身时间以及皮肤状况等开展详细记录。时刻注意患者皮肤是否处于干净、干燥状况,定期更换床单等,针对受污染内衣以及床单等必须及时更换。
1.2.4预见性静脉血栓预防
骨折患者及其他骨科患者通常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必须长期卧床休息,缺乏锻炼,造成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较高。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综合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病情状况,合理将患者双下肢并置功能位位置调高,针对患者腿部肌肉进行按摩和揉捏,引导患者投入到力所能及的早期锻炼中,如鼓励其进行等张舒缩运动等。针对患者双下肢血液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血液循环不畅因及时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问题。
1.2.5预见性肺部并发症护理
认真监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尤其要注意观察其呼吸状况,定期给予拍背护理,同时引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使其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针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鼓励其戒烟,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另外,给予良好的病房护理,确保病房通风良好。鼓励患者注意补充水分,重视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证痰液能够顺利排出,视患者病情需要实施雾化吸入治疗,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经SPSS21.0数据软件包对相关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研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具体数据参考表1.
表1 患者护理满意度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骨科患者通常需要忍受较为严重的疼痛,且可能伴随一系列功能障碍,导致其不得不长期卧床休息,造成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骨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压疮以及静脉血栓等问题,或者诱发肺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骨科治疗效果[2]。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加强骨科临床护理,尤其是要提前做好各项护理准备工作,有效预防各种骨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痊愈。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人文本思想,基于患者病情状况,借助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尽早挖掘存在问题,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指引,属于一种超前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3%,大大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芳,艾玉等关于骨科预见性护理的研究数据基本相符[4]。这说明,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确实能够在骨科护理中发挥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大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晓红.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6:170-171.
[2]赵红,史新春,王淑勉.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5,03:147-148+151.
[3]赵冬梅,阮海军.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24-126.
[4]刘芳,艾玉,赵亚红. 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60-361.
论文作者:曹自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骨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