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探究”的作用——试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化学(九年级)》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教科书论文,课程标准论文,九年级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通过改变写法、增加“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实践性栏目,加强了探究性。其中“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思考获得感性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交流、发现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结合试教体会谈对“活动与探究”作用的几点认识。
一、“活动与探究”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
例如第一单元中“蜡烛的燃烧”的“活动与探究”,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个化学实验,也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学生往往做完实验却答不全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为学生制定一份如下所示的实验报告: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
├────┼──────────────────┤
││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
│点燃前 ││
││溶解性、密度(切一小片,放入水中)。│
├────┼──────────────────┤
││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最暗?(火柴 │
││梗试验)火焰上方先后罩以干冷的烧│
│点燃中 ││
││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各│
││有何现象?蜡烛燃烧有何现象?│
├────┼──────────────────┤
│熄灭后 │有何现象?白烟能否重新点燃?│
└────┴──────────────────┘
通过报告中的每个项目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实验:
1.反应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等;
2.反应中的火焰形状,烟、气等的变化;
3.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等。
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报告。通过这一“活动与探究”,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细致性留下深刻印象,对观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做、练合一
第三单元中关于“河水的过渡”的“活动与探究”,学生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制定使浑水变清的实验方案,然后选定实验仪器,再根据方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调动其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思考,而后学习、认识正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过滤得到清水。这样边做边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和练习过滤操作的同时,很快记住了过滤的三项要领,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的溶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溶液的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靠在烧杯的内壁。从而取得了学、做、练合一的效果。
三、“活动与探究”体现教学设计和科学探索的过程
第五单元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与探究”设计了四个实验:
1.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3.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4.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四个实验,边实验边讨论,做完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也清楚了,体现了教学设计过程。四个实验可以分成四组分别完成,并分述实验现象和结果,再由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或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共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四、“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在第四单元学习“化合价”的“活动与探究”中,有这样的要求:
1.制作化合价卡片,一面写元素或根的名称,另一面写相应的化合价;
2.利用卡片与同学互相提问化合价;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4.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间的友谊,还能发挥个人的特长,用他人的才智添补自己的不足,互帮互助,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弘扬。
五、“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第六单元安排了一个“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这个“活动与探究”先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确定方法,再通过与学过的氧气制法和有关性质的比较,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将已知知识迁移运用到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上,设计出多种装置并从中选择一套最佳装置。由此,学生不仅学会了具体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了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即利用一种气体(甚至没学过的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制取的一般原理,正确地确定制取该气体的方法和仪器、装置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六、“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
第七单元“燃料和热量”的“活动与探究”中,有这样的讨论或思考:
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4.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的燃料?
5.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学生不仅认识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增强了安全意识,了解了许多地方“严禁烟火”的重要性,有利于社会公德、为社会服务等意识的培养。
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改变了教和学的方法,使学生受益良多,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拓宽了学习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一改以往课堂中灌输式、接受性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同时,它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代表”,扭转了以往教师垄断课堂一切的局面。它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教育功能。为了适应上述变化,使“活动与探究”在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观念、方法、手段和知识等都需要转变和更新。这是新一轮教育改革面前,教师必然要遇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