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舌头微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舌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1年,新闻界和科学界为爱因斯坦庆祝72岁生日,记者们希望爱因斯坦“对着镜头微笑”,然而这位科学巨匠、卓有声望的教授却做了一个“吐舌头”的鬼脸。也许,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吐舌头”呢?事实上,他在微笑,只是没有循规蹈矩地翘起嘴角来笑——他是用舌头微笑的。一位记者看到爱因斯坦的这张相片,不禁赞叹道:“百分之百爱因斯坦制造。”是的,爱因斯坦的一生都是这样去破除陈规,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孑然独立的创新空间。就这样,他可以无时无刻无拘无束地异想天开。正是如此,他才能提出“广义相对论”,发现“弯曲空间”,成为一位划时代的伟大物理学家。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好奇与创意的生命。儿童时期的我们,对于世界之未知敢于发问,也曾拥有过创意的思维火花。可就在知识增多的同时,我们的想象力和大胆否定的胆量渐渐被禁锢了,破除陈规的天赋渐渐萎缩了。我们甚至总是抱着“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心态去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每天把标准答案奉为真理,于是只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无形中丢掉了属于自己的否定、改变、革新与创造。
大脑的这种惯性状态,很多时候是我们强加给它的,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就是甲乙丙丁这几样,而不是别的玩意儿;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不能发觉自己是错误的。在不能发觉自己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有怀疑自己的心,这就有点接近爱因斯坦的大脑了。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打破常规的道路,曲曲折折通向智慧之宫。”把惯性意识从头脑中排除去,积极大胆地去思想、实践,尽管这种思考、实践有可能是愚蠢的、荒唐的,甚至是失败的,但你完全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坚持无数次之后,或许会取得成功。勇敢地把大脑塑造成一个无拘无束、不受障碍阻挠的信息处理器,这样的人也许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打破常规,则是使他的大脑处于“奔腾状态”的重要因素。
打破常规必须有胆有识。我们有时做起事来唯唯诺诺,缩手缩脚,不时产生各种顾虑。实际上,新的事物没有完美的,相反它十分稚嫩,我们应该赶紧把它写下来——把生活中的感想、疑虑、待解决的问题用笔列出来,然后反复不断地再看、再想,让它在大脑中进一步破土生长。不然,它就会一次一次地死掉,我们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大脑。
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霍夫特博士说:“最优秀的学生,不是那些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学生,而是那些不那么听话的学生。当一个学生在思想上不再追随他的导师而是有自己的看法时,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重要的不是怕错误,而是坚持做下去。”如果你还是有些看不懂,我想,你的头脑一定是过于墨守成规了,致使你的灵动思维与创新激情略显不足。
如果希望你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拥有创意的构想,产生创新的解决之道,就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了。那么,就从用舌头微笑开始,以爱因斯坦式的别具一格,看准一些苗头,不按常规地坚持做一些事情,那样会使我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赢得不可多得的人生经验,甚至可能取得意外的人生成功。
标签:爱因斯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