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实践策略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教师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实践策略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性论文,语文论文,策略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传统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缺失,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实践性质,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新增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板块作为语文实践学习的有力支持。据此,有人预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把语文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做出这个预言是基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刻理解,但能否成为事实关键在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教师实践意蕴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涵义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涵义,目前语文学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简单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据此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是基于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语文教学的学生本体;二是回归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三是回归语文的生活运用和文化熏陶本性。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兴趣,密切联系生活,以言语实践为载体,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的语文学习活动形态。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意蕴

      与其他语文学习内容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去课堂讲授、去书面作业,重视过程与实践,它既是语文实践的内容,又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和主要载体。“实践的语文”从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始,“实践改变语文”从教师的语文实践开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主要体现为指导和参与学生实践,没有教师的实践也就没有学生实践及实践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价值

      (一)培育教师的语文实践意识

      在新课程培训中,一些教师“听时激动”、“想着心动”,而返岗后“一动不动”,这说明理论学习或许能让教师萌生行动的冲动,但新理念落地、生根、发芽需要依靠教师的实践。“做中学”、“学中做”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方法,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不能不做,不能不动,教师的“做”与“动”是教师进行实践和研究学生实践的开始,而教师指导学生“做起来”、“动起来”的过程,也是教师审视和反思自身教学理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文实践意识也逐渐确立起来。

      (二)发展教师的语文实践知识

      教师实践知识的融入与跟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践行的必要条件。从实践内容来看,往往涉及策划、调查、访问、朗诵、演讲等校园文学文化活动或社会参与活动。与之对应的学习方式是交往性学习、操作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应是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不是既定的结论。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师置身鲜活的学习情境和复杂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兴趣与视野必须突破课本与课堂的界限,延伸到更为宽广乃至跨学科的领域”[1]。由于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职后未补,教师的实践知识缺乏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知识的质性要求之间构成了突出矛盾,这种矛盾促使教师重构自身的实践知识框架,推动教师做有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人。

      (三)锻炼教师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相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而言,教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有个体先置性和师生共时性特征。首先,教师的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决定了其实践知识和经验要前置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学生;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情境性和动态生成性赋予教师“问题解决协同者”和“活动推进合作者”身份,不断生成的“怎么做”问题总是以升级版的姿态挑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道直面挑战,共同攻坚克难,共同体验生命成长、收获实践智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

      (一)认知澄清:正确实践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新课程中,与“综合”有关的课程名称或课程内容不在少数,教师极易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显然,这是理解认知不清而导致的盲动,其结果注定是低效甚至无效。澄清基本认识的混沌,是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正确实践的基本前提。

      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第一,关于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国家课程,有固定的课时安排要求,课程地位高;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具有个体独立性,它附着于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构成的五大教学内容之一。第二,关于“综合”。二者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借助于“综合”,但在“综合”的边界问题上各自的要求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没有学科界限,不以学科能力的获得为关注点,只对活动主题负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负责;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言活动为中心”[2],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经验、语言的体验、端正语言的态度、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发展语言的策略、语言的思维、语言的智慧、语言的艺术、语言的素养”[3],其中的“综合”服从与服务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是语文素养召唤下的“综合”。

      (二)过程指导:有效实践的基本路径

      1.把握流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这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实施成为可能。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序列和要求,具体体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流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流程:一是活动准备,涵盖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导活动,如主题选择、活动策划及方案设置;二是活动实施,包括分工合作完成既定任务和形成活动成果;三是成果展示,包括成果的汇总和呈现;四是总结评价,活动终了,师生总结得失,对活动目标、方法、过程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过程性。

      2.关注进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和及时跟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进程,使过程完整,活动全面到位。关注进程,强调教师既不能指定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也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而应及时跟进、随时助推。教师支持学生实践往往因阶段任务不同、具备的条件不同、探究的情境不同而不同,如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注重关注主题选择的价值性,方案的可行性;在活动实施阶段,可能因方法不当、条件缺乏、成员之间互相推诿等问题导致活动推进受阻,这时教师要指点方法,提供条件,协调鼓励;在成果展示阶段,应避免成果形式单一、活动类型单调、活动气氛沉闷等问题;在总结评价阶段,则应注重回顾历程、反思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感悟,自评、互评。教师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进程,重在发挥启发、激励、疏导和帮扶作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方法指导

      开放的、生成的、探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常使学生面临种种未知,教师方法指导是过程有效推进、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保证。教师方法指导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题选择和分解指导。首先是选题。选题决定活动的方向与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来源很广,既可以是教材单元主题,也可从课堂教学内容延伸,或从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中截点。学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确定主题。其次是逐级分解主题。主题确定只是定向和定调,逐步分解主题,细化成具体的任务或活动,“做什么”才逐渐明朗,后续的“怎么做”才有依据。

      二是方案制定方法指导。方案反映了小组对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的预设和统筹,是小组行动的指南,方案制定周密与否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度。小组成员要围绕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成员分工、时间安排和预期困难等要素充分讨论酝酿,同时,形成方案过程要注意遵循语文核心、体现综合、注重探究、路线可行四个原则。

      三是社会活动方法指导。在社会活动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更大拓展。通过社会活动获取学习成果,学生要进行相对复杂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而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有二:一是有“课”的意识。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主张以“上课”的方式来实施,但一些有共性需求的策略性知识仍要求教师以“课”的方式集中传授。二是给学生示范,必要时亲自协调和沟通。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但一些远超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如果得不到教师或其他力量的及时帮扶,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要时教师要给予示范,甚至要亲自出马帮助解决问题。

      四是校园活动方法指导。朗诵、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办刊等校园语文活动是学生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对于丰富语文学习形式、提升语文学习品质都有重要价值,但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与其母体——语文课程是一种疏远关系,其面对的对象也只是少数的校园文化“精英”。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其亲近语文,融入语文,成为有目的、有组织、有品质的语文实践活动才有可能,惠及众多学生也才具备条件。因此,教师指导校园语文活动应包含:一方面,鼓励学生结合主题将朗诵、演讲等方式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常用实践方式,在实施过程或成果展示时加以应用,如“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文朗诵,“我也追星”中的“追星利弊”辩论赛组织;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具体活动的方法。以“演讲”为例,什么是演讲、如何写演讲稿、演讲的态势语运用、演讲的现场发挥等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4.正确评价

      恰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其特殊性,不能以纸笔测试的方式来考查,正确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最终要落在语文素养的获得和提升上,而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内的综合素养,它全面涵盖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坚持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克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短视行为,奠定学生一生的语文基础。二是坚持过程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团队一致的任务中的合作态度与探究精神,而能力形成、态度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它以行动中的兴趣、态度、能力变化为主要表征,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当然,重过程不等于不看结果,而是努力推动过程更有效地走向结果,唯其如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实效。三是坚持多元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构成、内容关涉、运作方式都具有多元化特征,故单一的教师或学生评价视角都是不科学的,应坚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个人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表现。

      (三)资源利用:实践品质提升的必要条件

      开发和建设课程是新课程对教师实践的高层次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给教师开发和建设属于自己、适合学生、适应地方的语文课程预留了极大的空间,它需要各种资源作为“综合”的支撑和问题解决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善于以课程的眼光识别资源的类型、判断资源的价值,以课程建设的需要为准绳,合理取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服务。教师资源利用的过程实质是运用教育智慧,帮助学生识别和使用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构建活语文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实践勇气和实践能力,也意味着教师实践品格的逐步形成和提升。此时,教师“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惯性角色认知被颠覆,而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得以树立。

标签:;  ;  ;  ;  ;  

教师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实践策略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