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论文_张晓峰

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论文_张晓峰

张晓峰

〔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探究性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数学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认识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感悟

1 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写诗是这样,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数学知识的韵味。教学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 个25 相加也可以分成20 个25 和4 个25 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让他们从“马啼香”中归来,去寻找“踏花”的乐趣,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2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但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集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的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学完“比和比例”的知识后,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10 米,15 米———大多数同学则摇头。

有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

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他的影子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知哪个学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怎么刚才学完的比例知识,在这儿就用上了?”3 深挖教材资源创设多采活动情境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不是神圣不可改动的。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所以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创设丰富多采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学具,这样设计活动:以上的活动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在这种情境中也最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敢想、感做、感说,敢于创新。

4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会感到亲切,有兴趣。为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以春游为例,春游是一件足以让孩子们快乐的事,面对低年级的同学,老师提出“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自己的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的兴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意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最真切的体会来源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小魏老师要到城里找人,但是她没有钱买车票,她在班上询问车票的价钱,这实际上就是在应用统计中的知识搜集数据。当得知车票的价钱为3 元后,她迅速的计算出2 个人要6元,往返一次要12 元,但是,她马上又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因为要找的人已经在城里了,所以要减去3 元,只要9 元就够了。为了凑够这9 元钱,她让18 名同学算一算,每人要从家里拿来多少钱,而绝大多数同学的家庭根本拿不出5 角钱,于是他们想到用搬砖的方法去挣钱。继而又是一连串的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1 块砖= 1.5 分;10 块砖= 15 分;100 块砖=150 分;1000 块砖=1500 分。见到1500 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 分=15 元。

这里又应用了单位互化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再次体现。小魏老师没有计算9 元要搬多少块砖?而是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 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继而,在小卖部里,又上演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从15 元钱中拿出9 元,用剩下的6 元钱买了2 罐单价3 元的可乐,对同学们的劳动表示奖励……这就是来自生活的数学,自然,真实,无需雕琢。数学教学时应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展现数学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献县陌南镇四合中心校

论文作者:张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论文_张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