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的切除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何萍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目的:本文就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参照组患者实施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均更短更快,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均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患者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术后可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并发症

临床中,子宫肌瘤、子宫出血以及子宫腺肌症等子宫良性病变较为常见,对于无需保留生育需求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全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下手术、经阴道手术以及经腹手术;我科为寻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有效疗法,对近二年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较令人满意,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总: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内容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需行全子宫切除的子宫病变患者,共计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实验组最大年龄者52岁,最小年龄者33岁,中位年龄为(39.4±3.8)岁;病变类型:子宫腺肌病11例,子宫肌瘤31例,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参照组中最大年龄者51岁,最小年龄者35岁,中位年龄为(39.8±3.7)岁;病变类型:子宫腺肌病13例,子宫肌瘤29例,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

排除标准:将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子宫颈恶性病变者、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予以排除。所纳入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加入研究小组,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行全麻处理并取膀胱截石位,在位于患者脐上方2--3cm部位,取一长度为1cm的纵形切口,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mmHg左右,利用10mmTrocar进行腹腔穿刺,探查盆腔情况。在左下腹取1cm及0.5cm的切口,右下腹麦氏点处0.5cm的切囗,小心将手术器械置入腔内,利用举宫器将子宫举起,使用Ligasure切断双侧圆韧带,超声刀打开膀胱返折腹膜并推离膀胱至宫颈外囗水平,将子宫动静脉分离电切,暴露出阴道穹隆部位,经电凝钩电切后将子宫离体取出,应用生理盐水将盆腔冲洗干净,缝合穿刺口,手术完毕。

参照组患者予以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方法,在其耻骨联合上方做一长度为8cm左右的手术切口,按照常规步骤将子宫分离并取出。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发热、切口感染、尿路感染以及组织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及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以P<0.05作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评定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对两组子宫病变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疗法后,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t值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女性子宫病变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致使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常见的良性子宫病变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患者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白带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对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故为该类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尤为必要[2]。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无生育要求子宫病变者的有效方法,以往常对患者实施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虽可获得较理想的疾病疗效,但该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对胃肠功能影响大,不利于其术后康复。还有部分患者会选择经阴道子宫摘除术,虽然可减小创伤性,但该手术的难度大,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目前,我科主张为该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主要是由内窥镜系统、摄像系统、显示系统等而组成;再结合用数字成像、光导纤维等以及冷光源照明等技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腹腔镜手术的视野较为清晰,可使手术操作更为精准,且手术切口小,可避免手术切口及腹腔环境大范围与空气接触,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是采用双极电凝将子宫动静脉电凝,而后使用超声刀切断,这样可使手术操作更为便捷,不必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也可减少手术器械对患者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刺激性及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此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参照组患者实施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均更短更快,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均P<0.05;这足以说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效果理想,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华,赵绍杰,龚华等.腹腔镜下次全子宫与全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77-380.

[2]陈钢,何红霞.腹腔镜全子宫并双侧输卵管切除对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16,32(3):185-188,215.

[3]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等.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16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8):610-613.

[4]马国妹.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47-48.

[5]齐岩.腹腔镜与开腹行全子宫切术围手术期情况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31-232.

论文作者:何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全子宫的切除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