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化关系研究_规模经济论文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链论文,制造业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0)08-0066-10

一、文献概述

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服务被称为生产性服务(或称为生产者服务)。它和消费者服务不同,生产性服务不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业生产各阶段的运营效率,提升产出价值。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Riddle,1985)。

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的逐步提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长(Uno,1989);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部门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形成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Bathla,2003)。一方面经济增长尤其是制造业扩张将会引致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Guerrieri and Meliciani,2003),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Eswaran and Kotwal,2001)。Guerrieri和Meliciani(2005)使用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投入产出表研究FCB服务(Financial,Communication,Business Services)、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发现各国的FCB服务用于中间投入的比重增长很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是影响FCB服务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化的战略性因素。

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特别是分销、物流、融资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影响在中国投资企业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江小涓,李辉,2004)。与OECD经济体相比,中国国民经济及其三次产业中的物质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即生产性服务)消耗相对较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不只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社会诚信、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制的约束(程大中,2008)。

在中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非常重要。但是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最大化动机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嵌入的关系网络的影响。Granovetter(1985)认为嵌入性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关系性嵌入,另一类则属于结构性嵌入。行动者在社会空间中的行为往往混杂着多种动机,仅仅用“理性行动者”或者“利益驱动”来解释所有的经济行动是不充分的(Granovetter,2001)。本文将嵌入性概念运用于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价值链关系分析,认为一部分生产性服务关系性地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其价值链的效率一方面受服务外包获得的规模经济效果影响,一方面受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的关系网络影响。一部分生产性服务结构性地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价值链效率不仅受生产性服务企业专业化经济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其所嵌入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在经济分析和价值链嵌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的协同演化,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二、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理论模型

迈克尔·波特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M.E.Porter,1985)。早期价值链的活动都在企业内部完成,企业的组织方式是高度一体化的。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竞争的加剧,一些价值链环节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包括服务环节和加工制造环节),成为独立的企业。它们通过市场交换为下游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其中包括大量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这被称为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源于经济的利益动机和竞争压力:①分工深化的程度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程度密切相关,报酬递增的获得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深化,这导致对劳动力更间接和迂回运用的外部经济性;②当企业的需求能够以比内部更低的价格从市场上获得时,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从市场上购买。

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价值链基本活动的外包。由于各价值链环节的规模经济水平不同,一部分环节从基本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为了实现这些环节的潜在规模经济效果。一类是支持性活动的外包。这部分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是为了充分实现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效果,包括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分离和生产性服务自身的专业化分工深化。

1.为了实现潜在规模经济效果的生产性服务外部化

传统理论模型在分析企业的成本函数时,将企业的投入看做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企业根据固定投入的规模和产品的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点,进行产品定价。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很多投入是可分的,不同的固定投入服务于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不同价值链环节的规模经济水平是不同的,整体上生产决策的最优化并不能保证每个价值链环节的最优化,这可能使得一些环节潜在的规模经济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由此产生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经济动因。

假定厂商内部存在两个价值链环节,用部门A和部门B代表,部门A是部门B的价值链上游环节,为部门B提供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假设生产1单位B正好需要1单位A,我们可以用相同的产出单位度量A和B。

促进基本活动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系数e,提高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二是通过长期合作,降低采购的合约成本。当生产性服务提供商和制造企业通过重复博弈形成了稳定的关系,对固定厂商的重复采购可以节约单位产品的交易费用。因此,制造厂商可以通过和生产性服务厂商的长期合作,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获得规模经济的收益。

2.为了实现专业化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外部化

随着生产的复杂化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在知识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专业化分工既可以节约学习的时间,又可以获得“干中学”带来的报酬递增效果,于是一些专业化服务逐渐从制造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本文在Becker Gary and Murphy Kevin(1992)模型和Paul R.Krugman(1979)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类专业化服务外包的经济意义。

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必须先投入一段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或者研发投入,这构成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固定成本。生产性服务i的平均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的增大下降,这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的特点。生产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自身从事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产出增加为: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条件是外包带来的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大于生产性服务的单位变动成本,这是服务外包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生产性服务需要专业化技能的知识积累,形成一定的固定成本,随着服务外包规模的扩大,单位服务的成本下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因此,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济效果越显著,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业中分离的动力越强。同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通过购入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越显著,制造企业更有动力从市场购买专业化的服务。

那么,是否是专业化分工越细越好,专业化分工是否存在边界?这需要进一步考虑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协调成本。假定企业生产的某一种产品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工作,每个人担任其中的一项工作,并相互连接他们的工作而形成一个生产团队。团队可以在一个企业中内部组织,也可以通过市场外购专业性的服务,最终完成产品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参加团队的人数就越多,因此团队的人数l可以作为分工的一个指标。

假定该项任务需要的专业化劳动力的数量为l,假设工人无天生差别,从事整个生产中一份工作w,w=1/l。如果每一个人在相互联系的工作中分配一单位时间,有T(s)w=T(s)(1/l)=1。

但是随着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比如联合劳动中的偷懒问题、信息传递的损失、不同专业化技能间的协调问题等,将会增加协调成本。假定协调成本C随l,即团队所需专业化劳动力的人数的上升而增加,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分工水平提高,协调所需知识的复杂性提高,协调的技术上的难度增加,用参数k表示;协调成本同时还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信用环境、监督的有效性等,这些外部因素可以用参数λ表示。

由此可见,当最终产品的附加值率较高时,专业化分工水平增加;当分工带来的协调的技术难度参数k增加时,分工水平下降;当分工的外部环境改善,降低交易成本时,参数λ的减小,使得分工水平提升;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分工水平增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分工水平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劳动生产率,使得分工水平提高。

总之,知识的积累不仅提高了每一团队成员的平均产出,而且提高了团队的边际产出,因而提高了团队的规模,即分工水平。人均产出的上升依赖于人力资本H增长,技术水平A增长和协调成本参数λ的下降。

三、生产性服务的制造业价值链嵌入与协同演进

1.生产性服务的制造业价值链嵌入

基本活动外包主要是为了获得外部服务的规模经济,利用产品分工的迂回的报酬递增效果,保持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为了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生产性服务必须关系性地嵌入到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如物流服务、制造维修服务、客户关系管理、销售代理服务等。关系性嵌入使得合作企业间不断低成本地、高效地交换那些至关重要的,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当组织之间存在嵌入关系时,由于信息交流更顺畅,企业内外部价值链能够更好地融合,这种匹配超出了市场交换关系中价格体系所起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绘制。

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主要依靠自身专业化的技能,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增加产出。制造企业与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构性地嵌入到由其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受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交易环境、分工水平、该区域特定的信任水平、习俗与价值观等网络结构性特征的影响。如果关系性嵌入是一种双边治理模式,结构性嵌入则是多维嵌入到企业的社会网络中,呈网络状结构。如果该网络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企业间的关系就转变为“社会实施”的、“多次性”的信任博弈,从而可以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前提下获得报酬递增的经济效果。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随着制造业部门内部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发展变化,逐渐从“内部化”走向“外部化”的结果,并由此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制造业的升级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随着制造业部门的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如贸易、金融、交通、社会服务等,会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的前提。如供应链服务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生产率,研发设计则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分工程度、获得报酬递增效果、降低社会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加深。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演进

结构性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相比制造业的类似职能有着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在嵌入支持活动的价值链后,通过向制造业输入更多的智力支持,提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当于通过迂回生产,间接提高了企业支持活动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关系性嵌入基本活动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则通过合并企业运营流程的同类项获得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这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激励制造业企业进一步专注于核心能力,将不擅长的服务外部化。

按照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新的专业化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对生产性服务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得服务外包的种类增加,外包的数量扩大。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果愈加显著,这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人力资本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又进一步支持了制造业的升级,制造业升级又产生了更多的服务外包需求。制造业升级和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和嵌入,形成了一个累积因果循环,如图3所示。

图3 产业升级过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绘制。

从更广的视角看,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协同演进分为三个阶段。①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独立演化阶段。生产性服务为制造企业间的交易活动提供服务,主要发挥经济润滑剂的效果。这一阶段围绕生产过程的生产性服务内部化于企业内部价值链中。②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协同演化阶段。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并重新嵌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发挥着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如上述各类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的生产性服务,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升级相互需要,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③生产性服务分工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分工深化,为生产性服务提供服务的业务获得发展。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效率,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

四、案例研究:MRO服务和CRO服务

1.MRO服务的规模经济和关系性嵌入

MRO(Maintenance、Repair and Operations)是指工厂或企业对其生产和工作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保证其运行所需要的非生产性物料,这些物料可能是用于设备保养、维修的备品备件,也可能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相关设备,耗材等物资。制造企业备件业务的特点是:①制造企业的备件品种多、采购批量小、消耗低且无规律。采购部门的主要力量集中于直接性生产物料的采购上,对于备件采购一般缺乏所需要的知识,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才能确定备件的规格和型号。②与制造业价值链的联系紧密,备件一旦缺乏,会使整个生产过程停止,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此类业务的及时性和计划性非常重要。备件业务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但是又具有采购上的规模不经济特征。据调查估计,备件采购花费制造企业采购部门约80%的精力,但采购金额却只占企业采购金额的10%左右。这种规模不经济性使得制造企业有将这一类型业务外包的需要,这种情况下诞生了MRO服务商。

MRO服务商通过将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备件需求集中起来,获得规模经济。以提供MRO服务的跨国公司“固安捷”为例,公司全球70亿美元的产值,平均下来每个订单200美元。这200美元的订单包括很多零散的东西,如果让制造企业进行零散采购的成本很高,而且如果在市场上众多的零售商那里采购,会造成备件质量无法保证。固安捷将制造业企业的一般性备件需求集中起来,形成了50万种产品库存,这形成了单个制造企业难以形成的规模优势。然后固安捷以产品目录的形式提供给制造企业,帮助制造企业迅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备件。制造企业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节约:一是MRO服务的及时性和可计划性帮助制造企业减少了备件库存、甚至零库存,节约了库存资金;二是MRO目录服务使得产品价格是透明的,减少了企业进行价格比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因此,MRO实质上提供的并不是产品,而是快捷、准时、有计划的备件送达服务。

MRO服务关系性地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以固安捷公司为例,其MRO服务并不意味着提供最便宜的产品,而是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整个制造流程的效率。固安捷公司不仅帮助客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备件,还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长期的MRO数据库,提供建议、共享数据和进行潜在的电子数据交换等。这些服务使固安捷公司和客户之间形成了超越一般市场交换的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和知识传播有助于客户优化其采购流程,提高效率。固安捷公司通过获得大量的经常性客户,使得其备件的运营更有规模经济效果,从而使其服务更有竞争力,公司和接受服务的企业实现了双赢。

2.CRO服务的专业化经济和结构性嵌入

CRO服务(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称为合同研发外包(CRO)服务,最初主要存在于制药行业,是指一些制药企业委托合同研究机构开展专业化的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以节省经费及人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CRO服务使得世界制药业的研究开发日益专业化,这已成为当前全球制药业发展的趋势。有三种因素促使制药公司把他们的新药开发工作外包:①在产业专业化分工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制药公司开始把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在业务的优化调整上,而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委托给专业机构专职完成;②在新药研发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企业如果面面俱到,设置各种岗位,必然提高研发成本,许多厂商宁愿把开发部门的规模缩小,因此以外包形式与CRO合作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③新药审批部门对新药申报的规定越来越多,CRO会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大大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王静波,2004)。

随着CRO服务模式的发展,使得新药开发不再是必须投入巨大资金建立实验室,雇佣庞大的研究队伍才能进行的商业活动。小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简称IPC)通过将具体的实验工作外包出去,可以以轻资产(即不投资建立庞大的实验室)和轻团队(即不建立做具体研发工作的庞大的研发队伍)的方式专注于新药的前期研究和开发,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和成果,保持创新的领先和灵活性。

CRO服务的价值链嵌入是结构性的嵌入,意味着它不仅仅嵌入在制造业价值链中,而且结构性地嵌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中。近几年,新药研发服务发展最迅速的是印度和中国,由于具有高素质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全球几乎所有制药业巨头和著名的生化公司都已经成为印度和中国的客户。低端CRO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型,进入门槛低、研发成分少、知识产权敏感度低、附加值低,这导致价格竞争严重。例如进行简单化学合成的CRO服务,目前中国的CRO公司大多数都还集中在这个细分市场,实质上只是跨国医药公司在研发领域的“加工车间”,不仅获利微薄,而且面临着印度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高端市场正好与低端市场相反,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进入门槛高、研发专业化水平高、知识产权敏感度高、附加值高,主要是差异化竞争,例如新药研发的后期外包。高端市场发包企业除了关注CRO企业的软硬件水平,所在国家企业的诚信水平、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法律环境,都成为CRO服务商筛选的重要因素。向高端CRO市场发展,是提高中国医药研发能力,探索中国新药创新之路的重要途径。但是这对CRO服务商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能够整合人才、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商务发展等多方面的资源。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平台建设和环境营造支持CRO企业向高端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通过作用于产品的功能形成,直接进行价值创造,支持性活动则是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基本生产活动的效率,间接实现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具有两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基本活动外包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果,提高运营效率;支持性活动的外包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活动的生产连续性特点要求这一类生产性服务关系性地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通过关系网络形成更紧密的信息交换和知识分享,直接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支持性活动的专业化特点使得外包的业务嵌入在一个专业化分工网络中,其效率受到这个网络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的外包和价值链嵌入提高了制造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帮助制造企业专注核心能力,提高竞争力;这导致制造业更多的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形成更多的服务外包需求,促使服务外包的种类增加、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的规模提升和专业化分工深化,使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能够为制造业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这形成了一个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演进,实现产业升级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关系属性,这对政府制定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有以下启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协同关系,需要将促进生产性服务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紧密联系起来,变单一的产业升级政策为协同的政策设计。二是对于关系性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发现更有效率的价值创造方式,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政策重点应该放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创新环境上来,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提高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效率,而不是通过简单化的内部业务剥离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三是对于结构性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其竞争力不仅与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关,也与其嵌入网络的支持程度有关。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越高,支持性活动服务外包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就越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强技术进步、降低协调成本,都有利于提高分工水平。因此,发展结构性嵌入的生产性服务更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环境营造,包括促进产品和服务升级、加强教育培训、鼓励研发投入、改善信用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四是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协同演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性服务的内部分工深化将成为整个分工网络效率提升的源泉,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并通过高效的专业化分工网络保持制造业在价值链高端的控制力。政府需要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阶段、生产性服务的价值链嵌入方式,形成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升级政策组合。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外包的经济动机角度和社会关系角度,进行了分类和一般抽象。实际上,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其价值链嵌入和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表现出更复杂的组合,这些特殊规律有待于今后做更深入的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  ;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化关系研究_规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