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实验的作用与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理小实验的作用
1.“解惑”作用
学生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但总认为绳长力大,屡犯如图1所示的错误。如何打破“绳长力大”的错觉呢,让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最好的办法。逐渐加重物体,总是a绳先断,或在两绳分别串上同样的橡皮筋,发现a绳橡皮筋较长。只有打破学习障碍,才会解开两绳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与“平行四边形法则”不矛盾的疑惑。
再如,学生无法想象,“逆风行舟”,教师也难说清楚。如果用三角板(一角为30°)、铅笔和直尺先做如图2的小实验,问题迎刃而解。
2.小实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把知识转为能力,操作是关键。小实验从设计到实验再到观察,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通过耳、眼、口、脑的亲身实践。
如“电流计”除用于电表改装、描绘等势线外还可开发“验证地磁场”;学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小实验,证明存在地磁场并判明其方向。经学生的不断努力探索,模仿集体跳绳的方法,用多匝电线代替绳,在大操场上两位东西站立的同学,甩动电线时,可以看到电流计指针在摆动。继续实验发现,绳的摆动速度以及人的站立方向都会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研究安培力”:让学生拆开电流计面盖,观察电表结构,再通入大小方向都不同的电流,研究电表指针的偏转特点,从而得到安培力与电流的关系,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电流计工作原理;“发电机原理”:将两个电流计如图3连接,让学生摇晃电流计A(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观察静放的电流计 B的指针,通过B的指针有摆动现象(有电流),不难分析出电流是电流计A产生,领会发电机原理;“楞次定律”:摇晃一下电流计观察指针摆动情况,然后将电流计的正负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同样摇晃一下电流计,这时指针摆动会很快停止,证实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左右手定则”:将两个电流计如图3连接,让学生摇晃电流计A,观察电流计B的指针,通过现象(A、B两指针摆动的方向始终相反)分析左右手定则。
图3
3.小实验是实验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小实验取材容易、方法简单、趣味性强、接近实际,对正常课堂实验能很好的起补充与延伸作用,对学生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十分必要。
弹性限度:用3mm粗的铜电线绕出一条“弹簧”,当挂上轻物(50g、100g)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当挂上重物(1kg)时,弹簧“损坏”。(损坏时学生很惊讶)
电源:将发光二极管接到干电池上能持续发光,将发光二极管接到刚在干电池上充好电的电容器(1000μF)上只能短暂发光。理解电源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学生总认为电容器在干电池上多充会儿电,发光二极管就能亮更长时间)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高压锅内的水烧开后,拿掉限压阀,用温度计测喷出水蒸气的温度(约 70℃)。由于水蒸气喷出的时间短,可判断温度的降低不是由于对流辐射和传导引起,而是由于水蒸气喷出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共振实验:在橡皮筋的一端系一小球,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当手抖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差较大时,小球振幅极其微小。当手抖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极大。若选择的小球质量合适,手微微抖动,振幅便能达到0.5米。
共振实验:搭一座简易桥(或单摆),用电风扇强风吹,桥“巍然耸立”(摆球只有微小偏移);改用微风吹,并用纸板间隙地挡风,若挡风的频率恰当,桥不堪一击(摆球振幅很大)。
布朗运动:取白炽灯玻璃外壳(或试管),玻璃外壳内装上清水,用激光笔照射白炽灯并投影到白色墙壁上。将少许淀粉撒入水中,马上看到光斑中有许多小点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后来小点逐渐变大(淀粉吸水),运动变慢;加热水温,运动又变激烈。
二、开发小实验
1.同一器材不同的小实验
热胀冷缩的性质:把刚煮熟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壳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
液体蒸发吸热: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较烫,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反而比刚捞上时还烫。(开始时,蛋壳上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由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更烫手)
凝固温度:将鸡蛋放入水温在70~75℃的水中煮6min取出,破壳会惊奇发现,蛋清仍是液态,而蛋黄已经是固态。(蛋清凝固温度高于75℃,蛋黄凝固温度低于75℃)
分子运动现象: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
分子间有空隙:将鸡蛋一端用针头开一小口,用注射器将蛋清和蛋黄全部抽出,并去除内壁的薄膜,将红墨水用注射器注入蛋壳,然后用空注射器往蛋壳内打气,会有许多红水珠冒出。
惯性现象:选用外形相似的生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速度旋转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将旋转的两鸡蛋用手迅速压一下放开,立即停止的是熟鸡蛋,又开始旋转的是生鸡蛋。(生鸡蛋的蛋壳蛋清蛋黄会相对运动,之间存在摩擦力)
超重现象:烧杯中先放一个坚硬的物体,上面再放一个鸡蛋,物体的棱角和鸡蛋相接触,缓慢抬升烧杯,鸡蛋完好,然后改为加速抬升烧杯,鸡蛋破裂。
还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研究物体浮沉现象、压强实验、物体的稳定平衡、动量定理,及高空落蛋、鸡蛋撞地球等实验。
存在大气压: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子。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吸入了瓶肚中。
惯性现象: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物体的稳定平衡:在蛋壳的大头底部滑入一块重物制成一个“不倒翁”。
动量定理:使两个生鸡蛋从同一高度分别自由落下,一个落在水泥地上另一个落在海绵垫上。
2.同一问题(超重与失重)不同的小实验
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4,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悬停空中;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超重)。
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5(铁圈弹性要适当),不挂钩码时铁圈呈椭圆形,挂上钩码,钩码静止时铁圈呈圆形,按图示方向粘贴细纸条AB、CD;当手提细绳有竖直向上加速度运动时,纸条AB断裂(超重);当手提细绳有竖直向下加速度运动时,纸条CD断裂(失重)。
实验3:在音乐生日卡片的弹簧片上放上很轻的物体,音乐响发光管闪;改放一个很重的物体,当他们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音乐停发光管灭。(完全失重)
实验4:实验装置如图6,弹簧片上放上合适的重物,调节1、2螺丝与簧片刚不接触,当箱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红灯亮;当箱体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时黄灯亮。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