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地区差异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素质论文,差异论文,我国人口论文,地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低素质人口过剩,高素质人才不足,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速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全国上下急需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素质也具有很大差异,认清这种差异、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反映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较多,在这里选用了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人数两项指标做为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选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中的百分比做为反映人口科学素质的指标。用1982年和1995年的相关数据反映各地差异的变化趋势。
一、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地区差异及变化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采取综合均值法①,以各种文化程度实际学习年限做为权重,得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实际平均受教育年限一致。
表1 1982年、1995年各省(市、区)6岁及6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982年
序号
地区
平均受教育年限 序号
地区
平均受教育年限
1
上 海
7.76
16
江 苏
5.20
2
北 京
7.69
17
浙 江
5.08
3
天 津
7.01
18
河 南
5.00
4
辽 宁
6.59
19
江 西
4.93
5
吉 林
6.17
20
山 东
4.88
6
黑龙江
6.09
21
四 川
4.73
7
山 西
5.88
22
福 建
4.71
8
广 东
5.71
23
宁 夏
4.36
9
湖 南
5.61
24
青 海
4.14
10
河 北
5.53
25
安 徽
4.08
11
湖 北
5.43
26
甘 肃
4.04
12
陕 西
5.36
27
贵 州
3.70
13
内 蒙
5.34
28
云 南
3.59
14
广 西
5.26
29
西 藏
1.80
15
新 疆
5.22全 国
5.81
1995年
序号
地区
平均受教育年限 序号
地区
平均受教育年限
1
北 京
9.17
16
河 南
6.71
2
上 海
8.74
17
山 东
6.65
3
天 津
8.17
18
广 西
6.58
4
吉 林
8.16
19
浙 江
6.41
5
辽 宁
7.62
20
四 川
6.36
6
山 西
7.52
21
江 西
6.28
7
黑龙江
7.51
22
宁 夏
6.20
8
广 东
7.09
23
安 徽
6.14
9
新 疆
7.01
24
福 建
6.10
10
内 蒙
6.99
25
贵 州
5.62
11
江 苏
6.99
26
甘 肃
5.48
12
陕 西
6.83
27
云 南
5.32
13
湖 南
6.78
28
青 海
5.17
14
河 北
6.76
29
西 藏
2.57
15
湖 北
6.71全 国
7.28
说明:海南省于1982年以后建立,为便于对比,在1995年仍未列入,在1995年海南省应列入第9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02年。
资料来源:①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1982 年人口普查资料》(电子计算机汇总),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
②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1995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异较大。1982年上海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为7.76年,相当于初中二年,西藏平均受教育年限最低,为1.80年,相当于小学二年,二者相差5.96年。上海与云南相比,也相差4.17年。199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北京,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7年,相当于高中一年,比西藏高6.60年。比青海高4.00年。
按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序的稳定程度,29个省(市、区)基本可分为四个组团,第一组团包括京、沪、津、辽、吉、黑、晋和粤8 个省市,198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1~7.76年,199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09~9.17年,1982和1995年均保持在前8位。第二个组团包括新、 蒙、苏、陕、湘、冀、鄂、豫、鲁、桂、浙、川和赣13个省区,198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28~7.01年,1982和1995年平均保持在9~21位。 第三个组团包括宁、皖、闽、贵、甘、滇和青7个省区,198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59~4.71年,199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17~6.20 年, 1982年和1995年平均保持在22~28位。第四个组团为西藏,平均受教育年限1982年为1.80年,1995年为2.57年,1982年和1995年均排在29位。
从表1可看出各省(市、区)平均受教育年限,1995年比1982 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全国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比较各组团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第1、2组团,第2、3组团和第1、3组团之间的差距, 1995年比1982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第1、4组团,第2、4组团和第3、 4组团之间的差距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表明除西藏之外, 其它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的省份提高速度较快。
表2 1982年与1995年各组团之间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比较
平均受教育年限
各组团之间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
组团 1982年1995年组团组合1982年1995年
一组团 6.61 8.00一、二组团1.41 1.30
二组团 5.20 6.70二、三组团1.11 0.98
三组团 4.09 5.72一、三组团2.52 2.28
四组团 1.80 2.57一、四组团4.81 5.43
二、四组团3.40 4.13
三、四组团2.29 3.15
资料来源:同表1。
从1982~1995年各省(市、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发展趋势分析,各省(市、区)发展速度差异也较大。排序上升较快的省份是新疆、江苏和山东,新疆由15位上升到第9位,江苏由16位上升到11位, 山东由20位上升到17位,分别上升6位、5位和3位, 排序下降较快的省份是湖南、河北、湖北、广西和青海,排序均下降4位。
接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幅度分析,山东、安徽、吉林、贵州、宁夏和江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长2.23、2.06、1.99、1.92、1.84 和 1.79年,西藏、上海、辽宁、青海、江西和天津增长幅度最小, 分别增长0.77、0.98、1.03、1.03、1.12和1.16年,其余省份居中。增长幅度较大的省份中,如安徽、贵州、宁夏,以及其后的云南、河南等平均受教育年限都比较低;而增长幅度较小的省份中,如上海、辽宁、天津等平均受教育年限都比较高,这表明各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在缩小。
接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速度分析,多数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的省份增长速度很快,如贵州、安徽、云南、西藏、宁夏、甘肃,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37%以上,而多数平均受教育年限较高的省份增长速度较慢,如上海、辽宁、天津、北京和黑龙江等,年均增长速度均在1.63%以下,上海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92%。这也进一步表明各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总的趋势在逐渐缩小。
表3 1982~1995年各省(市、 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
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幅度(年)
序号 地区 增长幅度 序号 地区 增长幅度
1 山 东 2.23 16 黑龙江
1.42
2 安 徽 2.06 17 福 建
1.39
3 吉 林 1.99 18 广 东
1.38
4 贵 州 1.92 19 广 西
1.32
5 宁 夏 1.84 20 浙 江
1.32
6 江 苏 1.79 21 湖 北
1.28
7 新 疆 1.79 22 河 北
1.23
8 云 南 1.73 23 湖 南
1.17
9 河 南 1.71 24 天 津
1.16
10 内 蒙 1.65 25 江 西
1.12
11 山 西 1.64 26 青 海
1.03
12 四 川 1.63 27 辽 宁
1.03
13 北 京 1.48 28 上 海
0.98
14 陕 西 1.47 29 西 藏
0.77
15 甘 肃 1.44
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速度(%)
序号 地区 增长速度 序号 地区 增长速度
1 贵 州 3.27 16 江 西
1.88
2 安 徽 3.19 17 陕 西
1.88
3 云 南 3.01 18 浙 江
1.80
4 西 藏 2.77 19 广 西
1.74
5 宁 夏 2.74 20 青 海
1.72
6 山 东 2.41 21 广 东
1.68
7 甘 肃 2.37 22 湖 北
1.64
8 江 苏 2.30 23 河 北
1.64
9 四 川 2.30 24 黑龙江
1.63
10 新 疆 2.29 25 湖 南
1.47
11 河 南 2.29 26 北 京
1.36
12 吉 林 2.17 27 天 津
1.18
13 内 蒙 2.09 28 辽 宁
1.12
14 福 建 2.01 29 上 海
0.92
15 山 西 1.91
说明:海南省在1982年以后成立,未列入。
资料来源:同表1
二、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地区差异及变化
在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可以反映高素质人才状况,这一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比较各省(市、区)之间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可以看出差距很大,1982年排在第1位的北京有358人,是排在第6位的陕西的4.1倍,是排在第15位的山西的6.0倍,是排在29位的云南的10.8倍。 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同时也表明各地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也具有明显差异。
按1982~1995年各省份的发展趋势分析,各省份发展极不平衡,山东的排序由1982年的27位上升到1995年的14位,上升13位。山西和广东上升也很快, 分别上升7位和5位,而江西和青海却下降9位,西藏竟下降17位,这也是各省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表4 1982年、1995年各省(市、 区)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单位:人
1982年
序号地区 每万人具有序号 地区 每万人具有
大学文化人数大学文化人数
1北 京
358 16 内 蒙57
2上 海
347 17 甘 肃55
3天 津
228 18 广 东48
4辽 宁
102 19 江 西48
5吉 林88 20 浙 江47
6陕 西87 21 湖 南45
7青 海81 22 河 北44
8黑龙江69 23 四 川43
9宁 夏66 24 安 徽41
10新 疆64 25 贵 州39
11江 苏64 26 广 西37
12西 藏64 27 山 东35
13湖 北63 28 河 南33
14福 建61 29 云 南33
15山 西60全 国59
1995年
序号地区 每万人具有序号 地区 每万人具有
大学文化人数大学文化人数
1北 京
133516 青 海175
2上 海90417 甘 肃155
3天 津62318 福 建140
4辽 宁41020 四 川139
5吉 林40120 安 徽131
6新 疆37721 浙 江119
7黑龙江31622 河 南119
8山 西30723 贵 州118
9江 苏26424 湖 南116
10宁 夏24725 河 北110
11陕 西22226 云 南105
12内 蒙21027 广 西102
13广 东20228 江 西 96
14山 东17929 西 藏 78
15湖 北175
全 国203
说明:海南省在1995年排序14 , 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为198人,为便于同1982年对比,在1995年未列入。
资料来源:同表1。
按1982~1995年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增长幅度分析,增长最快的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和辽宁,也是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最多的省份;增长幅度较慢的广西、云南、河北等也是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较少的省份,所以,在地区间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的差距在加大。
按在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析,原来基础较好的辽宁、北京、天津和上海,增长速度处于中游或中下游水平;原来基础居中的新疆、山西、广东和江苏以及基础很差的山东,增长速度却处于上游;原来基础居中的青海、西藏、江西、福建增长速度又处于下游,这表明各省份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发展趋势,将使各省排序发生重组,对各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明显不同。
表5 1982 年~1995年各省(市、区)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
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人数增长幅度(人)
序号 地区 增长幅度 序号 地区 增长幅度
1 北 京 977 16 甘 肃
100
2 上 海 557 17 四 川96
3 天 津 395 18 青 海94
4 吉 林 313 19 安 徽90
5 新 疆 313 20 河 南86
6 辽 宁 308 21 福 建79
7 黑龙江 267 22 贵 州79
8 山 西 247 23 浙 江72
9 江 苏 200 24 云 南72
10 宁 夏 181 25 湖 南71
11 广 东 154 26 河 北66
12 内 蒙 153 27 广 西65
13 山 东 144 28 江 西48
14 陕 西 135 29 西 藏14
15 湖 北 112
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人数增长速度(%)
序号 地区 增长速度 序号 地区 增长速度
1 山 西 15.3416 贵 州
8.89
2 新 疆 14.6217 甘 肃
8.30
3 山 东 13.3818 湖 北
8.18
4 黑龙江 12.2419 广 西
8.11
5 吉 林 12.3720 天 津
8.04
6 广 东 11.6921 陕 西
7.74
7 江 苏 11.5222 上 海
7.64
8 辽 宁 11.3023 湖 南
7.56
9 宁 夏 10.6824 浙 江
7.41
10 北 京 10.6525 河 北
7.30
11 内 蒙 10.5526 福 建
6.60
12 河 南 10.3727 青 海
6.10
13 四 川
9.4428 江 西
5.48
14 安 徽
9.3529 西 藏
1.53
15 云 南
9.31
说明:海南省1982年以后成立,未列入。
资料来源:同表1。
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的地区差异及变化
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是各种职业人口中科学文化素质最高的一个类群,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基本可以反映出在业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状况。
比较1982年和1995年各省(市、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各地差距十分明显。1982年北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13.63%,在全国居首位,与排在最后的贵州相比, 比贵州高10.01个百分点,是贵州的3.8倍。1995年也仍然保持着明显的差异,1995年北京比云南高14.96个百分点,是云南的5.5倍。1995年排在首位和末位的两省(市)的差距比1982年更大,1982年前5 个省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10.63%,后5个省份则占3.74%,相差6.89个百分点;1995年前5个省份占12.03%,后5个省份占3.55%,相差8.48 个百分点。可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的比重,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在增大。这必将促进各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按1982~199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增加幅度分析,各省增幅差异也很大,排序在前面的多数省份增幅较大,排序在后面的多数省份增幅较小,这也进一步表明各省间差异在增大。
按1982~199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的年均增长速度分析,增长速度较快的北京、上海、天津与增长速度较慢的湖南、河北、河南相比,增长速度相差很大,如按这种速度发展,差距也势必越来越大。只是有些中游或后进省份增长速度也较快,所以,各省排序将发生较大变动。
表6 1982 年和1995年各省(市,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及其变化
1982年各类专业 1995年各类专业 1982-1995 1982-1995
地区 技术人口占在业 技术人员占在业 年增长幅度
年均增
人口百分比 人口百分比 长速度
比值(%)
排序
比值(%) 排序 增幅 排序 增速(%) 排序
北 京
13.631 18.291
4.661 2.29
1
上 海
10.662 14.892
4.232 2.60
4
天 津
10.143 12.203
2.065 1.43
8
黑龙江9.204
8.546 -0.66
29-0.58 26
辽 宁8.265
8.249 -0.02
20-0.02 20
吉 林8.146
9.025
0.88
13 0.79 14
新 疆8.107
9.224
1.088-0.53 23
青 海7.328
7.327
0.989 0.97 12
内 蒙6.959
7.21
10
0.26
18 0.28 19
宁 夏6.02
10
6.95
11
0.93
11 0.70 16
山 西5.89
11
8.308
2.413 2.67
3
陕 西5.80
12
5.39
16 -0.41
27-0.56 25
江 苏5.22
13
6.16
13
0.94
10 1.28
9
湖 北5.21
14
5.08
19 -0.03
21-0.19 22
福 建5.19
15
5.45
15
0.26
19 0.38 18
1982年各类专业 1995年各类专业 1982-1995 1982-1995
地区 技术人口占在业 技术人员占在业 年增长幅度年均增
人口百分比 人口百分比 长速度
比值(%) 排序
比值(%) 排序 增幅 排序 增速(%) 排序
江 西4.95
16
6.09
14
1.146 1.61
6
广 东4.78
17
6.88
12
2.104 2.84
2
浙 江4.57
18
4.27
21
0.30
17 0.85 13
甘 肃4.39
19
5.29
18
0.90
12 1.44
7
山 东4.35
20
4.71
20
0.35
15 0.61 17
河 北4.31
21
3.91
24 -0.40
26-0.75 28
湖 南4.09
22
3.78
25 -0.27
24-0.60 27
西 藏4.17
23
5.30
17
1.137 1.86
5
河 南3.98
24
3.42
27 -0.56
28-1.16 29
安 徽3.86
25
3.77
26 -0.09
22-0.18 21
四 川3.74
26
4.10
23
0.36
16 0.71 15
云 南3.72
27
3.33
29 -0.39
25 0.85 13
广 西3.68
28
3.42
28 -0.26
23-0.56 24
贵 州3.62
29
4.23
22
0.61
14 1.21 10
说明:海南省在1982年后成立,未列入。
资料来源:同表1。
四、几点评析
1.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基本以黄河为界,北高南低。
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全国各省(市、区)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结果,在黄河以北的11 个省份中只有河北、甘肃和青海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其余的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西和新疆等8个省份均排在全国的前10位, 河北1982年曾排在第10位,1995年降为第14位。青海平均受教育年限虽然较低,但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例却较高,前者1982年和1995年分别排在第7 位和第16 位, 后者1982年和1995年分别排在第8位和第7位。
在黄河以南各省份中只有上海和广东平均受教育年限进入前10位,在后10位的省份中却有8个省份分布在黄河以南。
在黄河以北的11个省份中除甘肃和青海以外,在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高中、中专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人才培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黄河以南各省份中,安徽、宁夏、贵州、云南和西藏1995年6 岁及6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仍高居20%以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 山东、河南、湖北、海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区6岁及6岁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也高居20%以上。可见,黄河以南除上海和广东以外,各省份普及初等教育和成人扫盲的任务还很艰巨。与此同时,加速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满足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素质和人才的需求,才能逐渐缩小与黄河以北各省份之间的差距。
2.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协同。
以1995年的有关数据统计,全国各省(市、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协同。浙江和福建人均GDP 在全国的排序分别为第4和第8位,而平均受教育年限却分别排在第20位和25位,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分别排在第22位和19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分别排在第22位和16位,广东、江苏和山东也是类似情况,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现状相比,明显滞后。相反,吉林、山西和陕西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序居前列, 而人均GDP的排序又明显滞后。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经济发展的受制因素较多,区域间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协同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相比较,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很难想象一个低素质的劳动群体能长期保持经济发展的优势。所以,浙江、福建等省加速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表7 1995年全国各省(市、区)人均GDP排序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各指标排序比较
地 区人 均平均受教万人具有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GDP 育年限 学文化人数占在业人口百分比
上 海 1 222
北 京 2 111
天 津 3 333
浙 江 4 20
22
22
广 东 5 8
13
12
江 苏 6 129
13
辽 宁 7 549
福 建 8 25
19
16
山 东 9 18
15
21
黑龙江 10 776
海 南 11 9
14
15
新 疆 12 1064
吉 林 13 455
湖 北 14 16
16
20
河 北 15 15
26
25
地 区人 均平均受教万人具有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GDP 育年限 学文化人数占在业人口百分比
内 蒙 16 11
12
10
山 西 17 688
广 西 18 19
28
29
湖 南 19 14
25
26
青 海 20 29
177
安 徽 21 24
21
27
宁 夏 22 23
10
11
河 南 23 17
23
28
四 川 24 21
20
24
云 南 25 28
27
30
江 西 26 22
29
14
陕 西 27 13
11
17
西 藏 28 30
30
18
甘 肃 29 27
18
19
贵 州 30 26
24
23
资料来源:1.同表1。
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3.宁夏、青海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较低,形成鲜明反差,表明降低文盲率,加速普及教育任务更为艰巨。
宁夏、青海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在全国排序,1982年分别为第9位和第7位,1995年分别为第10位和16位;而16岁及1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982年分别为第23位和24位,1995 年分别为22 位和28位,两者形成鲜明反差。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偏低的原因是文盲率过高,1982年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宁夏为43.04 %, 青海为 46.81%;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宁夏仍高达26.41%,青海则为37.74%。 经济高速发展必须有一个文化素质层次合理的劳动群体,宁夏和青海文盲率如此之高,势必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可见,两省扫盲任务十分艰巨。两省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较高,与建国后一个较长时间按政府行为从东部各省调入大批技术人员有关。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出现所谓“孔雀东南飞”,人才东流,两省人才优势要保持长久,也必须立足于本省培养为主。青海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在全国排序由1982年第7位,到1995年降为第16位, 就是一个警告。
4.湖南、河北、广西平均受教育年限较高,但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却较低,表明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湖南、河北和广西199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全国排序分别为13、14和18,居全国中游;每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在全国排序却分别为24、25和28;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在全国排序分别为25、24和28,错后约10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三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过低。三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均比较低,在全国各省分别排在第10、11和第9位,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比重却只有1.28%、1.21%和1.14%, 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5、28和27位。可见三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过低,应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并积极引进人才。
5.1982~1995年全国18个省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呈不同程度下降,为人才培养敲起警钟。
1982~1995年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和陕西等10个省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呈不同程度下降,山西、内蒙、吉林、江苏、福建、山东、四川和宁夏8 个省份男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男性在业人口比重呈不同程度下降。
我国1995年每百万人口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万人, 而印尼1980年百万人口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2.4万人,韩国1981 年每百万人口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5.1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相差更为悬殊④,在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这样低的情况下,占在业人口的比重还有18个省份呈下降趋势,这不能不为人们敲起警钟。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不是哪一个省份,而是全国共同的迫切任务。
6.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应以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为借鉴,发展本省经济。
浙江199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在业人口百分比在全国排序分别为20、22和22位,但人均GDP在全国却高居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却能走在全国前列,其经济发展模式值得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地区效仿。浙江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特点是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1995年集体工业和城乡个体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7.5%,国有工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0.1%。相比之下,宁夏、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省集体工业和个体工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20~37%,而国有工业产值则占59~76%。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地区近期积极发展集体、个体和股份制企业是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结合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