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放射介入室 362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措施,并在此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抢救成功41例,存活率95.3%,有2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与此同时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所有存活患者的HR与QTd水平明显下降,QTc水平明显升高,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528-01
从临床显示的数据就可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该类患者会表现出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热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该种病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15%[1]。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经过股动脉实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可开通患者相关血管,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本文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28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48.3±6.7)岁,从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为1-22h,平均时间(8.9±2.1)h。所有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12例,侧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 6例,后壁心肌梗死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并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急诊介入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心律以及神志的变化。同时准备好抢救所需仪器和药品,在短时间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方法。如果发现心电监护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持续胸外按压及除颤。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加入急诊介入治疗中,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保证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间在1.5h内,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病情发展状况、手术实施情况以及手术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开导患者,安抚患者负面情绪,并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还要帮患者清洁皮肤,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更换病号服。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术前禁食。在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应利用导尿管排尿。在出现疼痛难忍的时候,护理人员应遵循医嘱镇痛。
(2)术中护理
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发现心律失常的时候,快速判断并处理。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告诉医生停止手术,予以直流电复律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还应配以药物治疗。在患者出现心室粗颤的时候,可为患者注射利多卡因与可达龙注射剂。如果心室颤动细,可向患者注射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抢救措施及时有效,可促使患者脱离危险。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手术医生展开各项诊治活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可给予相应的安抚性措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3)术后护理
在患者手术结束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后,护理人员还需进行特殊的处理。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心率、心律与生命体征[2]。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应措施。在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的时候,手术侧肢制动24h。如果患者难以忍受需要翻身,就应以轴线进行翻身,预防出血。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造影剂。为将造影剂在最短的时间排出,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多喝水,加速造影剂排泄。在手术结束5h后,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将鞘管拔出。且在拔管前还要准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预防迷走反射。拔管的时候尽可能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在拔管后,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确定是否有血肿与渗血现象。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抢救成功41例,存活率95.3%,有2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与此同时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莫时候,所有存活患者的HR与QTd水平明显下降,QTc水平明显升高,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的特点。该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为急诊介入治疗。为保证手术效果,需要在此期间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唯有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干预知识,还应具备应变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急诊介入治疗中达到理想的效果[3]。因此,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期间应当展开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金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5):220-221.
[2]姜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23):180-181.
[3]陈伟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0):229-230.
论文作者:吴满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急诊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