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 方法 成立品质管理圈(Quality Circle,QC)小组,使用品管圈“PDCA-SDCA”方法,选定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为活动主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呼吸机报警现状和报警因素利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并用三线原则进行真因验证,根据真因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和巩固策略,实现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的目的。对实施品管圈之后28天的使用中呼吸机报警总次数和实施品管圈之前28天的使用中呼吸机报警次数进行对比。结果 呼吸机报警频次由之前的196次,降低到了129次,达标率为138%,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值。讨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呼吸机报警频次,减少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噪音污染,降低了意外拔管率,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呼吸机;报警率;应用
呼吸机在现代医学中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人工手段,在临床上已经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来自于呼吸机的噪音在重症监护室中占主要地位,不必要的报警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睡眠质量,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所以加强对呼吸机的维护和管理,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对我科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将数据结果进行如下的报告:
1.一般资料
我科有呼吸机共11台,从2018年1月8日到2月4日进行了为期28天的报警原因统计,平均每天使用4台呼吸机,报警次数共196次,其中气道高压报警发生次数83次,占报警总次数的43.5%;气道低压报警发生次数12次占6.12%,分钟通气量偏高28次占14.28%;分钟通气量偏低16次占8.16%,潮气量过高8次占4.08%,潮气量过低16次占8.16%,窒息22次占11.22%,传感器故障5次占2.55%,泄露4次占2.04%,过度使用主开关2次占1.02%。统计实施品管圈前后呼吸机报警原因发生次数作为对比,参加人员为我科9名护士,工作年限2~16年,平均年龄28岁。
2.方法
2.1品管圈成立
2018年1月5日建立品管圈,圈员由9名成员组成(均为本科学历、护师以上职称),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圈长、辅导员,圈长由我护理组长(中级职称)担任,辅导员为我科护士长(中级职称)担任。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选定圈名“消音74”并设计了圈徽。此次参与品管圈的部门涉及护理组、医生组、设备组、厂家组。活动时间2018年1月5日至2018年6月30日。
2.2 主题拟定
9名圈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经评价法逐一评分拟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呼吸机报警率,选题背景我们参考了文献资料《ICU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1】,《ICU医疗环境噪音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2】,主要从降低医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科室的气管拔管率、减轻科室人员受到的噪音污染以及帮助患者对呼吸机的适应和呼吸机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几个方面着手。
2.3计划拟定
2.4现状把握
根据三线原则我们发现,我科室床间距狭窄,操作不方便,线路杂乱,呼吸机零件老化,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我们制定了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的鱼骨图,根据82原则以531的方式选定了需要改善的主要原因,并且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真因验证。患者人机对抗、痰液堵塞、呼吸机线路管路杂乱、插座不足,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不够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5目标值的设定
目标值设定为现况值减去改善值,改善值为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需要改善的重点为气道高压报警、分钟通气偏高、窒息、分钟通气偏低,占呼吸机报警率的76.02%,圈能力=9/27*100%=33%,现况值为196次,因此目标值的设定为147次,改善幅度25%。
2.6解析
我们利用鱼骨图分析呼吸机报警的原因,用查检表列出大中小要因,运用531法则选出了本期的改善重点,并且运用数据统计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了真因验证,得出造成呼吸机报警频繁的主要原因为(1)人机对抗(2)痰液堵塞(3)呼吸机线路及管路杂乱(4)专科培训不够。
2.7对策拟定与对策实施
2.7.1 人机对抗 是呼吸机和人的自主呼吸两个呼吸泵节奏不同引起的异常人机关系,其原因有(1)气道堵塞(2)支气管痉挛(3)潮气量不足(4)持续高热、严重感染或代谢性酸中毒(5)单肺通气(6)急性肺水肿等。
为减少人机对抗,首先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其次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理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调整吸气流速和吸气时间。对不能耐受气管插管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合理的镇静镇痛剂,有气道痉挛者给予解痉剂。
2.7.2痰液堵塞 原因(1)湿化不足(2)气道痰液未及时清理.
措施(1)利用气道分级评估表来评估湿化状态,根据患者气道情况进行湿化,及时添加湿化水,湿化温度保持在32~37℃。遵医嘱进行雾化。(2)闻及痰鸣音就要进行吸痰,不能等到痰液喷出才进行吸痰,吸痰选择大小合适的硅胶吸痰管,下管轻柔且不可插入太深以免损伤气道黏膜。
2.7.3呼吸机管路线路杂乱 原因(1)插座设置不合理。(2)翻身、移动和搬运病人时,未将管路及时归位,积水杯未处于功能位。
措施(1)联系设备科和厂家彻底整改功能带上的插座,增加插座数量,让线路放置更加合理。(2)优化工作流程,翻身后及时整理管路,检查积水杯是否处于功能位。
2.7.4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不够 原因(1)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培训计划更新不及时。(2)工作繁忙,时间不充足。(3)缺乏专业的呼吸机相关知识
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流程,增加了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如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处置流程等。
3.结果
措施实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为期28天呼吸机报警原因统计。呼吸机报警次数由之前的196次,降低到了129次,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值147次,达标率为138%,进步率为34.18%。
下转第305页 (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并且品管圈实施以后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品管手法较前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我科还制定了呼吸机参数设置的标准化和呼吸机报警处置的标准化流程。
4.讨论
为更好的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我科成立了“消音74”小分队,使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这向工作常态化,目前效果很好,统计结果示呼吸机报警次数维持在122次左右。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意外拔管率。品管圈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是指工作单位相同或工作内容相关的人员,自动自觉自发地组织起来,利用集体智慧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青慧.ICU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69:189-189
[2]曹萍.ICU医疗环境噪音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年第18期52-54,
[3]罗雪 曾彬 覃艳 陆丹.品管圈在疼痛关爱病房的应用影响.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二卷第八期
论文作者:曾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呼吸机论文; 频次论文; 品管论文; 目标值论文; 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原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