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英语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学的总课时有所增加。《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广大英语教师探索新型的英语教学指出了方向。那么,今日的英语课程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地方特别要值得英语教师注意呢?
一、英语课程并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问题,英语课程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实际上,这就是英语课的“教育”功能。在实施新课程中,英语课程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一)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每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它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通过交往,师生形成共同的学习体。在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加主动,其个性与思维能力将会获得更多的表现与发展空间。另外,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智能结构不同。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组织教学中,不能只盯住少数学习好的学生。
(二)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每位英语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有人曾经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甚至比好的教学方法还重要。这就是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受到尊重的学习环境中从事英语学习,其情感体验、学习成就感与积极性都是不可言喻的。
(三)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每位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要让小学生从学习英语开始就保持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就要让高中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潜能,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而这一切,对于个体的成长与英语学习都是有益的。
二、英语课程要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前,我们总习惯于把英语课上成知识课,重在语言知识的讲解,《英语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必要掌握基础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落实都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实现。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少教师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形成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
(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活动课为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听、说说、唱唱、玩玩中学习英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而在高中,还要增加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要树立新的英语教学评价观。《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以前我们的英语教学评价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任课教师评价;评价目标单一,只注重英语知识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笔试,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二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作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英语教学评价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评价目标多元,既注重语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要坚持笔试,听力与口试的结合,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必将引起中考、高考的相应变化,惟此才能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学。
以上三个方面,是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理解的。我们已经进行了三年的课程改革,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觉得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下面试举几个。
1.怎样处理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
许多评价者坚持认为,如果一节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两种。所谓预设目标是教师事前备课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而生成目标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预设目标有时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生成目标出现肯定要对预设目标进行修正。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武断地说,教学目标没完成就不是一堂好课。请看下面深圳市翠竹小学徐永红的这则案例。徐老师是小学英语教师,她负责六年级的双语自然课(Science)。
打开那扇门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天空中看不到一丝云彩,太阳像火球一样烧烤着大地。我正在给六年级的学生上下午第二节自然课。想不到,课才上了一半,天气突然变了。万里晴空转眼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天色很快暗了下来。不过几分钟,整个世界便笼罩在黑暗之中,如同深夜一般。学生们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个个兴奋不已,女生们发出一声声尖叫,胆大的男生干脆就要往门外跑,想去看个究竟,教室里顿时乱得像一锅粥。我急了:课还没上完呢,学生这样乱跑怎么行!我赶紧把门关上,叫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耐心地对他们说:今天的天气很特别,不过越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越能考验我们的纪律性和学习态度。现在我们继续上课,看谁听得最认真。学生们听话地回到了座位,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了,可是我的心情却无法平静。看着那些情不自禁朝窗外偷看却又怕老师批评的孩子,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我想: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这种天气现象本不多见,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将这种奇特的天气现象作为情景来进行教学呢?于是我合上书说:同学们,你们的确是很有自制力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天气现象我也是来深圳后第一次见到。现在我们一起到走廊上去仔细观察好吗?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们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家查找资料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
(2)是什么引起今天天气如此突然的变化?
(3)雷声天气通常会出现在什么季节里?
我打开教室门,学生们一阵欢呼,飞快地朝教室门口跑去。大家聚集在走廊上,有的在静静观察,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还跑过来向我提问,那种热情是我在课堂上很少见到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将找到的答案告诉我,告诉同学。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我看到了求知与发现的兴奋。我相信,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给孩子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大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无比生动的课堂,我们为什么将学生死死关在教室里呢?如果我们能经常打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这个没有围墙的课堂,让他们尽情领略身边的一切美好与神奇,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思考,用智慧去探究,必将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与探索的欲望,为他们将来的创造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份案例的作者根据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放弃了预设目标,采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出的生成目标指导教学。这堂课难道不是一节好课吗?
2.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的英语课教学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起来了,教师教学活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仔细研究,有些教师的课的确是热热闹闹,小组活动开展得也很好,但却是表面上的。例如,小组活动并不是让几人一组念念单词,读读课文等就算是小组合作学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得给小组任务,例如就go shopping组织会话;其次小组成员要有分工,例如不同的角色,妈妈,女儿,售货员等,最后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积极进行语言活动,相互之间共同加工,最后完成go shopping的整个会话活动。评价者观察小组活动时,要承认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承认同一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并不相同。因此,对于热热闹闹的课也要仔细研究分析,小组学习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观察学生是否会倾听,即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能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评价,要观察学生是否会质疑,听完对方的发言后要会提问题;要观察学生是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行为的参与。
3.只重视教师教学过程的课是不是好课?
我们在听课中,特别是在各种类型的比武课、竞赛课中发现,许多课依然是教师唱主角。所谓教师唱主角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围绕着怎样去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而进行各类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时间分配精确,实际教学时严格按“脚本”上课。读教师的教案,似乎无可挑剔,看教师的课堂教学,似乎程序严密,这种课很中评。但按照新课程的评课理念,这种课最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只是刻意地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出发。这类课还有一个最管用的托词,“如果学生配合得好,就会成功,如果配合得不好,就不会成功。”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显而易见。现在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提出备学生的问题,意思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考虑如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有专家提出,改以往的“听课”为“看课”,专家们要表达的意思是,“听课”主要关注点是教师,听教师怎样教。而“看课”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看学生如何学。
4.不用或少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就不是好课?
首先必须明确,本次课程改革是一次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不可动摇的方向。但在每堂英语课上如何实现这种整合就要因地因人因条件而异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许多学校连设备也没有,非要把运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作为评课标准之一,则显得不合情理。即使是有条件,也有一个怎样整合信息技术或使用多媒体设备的问题,什么时候用?怎样用?如果教师能弄到鲜果,如苹果、香蕉等时,出示实物教apple、banana难道不比放苹果、香蕉的图片好吗?有的教师上课,就是把课文内容再现在屏幕上,目的性显然不明确。还有的教师平时很少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而一有比赛,则为比赛而用,以致于连操作都不熟悉,手忙脚乱或忙中出错,这样做显然是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因此,对于一堂课而言,评价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与实际教学,需要是两张皮就不值得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