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政党文化理论基本内涵的文本考察论文

列宁政党文化理论基本内涵的文本考察论文

列宁政党文化理论基本内涵的文本考察

马玉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488)

摘要: 列宁的政党文化理论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以及俄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列宁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为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的建设和发展,为俄国社会的文化发展以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列宁政党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凸显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建设无产阶级文化,鼓励党员学习识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扫除文盲现象,提升党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列宁; 布尔什维克; 俄共(布); 文化建设; 政党文化

列宁认为,在落后的苏俄要想巩固政权和建成社会主义,必须开展文化建设,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协同发展,而且文化建设是工作重心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的关键领域。通过加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意识。但是苏俄社会整体的落后性,导致文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因此,可以采取缓慢、渐进的建设方法。列宁虽然没有直接用到“政党文化”这一概念,但是他在指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与俄共(布)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建设政党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合理论证。首先,调查了解和掌握党员文化水平的真实状况。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当前共产党员的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比较低下,映射到实际工作中自身的工作能力甚至比“任何一个旧店员都差”,生动形象地指出共产党人不学习使得俄国“就像一辆不听使唤的汽车,似乎有人坐在里面驾驶,可是汽车不是开往它要去的地方,而是开往别人要它去的地方”[1]89。其次,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所缺少的主要的东西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1]67再次,政党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前提是坚持党对俄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列宁认识到无产阶级作为先锋队组织,它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领导社会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上,而且也应该是促进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最积极、最主要的力量。最后,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务成立了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作为苏维埃政权体制中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人民委员会系统中的附属机构,其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必须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企图脱离苏维埃政权领导、实行协会自治管理和关起门来创造无产阶级文化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政治斗争

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尤其是在政党文化建设中,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政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实践中把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列宁政党文化理论在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之初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和制度章程,而且不断受到沙皇当局的搜捕迫害。到19世纪末,俄国革命进入到运动的高潮,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领导革命斗争的工人阶级政党。此时,在俄国社会极为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伯恩施坦主义和经济派的经济主义观点。伯恩施坦坚持修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声称放弃政治斗争和思想教育,经济派鼓吹工联主义,实际上是迫使工人阶级放弃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代之以经济斗争和自发的罢工运动,这两种错误思潮严重阻碍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列宁深刻认识到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和政治斗争的紧迫性,于1901年开始创作至1902年完成《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批判伯恩施坦主义和经济派扭曲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政党指导基础的重要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指导思想与政治纲领不明确,很难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列宁认为必须用科学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使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克服党内思想混乱的严重现象,“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2]161,充分肯定了理论斗争的重要意义和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内在联系,因此,俄国无产阶级必须以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旗帜。1905年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刊《工人代表苏维埃新闻》《无产者报》遭到沙皇当局查封,鉴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列宁就党的出版物、文字宣传工作、出版自由等问题,在党的第一份公开报纸《新生活报》上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重要文章,确定了党报党刊鲜明的阶级立场,写作事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文化写作和出版事业应该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为根本指导原则。

二、正确认识和继承人类文明遗产,建设无产阶级文化

(一)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中出现了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在取得了协会刊物《无产阶级文化》的实际领导权后,大肆宣传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盘否定人类文化遗产的历史作用,鼓吹建立剥离过去文化、在实验室里创造出来的“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列宁对于这种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严厉批判,号召全党警惕“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对文化建设实践的危害,建设无产阶级文化不是脱离社会实际凭空捏造的文化,不是同过去的历史遗产发生彻底的决裂,完全抛弃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正确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创造的文化,吸取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组成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来源。其中,列宁起草《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的决议草案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赢得世界性历史意义,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3]299

(二)建设无产阶级文化

从根本上讲,无产阶级文化是先进的。伴随着大机器生产出现的无产阶级是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主体力量,以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方法进行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文化事业,决定了它所创造出的文化必然坚持正确的历史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共产党人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时提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建立在所有制关系基础上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4]421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抓住经济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要素这一基本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人们的政治意识,提高了精神文明水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无产阶级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334。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的文化,不仅指的是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文化,还包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文化。对待剥削阶级文化,无产阶级文化派和未来派坚持全盘否定人类文化遗产的观点是错误的,但这不是说建设无产阶级文化要全盘接受剥削阶级文化,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精神。无产阶级文化是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文化与剥削阶级文化“合乎规律的发展”,本质上与历史潮流发展方向相符,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换言之,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成果,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过去的全部知识,明辨其中的合理因素与糟粕,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积极发展一切文化传统的合理因素,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

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深刻认识到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文化建设应该被提上重要议程。1921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当前进入由政治斗争转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另一类任务即文化任务,是摆在眼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文化力量。俄国经历了十月革命这一次深刻的政治变革后,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亟须变革,而文化方面的变革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虽然处于不明显的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忽略,文化变革同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一样,都是俄国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宁强调,进行文化变革就是要提高全体党员和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此,学习识字、扫除文盲现象、普及文化是首要的、基础的、根本的任务,在党内外形成学习科学文化的良好氛围,奠定政党文化的理论基础。列宁不仅深刻认识到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都需要加强学习,改变政党文化水平低下的现状,提升执政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实际本领,避免变成一个文化上的被征服者,而且必须重视政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的工人、农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文盲人数在俄国农村中数量很大。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这篇讲话中指出,当前俄国社会已经完成夺取政权、消灭剥削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应该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青年团员应该主动表明自己的决心,全体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开展扫盲运动帮助人民群众识字。

三、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带动社会文化发展

(一)开展学习运动的发生机制

每隔一段时间,也许是一个世纪一次,总有一种类似信仰的东西出现。信仰之井满溢开来,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就会出现一次巨大的革新运动。(2014:270)

2.猜想式阅读。结合上文中的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绘本的兴趣是影响绘本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而猜想式阅读主要是指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结合绘本封面和题目对主要的故事情节进行猜想,若绘本中存在部分色彩表现比较丰富的图画,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图像猜想主人公的心理。小学低年级学生具备非常强的想象力,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将能更好地结合想象完成对绘本的阅读,课堂氛围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政党文化建设应该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扫除文盲。列宁在谈到政治教育工作者时认为,他们大部分都具有党员身份,他们面对着三大任务也意味着需要面对三大敌人,其中第二个敌人是“文盲”。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政治发展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阶段,为此,搞政治建设既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又对文化发展提出较高要求。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党员和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而文盲由于没有参与政治的能力,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学习识字是最基本的本领,建设社会主义光有识字是不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列宁谈到青年团员应该学习什么的问题时指出,青年团员作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者与其他共产党员都应该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习,并且把学习教科书知识与共产主义知识统一起来,把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统一起来,最终是要实现把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统一起来。共产党员在工作学习中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向科技专家和其他科技人才学习一切现代知识,掌握科学界既有的科研成果,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工作和学习,扩大汲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方式:学习识字,扫除文盲

⑯ Nicos Poulantzas,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classes,London:Verso,1978.

(三)创办党校为党员学习提供场所

党校是推进党员干部学习的主要阵地。列宁非常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认识到通过创办党校作为提高党员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列宁早在1909年指出:“由于目前缺少有经验的党的实际工作者,如果办好一所真正的党校,哪怕是办在国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地方组织从工人中培养合格的党的工作者。”[5]39十月革命胜利后,一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思想认识上严重落后于当前工作的新要求,从而影响到党的领导能力,列宁创办党校的想法更加迫切。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以会议决议的形式对办好党校作出具体规定,在中央建立高级党校和地方各级党校,高级党校由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党校的教材使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选派党课教师等工作也由党中央委员会负责。这次会议召开以后,列宁在参与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把党校创办、党员教育以及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中央党校和地方各级党校在苏维埃全国逐步建立起来,“到1922年,全国(乌克兰除外)从中央到地方,共建有各级各类党校242所,在校学员22000人”[6]。在党校的培训中,列宁十分重视选用通俗易懂的教材,推动党员尤其是新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提高党员的理论基础和政治觉悟,以此奠定政党文化的理论基石。

四、结论

列宁建设政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列宁在俄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典范,是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列宁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政党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者为长远目标,以满足无产阶级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布尔什维克、俄共(布)党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了党员的理论素养,改变了无产阶级政党整体的文化风貌,带动并改善了俄国社会的文化建设事业,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重新审视列宁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尤其是政党文化建设对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导引作用,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臻完善、制度逐渐定型、实践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的动力所向。党作为我国社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成立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的圆梦之旅异常艰辛,为了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立足社会实践,秉持问题意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领域提出若干新论断,创新了党的建设新维度。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管党治党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清醒认识到由从严治党向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转化,更加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建的质量和方向,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动政治建设的强力保障和有力支撑。唯有以文化自信接续建设具有忧患性、反思性、批判性、革新性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营造更具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党内政治生活,也才能以党内文化自信的价值现实化推进新的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魏泽焕.学习列宁办党校的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1):120-122.

收稿日期: 2019-05-06

作者简介: 马玉婕(1991—),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编辑:高旭冉

标签:;  ;  ;  ;  ;  ;  

列宁政党文化理论基本内涵的文本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