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南商人的救赎_河南经济论文

新河南商人的救赎_河南经济论文

新豫商的救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豫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各大商帮之中,从中原腹地走出的豫商是最独特的一个群体。

据悉,河南人遍布大江南北,在上海有80多万,创办企业6000多家;在新疆,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在广东,河南人更多达180万,自主创办的企业有9200多家。“新豫商”在南粤大地的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草根成长、信用为本、传承有脉、行商无疆”可谓新豫商群体的写照。他们中不乏地产巨头许家印、太太药业创始人朱保国、中山“风电大王”张传卫这样的商界精英,活跃在各领域中的中小企业主更是不胜枚举,他们为自身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价值。

但与同样是草根成长的潮汕商人、温州商人相比,豫商的美誉度却不是那么强,甚至在很长时间里,很多豫商都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化解外界对这个商帮族群的误解。不知道从何时起,似乎全国人民都对河南人投了不信任票,“10个河南人9个骗,剩下一个是教练”。平心而论,豫商群体的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豫商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就是因为河南商业诚信品牌的缺失,另外,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豫商表示,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豫商并未形成如浙商、潮商等善于抱团共进共退的商帮文化,也没有在某个行业形成强大的垄断力量。“如果没有一种凝聚力的文化,商帮的概念就是虚幻的。”

要重塑新豫商的品牌,显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近几年,荧屏上的商帮大戏不断,从早期的《大宅门》、《乔家大院》到正在热播的《新安家族》、《望族》,还有尚未杀青的《宁波商帮》。驰骋古代的晋商、徽商,叱咤近代的沪商、粤商、浙商,以鲜活的银幕形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讨论。无论是历史上的十大商帮还是近现代的新五大商帮,都有一股实力不可小觑的商帮力量有意无意的被排斥在人们的视野之外。这股寂寂无名的商帮族群就是从中原腹地走出的豫商。

新豫商传奇

如果你关心房地产,你不会不知道一个把房子盖遍了全国的地产公司——恒大地产,它的老板叫许家印;如果你喜欢排球,你不会不知道“铁榔头”郎平执教的一支排球新军在2009年甲B联赛中以12战全胜的战绩提前冲入甲A,它就是“恒大女排”,它的老板叫许家印;如果爱好足球,你不会不知道去年的甲级联赛冠军,它就是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它的老板叫许家印;如果你关注慈善,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地震,第一批一掷千金捐款的企业家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许家印。

在广东、在全中国,许家印已然成为一个商界传奇。在豫商圈中,许家印是个难以复制的榜样。在2007年第二届豫商大会上,作为豫商的杰出代表,许家印对豫商精神进行了凝练的概括:“优秀豫商不论大小都有共同之处,都带有中原文化气息和故乡情感的草根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吃苦精神,创业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等等,豫商精神已成为中原文化新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

现在从这位戴着首富的光环、顶着儒商的帽子、兼任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外表极具明星气质的商人身上已难以看出从小历经磨难的痕迹,他的经历广为流传,豫商的上述精神都曾在他身上一一体现。

不足一岁丧母,从小跟奶奶长大,至今他都羡慕那些从小就有母亲长大的下属,多幸福啊,他不止一次地感叹。

据媒体追记,由于家境贫寒,一年都吃不上几顿肉,穷则思变,作为一种摆脱贫困的本能反应,许家印早就有从商脱贫的念头。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做起了人生的第一单生意——贩石灰,结果人倒车翻。上大学时,借钱跟同学合伙从家乡往武汉贩卖苹果,结果苹果腐烂连本赔光。曾经为了吃一毛钱的热干面而被老师批评,因为他是“一个拿助学金的学生”。成为首富的他至今仍经常在公司吃盒饭,或加班晚了叫家人送碗汤或面,加班到深夜吃的宵夜10顿中有5顿是热干面。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舞钢一干就是十年。1992年,已相当于处级干部的他南下深圳打工,从零做起,当起一名小小的业务员。直到1997年,许家印的月薪也只有3000元。也就是在那一年,他不再为人打工,开始自己创业,之后有了让地产界瞩目的恒大地产。

河南人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中”,金木水火土,土为中,土生万物,纵跨明、清、民国三代,历时四百多年辉煌的巩义康百万家族是豫商当之无愧的代表,历代豫商在土地拥有量上都居全国商人之冠。许家印的地产传奇又一次印证了豫商对土地的偏好。

精英遍及各个领域

新时代的豫商,并不都像康百万那样热衷于攒钱买地。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那些商场中的蓝海,果断起锚,顺风扬帆。在各个传统及新兴领域,都能看到豫商领军人物敢为天下先的身影。

与许家印相比,健康元药业集团的掌门人朱保国的创业之路顺利了许多。朱保国是典型的“九二下海潮”的一员,1988年,朱保国5000元起家,已在河南担任一家化工企业的厂长。1992年10月南下深圳办厂时携有2000万元启动资金,虽然也曾经历过面临倒闭的境地,但很快就峰回路转。从一张女性保健品药方开始掘金,他让太太口服液家喻户晓。作为“九二派”的典型代表,他不仅让企业实现上市,还通过兼并和收购吸纳相关企业来构筑医药王国。而且研究公司财报的他在资本市场也游刃有余,可以说是一名常胜将军。从保健品到普通药,再到抗生素,继而进军高端药品市场,朱保国步步为营,现拥有健康元和丽珠集团两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他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卖一辈子药。

被誉为中山“风电大王”的明阳风电董事长张传卫曾当选“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他也是河南人,河南人开拓进取追求极致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展现。

军人出身的张传卫在1993年弃政从商,用东拼西凑来的12000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配电箱。到1995年,公司利润有50万元,没想到张传卫把50万元家底全部投入开发新产品。1998年,公司利润达到几百万元,他再次把所有资金用于产业升级,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发出中置式真空开关柜产品的企业。2000年,张传卫再次调整航向,转做高压变频调速装置。这一轮产业升级,使明阳完成了从输变电设备到大型节能和电力电子装备核心技术的第一步转型。五年间,明阳成为全国高压变频调速的领军企业。

从2005年6月开始,明阳正式进军风电。2006年6月,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工程技术及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咨询、技术进出口业务。同时转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到2007年底,明阳募集的资金已经超过2.7亿元。据业界传言,2008年4月至8月,与张传卫吃一顿饭的机会被两家机构私下炒到100万元的天价,比巴菲特的“饭票”还贵。

2010年10月,明阳风电在纽交所上市,募资3.5亿美元,创下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募集资金之最。到2010年底,明阳集团资产已达113亿元。而此时的张传卫仍未止步,他正在酝酿新的转型,他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正是这些遍及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成为年轻一代河南人奋斗的榜样,向着这样的目标,一批又一批的河南人走上创业的道路,豫商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

草根80后闯南粤

河南商人大都像许家印一样草根出身,成功后的他们从不讳言自己曾经的潦倒,反而以贫寒的出身和奋斗的艰辛为傲,老乡见面聊天,标准的普通话立刻转为地道的河南方言,“十年前我来广州火车站时身上只有800块钱”,“我还不如你呢,我去深圳打工时身上只有500块”,“我那时候没钱租好房子,几十块钱一个月租个大通铺的铺位”,“我连通铺都住不起,抱着铺盖卷在桥底下住了半个月呢”。这样的对话屡见不鲜,豫商的吃苦精神已经根植于骨髓。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描述他们,就是没有背景只有背影,背井离乡南下的他们连语言沟通都成问题,长期的落后与贫穷导致的礼仪素质方面的缺失更让他们屡屡遭受别人的白眼。唯有付出更多才能赢得尊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话许多走出来的河南人深信不疑。即便是被国人印上“娇生惯养、自私啃老、垮掉的一代”的80后。

1983年出生的赵笠仲至今还走在奔三的路上,同龄人大多刚毕业几年事业刚刚起步,有的还在失业啃老,有的还在象牙塔里继续“伸手要学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静生活,他却已经是东莞市百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提起赵笠仲,在东莞互联网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只身在广东打拼的河南驻马店平舆籍80后,在一无人脉资源二无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执著的创业信念和过人的胆识,短短5年时间,创办起东莞首家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建材家居汽车团购门户网,以每年上亿元的线上线下成效额稳居东莞市团购类网站经营排名榜首。

相比沿海发达地区看着日本动画片、吃着各种零食长大,被全家人养尊处优宠大的80后,赵笠仲完全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像60后、70后许多草根豫商一样,80后赵笠仲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也是在牛背上驮大的,放牛、割草是童年最为恒久的记忆。童年的艰辛培养了他的独立,像许家印一样,高三时他就做起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在县城的集市摆摊卖光盘,赚到了出生以来最多的一笔“巨款”——1400元,尝到经商甜头的他在高考失利后不顾家人反对弃学从商。

2003年,年仅20岁的赵笠仲怀揣300元钱南下东莞。走遍人才市场,这个操着河南口音、仅有高中文凭、没有工作经验的小青年屡屡碰壁,甚至他在应聘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时被人事主管硬生生地当场拒绝,“我们这里不要河南人”。不服输的小赵暗暗发誓: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他们给我打工。20多天后,他才在老乡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作,勤奋、聪慧、执著,工作中如拼命三郎再加上对公司的忠诚,两年后他赚到人生第二笔巨款——10万元,并从此发现装修团购这片淘金地。如今的他,不仅让同龄人另眼相看,包括商界前辈们都对这位年轻的后起之秀刮目。

在偏见中成长

南下打工被拒,只因自己是河南人,像赵笠仲这样的遭遇不少豫商都经历过。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似乎全国人民都对河南人投了不信任票,“10个河南人9个骗,剩下一个是教练。”在这种大氛围下,许多并未接触过河南人的人也对河南人有着烙印般的偏见,与河南人打交道要多个心眼。哪位姑娘看了河南小伙,会遭到七大姑八大姨轮番地盘问与审视。《河南人惹谁了?》在这本书中,作家马说剖析了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长年兵荒马乱加之黄河洪灾,河南人不得不经常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为了生存难免会有些取之无道的举动。由于河南人外出务工者基数较大,近几十年来,中原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教育、文化各方面也落后于发达省份,当河南务工者到经济发达地区遭遇当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文化时,自然有些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样的经历被人放大渲染之后,形成了对河南人的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对河南人来说,意味着要取得别人的信任需要经受更多考验,付出更多努力。

让人好奇的是这些成功的豫商如何于偏见之中赢得尊重与信任,毫无疑问,他们为此的付出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因为这种商业诚信品牌的缺失,直接导致豫商的交易成本要高于普通商人。

豫商之长短

身为豫商的朱保国客观地反思了豫商的不足,如跟粤商相比,“广东商人善于冒险,心胸宽广。广东商人做生意,算计的是不管你赚多少钱,只要我有得赚就做。河南商人则不同,我赚多少你不能赚得比我多,这也源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在他看来,广东商人的优点在于合作的基础只要对自己有利即可,即使对方占更大的便宜也不去管。而河南商人却喜欢比较双方利益大小,这样往往弄到大家都没得赚。

同时,他又指出豫商的一个最大优点,即文化底蕴比较深。“因为中原文化底蕴比较深,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南人对很多人和事的判断更加准确,视野更为开阔。”比如粤商经营的以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极少,超过1000亿的企业,比如中兴、华为都不是广东人做的,这表明,在商界马拉松中,文化底蕴是影响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有学者对豫商的凝聚力表示担忧,遍观各地,新豫商并未形成如浙商、闽商等善于抱团共进共退的商帮文化。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豫商都有同感,他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部分地与河南人好强好面子,好单打独斗的个性有关。有困难时宁愿自己克服而不去求人,同行竞争时爱出风头甚至不惜让渡利益,在他们看来这样才是有面子的事情。

这种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豫商与其他商帮相比,显得较为分散,也没有在某个行业形成强大的垄断力量,从而掌握该行业的话语权。碰到与其他商帮控制的行业竞争力,豫商往往处于下风。

豫商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还需要在与其他商帮打交道的过程中虚心学习、取长补短,锻造出更加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商帮文化。而在当下,团结也许是发展豫商商帮文化的第一要务。

幸好,豫商中的明眼人已经看到了这一步并开始了切实有力的行动。

许家印担任会长的广东省河南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心系乡情,沟通商情”为己任,首先是把在粤奋斗的河南人的心联系起来,让在外打拼的豫商在异乡找到家乡的感觉;其次要宣传商务信息,架起豫籍企业家的沟通桥梁,促进他们事业的共同发展。最近,广东省河南商会正在大力推动和促进各地分会的筹建,据悉,其江门和湛江分会将按预期于近日正式成立。

在广东扎下根的豫商们未来还将面临一个所有民企都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企业以何种方式传承,是家族式的传宗接代还是聘用职业经理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此,一些豫商已经作出明确表态,如许家印不允许太太插手公司事务,因为他想建立的是一家现代公司,而不是家族企业。

朱保国则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正逐渐淡出公司的家族成分。他当然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接手公司,前提是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不行,就不会让他接手,否则宁愿交给职业经理人。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对豫商来讲,守业之于创业,都面临同样艰难的抉择。

标签:;  ;  ;  ;  ;  

新河南商人的救赎_河南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