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
浙江瑞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要:智能化住宅在东南亚地区多被称为智能家居,在美国则被称为智慧屋,而在欧洲多数地区被命名为时髦屋。所谓智能化住宅就是通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住户和公共设施与服务建立可以实时联系的信息化住所。通过数据检索显示:智能化住宅一直以来是业内外人士热议的焦点之一,在中国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会提及,但大多数观点属于道听途说且认识模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理论准备,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整理和网络调研手段,对中国智能化住宅发展概况阐述分析如下。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建设;应用;分析
1导言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技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师已经将智能化工程应用于住宅建设中,智能化建筑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新趋势。建筑企业应重视将智能化技术与建筑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使智能化建设在住宅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智能化工程与建筑施工技术的融合,提升住宅品质,使住宅工程向更人性化方向发展,继而推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2中国智能住宅化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一语,首次出现是美国联合科技集团UTBS公司于1984年1月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改建完成的City Place大楼宣传词中。历经32年,智能建筑犹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其理论观点不仅百家争鸣,而且越发具有深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急剧壮大。智能化住宅作为智能建筑的一种类型是最贴近普通大众的一部分,在中国的相关产品销售与推广异常火爆时,中国民众面对这个市场却显得格外冷淡。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认为,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智能建筑主业相对减少,导致市场显得冷清。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祝敬国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一些急功近利的客观因素导致我们没有真正研究清楚智能住宅工程模式与技术体系,简单套用公共建筑智能化模式导致个性需求缺失,备受社会各界冷落。为走出中国智能化住宅发展瓶颈,广西建筑业联合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凡夫指出:要坐上互联网这个顺风车,努力为国人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和生存空间。
3住宅智能化的特点
智能化住宅是指住宅内的人与设备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也可以根据室外气温调节室内气温,利用手机等平台控制住宅内的各种设备。满足不同使用人的需要,并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这具体需要应用到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技术等,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目标是将住宅中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各种设备,如通讯、家电及家庭摄像头等装置通过一条总线连接到一起,需要某种信息时,从这个智能系统中提取即可,提取的信息可单一、可整合过的。在这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中,从异地监控并管理家庭事务,保证住宅安全。如下班前,利用手机远程遥控,将住宅内空调打开并调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回家后即可达到舒适、轻松的居住环境,发挥住宅的智能化作用。综合运用建筑、家电及互联网等技术使住宅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通过家庭管理平台与居家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为一个系统,使其发挥多功能、高效益的舒适性住宅建筑运营模式,包括住宅的安全防范、配套设施与监管、信息网络系统管理等。智能化工程是将最新的高科技成果、设备先进的运行模式,将居住小区进行集成设计,呈现给住户最人性化的居住模式。
4中国智能住宅化发展
4.1跨业发展模式
与智能化住宅关联的技术产业众多,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广泛,如电子、通信、建筑、家电等几个领域,参与智能化住宅推广和销售则包含建筑总承包商、机电安装公司、装修公司、房地产开发商、电商、三大运营商以及部分产品供应商等多家企业机构。该模式下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强势推动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无论通过何种渠道,总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真实的展现在大众眼前,从而迎合不同需求的用户。然而这种多平台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系统平台的繁杂多样,同时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终端如果需要使用APP服务支持,那么很有可能需要多个APP才能够完成一套智能化住宅的全部服务,这无形增加了客户的操作困难。
4.2融合发展模式
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跨代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各类矛盾和问题大量堆积的过程中寻求平衡实现互补发展。智能化住宅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已有30余年,经历过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后才逐步进化到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生态建筑。而中国在短短20年间,就从“经济、适用、美观”的住宅标准进化至“国际标准”,这其中必然需要融合发展模式来缩短代差。在这短暂而又快速的发展期间,老房、旧房、新房参差不齐,似乎注定当下的最新成果无法与民众共享,因此只有融合发展模式,才能平衡产品优势互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简单来说,一味追求绿色环保而忽视智能化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的消极做法不可取,一味追求时尚只服务于高消费人群而忽视弱势群体的极端做法也不可取。
5智能化工程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5.1加强住宅对不同系统的有效控制
住宅内包含很多不同的系统,例如物联网技术子系统、信息技术子系统、建筑技术子系统、通讯技术子系统等,子系统通过总线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统一,才能对住宅进行智能化控制。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仪表智能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建筑线路布置的智能化及安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等。智能化工程住宅建设需要设计相应计量表,在表中安装信息传输模块,设置模块定时将信息汇总后传入智能系统接收平台,方便人们及时看到是否欠水电费等。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建筑物内的水、电等不同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住宅内没有人时,自动断水、断电,保障住宅安全。根据智能控制原则,对住宅建设所涉及的线路实施智能化布置,有助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在建筑物内建立视频监控系统、防火防盗等安全监控系统,并将上述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结合,可实现对建筑安全的智能化控制,对建筑物内发生的火灾等实现自动处理和自动报警,有助于提升住宅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
5.2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设计
每家每户都可以接入网络,为住户与外界传输信息搭建了桥梁,连接各个住户基本传输介质包括:强、弱电布线等。为居民提供完备的物业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在住宅内需要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及时获得。
5.3防范报警系统智能化设计
在住宅楼梯间、电梯前室及居室客厅等处设置智能型烟感探测器,一旦检测到有超过一定浓度的烟雾,就会启动警报装置,该警报装置与小区物管中心的监控网络系统相连。当火灾发生时,物管中心就会迅速接到警报,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居民安全;燃气装置警报系统,是在住户厨房和浴室内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当有燃气泄漏时,触发报警并自动关闭管道阀门,启动声光警报,同时传送到小区物管中心,通知住户和小区物管中心迅速采取措施。
6结论
智能化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的住宅建设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并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能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效率,所以采用智能化建设,提高住宅智能化品质,推动建设工程行业不断提升,促使住宅工程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伍冠桦,余红玲,吴金成.基于交通一卡通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应用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8(03):150-153.
[2]伍冠桦,余红玲,吴金成.基于交通一卡通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应用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8(03):150-153.
[3]尚郁.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初探[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23-24.
[4]李毅明.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综合布线[J].中国新通信,2017,19(15):56.
[5]陈林.智能化住宅小区防盗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5):183-184.
[6]任书淼.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应用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6):173-174.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住宅论文; 系统论文; 中国论文; 建筑论文; 模式论文; 子系统论文; 住户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