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6.25mg,对照组口服较大剂量米非司酮12.5mg,1次/d,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有效率、复发率、闭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好转,有效率、复发率和闭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显著,低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低剂量;更年期功血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53-01
妇女在自然绝经后会出现内分泌、躯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部分绝经期妇女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大部分患者因更年期变化的不适应诱发了许多慢性疾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就是围绝经期功血,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最后一次月经期间,妇女出现以无排卵功能失调性的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是迅速止血,诱导闭经,避免出血过多、过频导致的癌变[1]。米非司酮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和孕激素,在妇科疾病上应用广泛。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更年期功血,对比比较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根据B超检查、刮宫、以及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8.1±2.2)岁,病程3~30个月,平均病程(13.5±4.1)个月。试验组年龄46~56岁,平均年龄(48.8±2.9)岁,病程3~31个月,平均病程(13.8±4.7)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血常规检查异常者;禁忌米非司酮治疗者;近一年内使用其他激素治疗者;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者;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史。
1.2方法
治疗前均接受B超、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诊断性刮宫检查,以排除病变;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起接受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浙江仙琚制药生产的米非司酮片,试验组患者每次口服6.25mg,对照组患者每次口服12.5mg,1次/d,疗程3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期间每月复诊一次,了解患者月经和子宫出血情况,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色素沉着、痤疮、盗汗、潮热、疲乏无力、低血压、体重变化和情绪不稳定等药物不良反应。3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盆腔B超,疗程结束后对患者随访半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本次研究以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来作为药物疗效判定标准。其中治疗效率可分为痊愈、有效、无效3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则为痊愈与有效的数据汇总可得。患者经治疗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月经量已完全恢复正常则为痊愈;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临床症状已趋于消失,月经周期、月经量有明显改善则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毫无改善,月经周期、月经量等仍存在异常情况则为无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需统计患者用药后是否有恶心、乏力嗜睡、关节痛、头痛等不良反应出现。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好转,有效率、复发率和闭经率分别为,试验组86.00%、12.00%、100.00%;对照组88.00%、14.00%、9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其中刮宫为有效止血方法,但易复发,创伤大,并发症多,大部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多首选药物治疗。米非司酮属于孕酮受体阻断剂,能与孕激素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相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有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及引产等,但米非司酮可诱发一种无周期性的激素模式,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凋亡,具有调节宫内膜的作用,因此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也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3]: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可启动机体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合成与分泌,从而抑制排卵,诱发闭经,达到止血目的;还可以促进体内前列腺素E2的合成与释放,加快子宫的收缩,可促使患者剥脱的子宫内膜有效排除体外;另外米非司酮还能抑制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合成DNA,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效干扰患者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的生成,延缓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发育,阻止子宫内膜增生。因此,米非司酮可通过抑制排卵诱发闭经、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促进子宫收缩使剥脱的子宫内膜有效排出而达到止血的目。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但用量存在争议,临床不能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尿失禁、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明确,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综上所述,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不仅疗效好,显效快,不良反应小,且服药方法简单,从而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达到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光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和内分泌功能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35-36.
[2]吴文娟,尤青,陈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163-164.
[3]林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比较[J].大家健康,2016,9(12):151-152.
论文作者:赵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绝经期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功血论文; 剂量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