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路径论文,高校论文,产业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3-0071-04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高度强调创意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因此,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崭新的课题。
一、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艺术教育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绽放出新的艺术奇葩和艺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其中最为鲜艳的一朵。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它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1]。这一概念与定义方式后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当代电脑数字技术、网络、传媒媒介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为目的的新兴文化艺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强调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创新意识以及较好的文化艺术素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我们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1.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人才的基础层面上有着传承相依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而在此之前,英国在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时,一些专家就把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与艺术紧密联系的产业,并将它称作“艺术与文化产业”。“艺术的含义,它可以指一种创造活动,也可以指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对象,而其核心最终都指向艺术的创造问题,艺术要存在就必须通过创造活动”[2]。艺术教育是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向对象传授艺术知识、艺术技能和艺术精神,是启迪对象人的艺术智慧和培养对象人的艺术技艺及不断挖掘人的艺术潜能与创意的教育。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途径,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各类所需的艺术人才,因此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人才基础的层面是传承相依的。英国学者弗罗里达在他的《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到,“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3]。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的基础就在于艺术教育。为此,文化创意产业从产生之初就与艺术教育有着紧密联系,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头和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延伸和新发展。当代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全球市场的发展,对传统艺术造成巨大冲击,不仅导致传统艺术形态的升级、更新和换代,而且还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品种,随后也引起了艺术制作、艺术销售方式的改变。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艺术”了,它们具备了全新的形态,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更为丰富的艺术品种,如当下新媒体利用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研发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如电视与手机的结合产生手机电视,与网络的结合产生网络电视,电子游戏借助日新月异的电脑软件、硬件和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融合了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产生的动漫网游等艺术新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丰富和延伸了当代艺术教育的样式和艺术教育的新专业,形成一道道艺术教育的新景观。
2.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艺术教育是直接以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与人才的支持。艺术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主要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我们都知道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规或超越现实,而文化创意产业中对艺术的创意的诠释就是要探索具有创新思维的涌动的艺术人才,而当今的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美国艺术教育学家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基础是感知,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文化创意本身就是发挥知觉思维和实践感知能力的活动。我国学者彭吉象也认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敏捷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4]。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知觉的选择后而培养教育而生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承担了向文化创意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地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人类艺术化生活理想的坚实脊梁。对此,通过高校的艺术教育,培养和造就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知觉思维的能力,使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激发和唤起人之本能的创造性,使得大学生踏上社会以后能接轨生气勃勃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人才的支持。
3.艺术教育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茂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正如Bliiy Matheson认为,“不能把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分离开,艺术教育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负有很大的责任”[5]。21世纪是创意的世纪,创意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创意发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推动力的艺术教育,同样被赋予了更大和更重要的使命。高等艺术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文化创意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艺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源,笔者相信一个集艺术文化教育与技术培养、艺术创意与人才聚集、科研与服务的高校艺术教育中心的成长,必将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繁茂与发展。
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就越能从根本上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反过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完善,Bliiy Matheson又认为,“更多的创意方式使得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成为一种良性循环: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强和促进了对方的发展”[5]。如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根据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特点,艺术教育虽然各具特色,但都适合本国国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国人已认识到旧有教育模式培养人才的弊端,认识到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全面开发脑功能、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对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使得艺术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资料表明,艺术类专业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办动漫专业的院校,近几年就快达到四百多所,在校学生有数十万人,中国的动漫艺术教育和其它类的艺术教育一样都顺应这股潮流,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进行着规模化的扩展。一方面使得艺术教育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专业的诞生和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为此,针对如此迅速发展的高校艺术教育,研究和探究高校的艺术教育和其发展路径就显得格外有必要。
二、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目前全国艺术类招生仍然红红火火,不论综合性大学还是普通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之大、生源和学费收益之多都令人欣慰,然而,欣慰和“辉煌”背后的艺术教育质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不容管理者、教育者和社会所忽视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不断融入创意时代的知识和内容,推动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接轨;另一面要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探索育人的途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质量,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此,在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中,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夯实艺术教育的学理和创新人才的素质基础
传统的艺术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对某一专业技能的学习,往往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强调的培养个体的创造力是不相符合的,正如设计和创意教育家Thomas Bley公开批判的那样:“为了能使学生适应某一专门职业,而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各个片段,只提供那些看似最有直接效果的技能,而忽略人文类的东西,那么将来工作时需要发展整体的理解和更加复杂的系统知识例如创意和革新的时候,这种艺术模式就会开始显露出局限性”[5]。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新必须以人文、科技的广博知识为基础,透过丰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完美的联结,成为卓越创新的泉源。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富有创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既有文化战略意义也有现实经济意义。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人文素质有更高要求,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应更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1.高校艺术教育要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新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为目标,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渗透与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2.高校艺术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
3.高校艺术教育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6]。大力举办各类人文讲座,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布局、人文景点等,在自然环境中融入文化的含量,赋予参与育人的意义,也能对学生起到感染、激励、熏陶的作用。
(二)突出艺术技能训练的基础地位,积极向创新型艺术教育转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虽然失之单调和模式化,但不可否认,在解决学生艺术技能训练上的探索,在对艺术大众化和普及方面都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在现代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也仍将技能训练视为非常重要的环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指出,“不仅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分析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为特定的艺术问题创作多种解决方案,更鼓励学生利用合适的媒介、工具亲自参与艺术创作”[7]。从而提高对艺术学科、对现代技术与创新意识更深层次的认识,达到审美、艺术经验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涌动。“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使我们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因此艺术教育在突出艺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应积极向创新型艺术教育转变,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创新型艺术教育并不是对传统技能型教育一味抛弃,而是对学生经验技能的培养有更多和更广泛含义上的扩展。它是一种扩散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掌握自我决策的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以创新意识的涌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发展方向。
1.高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入思维训练方面课程的建设,同时要建设一些相关或融合型的综合性课程,以适应当代艺术学科发展呈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让学生拥有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如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学、创意学、经济学等知识。
2.高校艺术教育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关系,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向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课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新型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重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
3.高校艺术教育要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针对各专业和课程的具体实际,对能在实践中完成的课程,可以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锻炼,并在自己的创造性学习中完成。与此同时,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型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三)坚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突现高校艺术教育联手行业与市场的育人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型艺术教育应该坚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结合,从市场中不断吸收艺术教育的养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人才。
1.高校艺术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教育。“艺术并非少数人的事业,也非纯粹的精神生产,她就是生活实践的一部分”[8]。因此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当前社会,我们的艺术教育仍然精英化,这种教育体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真正反映老百姓真实情感和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少,忽视高校艺术教育的生活化,势必会影响艺术类学生的艺术根底和创作的灵感。因此主张高校艺术教育应该重视对艺术类学生生活化的教育,突出生活化的理念,艺术教育必须走出高校封闭的课堂,走向日常生活,贴近老百姓,让艺术教育真正回归到大众中间,以适应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2.高校艺术教育要与艺术创作的本质紧密相连,强化产、学、研的结合。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艺术教育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一些院校实行的“工作室制”走的就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它注意将艺术教育同社会发展、文化消费紧密相连,工作室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一些社会发展性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使艺术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的结合,给艺术教学注入了活力。
3.高校艺术教育要建立对接市场的实践基地,积极融入鲜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采用产学合作办学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文化产业市场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让学生直接参加媒体节目制作,零距离接触媒介最前沿,拓展眼界,极大地提高专业应用水平,理论和实践得到最佳融合,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目的。
文化创意产业化为艺术教育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国的艺术教育应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时,保持和文化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使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培养真正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