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论文_冯冬梅,李丽,孟康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论文_冯冬梅,李丽,孟康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胸外科 北京 101300

摘要:目的 讨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0例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前准备,术后对静脉穿刺部位及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30例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及严重并发症,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对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手术前后各阶段的护理,加强术后指导,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滤器置入术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年老体弱、骨折、长期卧床及产后患者,主要是由于血液瘀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的痉挛,导致肢体缺血,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坏死。下肢深静脉形成的早期并发症主要是肺栓塞,特别是在溶栓治疗时,容易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出现生命危险,为避免出现此并发症,故采用滤器置入法[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9岁,发病时间为3-12天。所有患者均有下肢肿胀、疼痛,其中13例为左下肢,17例为右下肢,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或/和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滤器置入 术前先做好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血管形态、管径走向、有无血栓等情况,让患者平卧,采用Seldinger穿刺术,将滤器由健侧股静脉置入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局部切口<3mm,术后局部压迫10-15分钟,加压包扎[4]。

1.3结果:术后根据联合治疗方案及时给予溶栓、抗凝、祛聚、降粘药物。30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无肺动脉栓塞发生,压痛消失,下肢肿胀明显好转,双下肢周径相差小于2cm。

2围术期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患肢血供有截肢危险,又因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有猝死的危险,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故应早告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必要性、微创、操作简便,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

2.1.2术前护理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15-30度,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切忌揉搓、按摩患肢,禁止频繁翻身和深呼吸、咳嗽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严密观察有无胸痛、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对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要做好抢救准备。(2)记录双下肢肤色、皮温、足踝、小腿、膝及大腿周径,膝盖及髂关节运动幅度。(3)手术区域备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术后护理

2.2.1 股静脉穿刺部位护理:术后回病房根据医嘱,要求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穿刺部位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数小时,局部压迫3-4小时。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严密观察健侧下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

2.2.2 患肢的护理:抬高患肢10-15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监测、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患肢疼痛、感觉变化。

2.2.3 监测体温变化:滤器作为异物置入人体后可引起低热反应,一般体温不超过38℃,持续2-3天。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低热,未经特殊处理,3天后均恢复正常。

2.2.4严密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手术后常规给予溶栓与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间主要决定于症状的改善速度,严密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和血肿,血压变化和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有无剧烈头痛等脑出血症状,有无牙龈出血及尿血和便血。观察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检测患者PT(凝血酶)及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一般PT>正常值2.5倍,ATPP>90S即停止抗凝溶栓。本组1例出现皮粘膜出血,经过调整溶栓方案后未再发生出血情况[3]。

2.2.5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和导管所致血栓脱落、腔静脉阻塞或穿孔等。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憋气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咳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

2.3 术后饮食与运动指导

2.3.1饮食 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溶栓期间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花生、菠菜、猪肝等。禁食生冷硬烫及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指导患者戒烟,告知尼古丁能使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避免服用安眠药、避孕药,以免降低抗凝药物疗效。

2.3.2运动 术后第二天即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伸屈、旋转、内外翻功能训练,通过各肌群收缩,改善血液瘀滞状态,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增加股静脉血流,促进下肢静脉血流。

2.4 出院指导 患者手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至少3-6个月),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服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以调节抗凝药剂量,保证安全和疗效。

2.5 结果 30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出院,表现为肢体肿胀消失,压痛消失,双下肢周径相差小于2cm。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自1982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用于临床以来,下肢静脉血栓所致肺栓塞发生率由50%-70%下降至0.9%-5%。下腔静脉滤器对下肢静脉血栓无任何治疗作用,其意义在于犹如一把保护伞,极小的创伤却能拦截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脱落栓子,而预防肺栓塞,溶栓治疗可治疗已形成血栓,也可预防新的栓子形成,用时采用综合治疗、护理、康复措施,既有利于提高术后整体疗效,又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参考文献:

[1]陈彩霞,魏丽仪,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13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8:22.

[2]叶仁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7-369.

[3]廖桂红,刘丽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

[4]郭曙光,陈翠菊.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6);446.

论文作者:冯冬梅,李丽,孟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论文_冯冬梅,李丽,孟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