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高中作文序列训练的回归与出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序列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温立三在《强调读写结合:修订后课标的一个亮点》一文中指出:“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促写和读写结合,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经验的重新发现,是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呼吁的一种积极回应。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注意到这个亮点,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凸显这个亮点。”但是,读与写如何结合、在何种程度上结合,并未获得一致的认识和富有成效的经验。笔者以为,读与写的高度配合,无需另立一种独立于阅读教材之外的作文教材,只要在现有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阅读教材的课文为作文的范文,建立一套作文训练序列的教材。如此一来,阅读教学就在相当程度上同时成为作文训练序列的范文讲解,从而为师生大幅度地减轻教与学的劳动负荷。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着手进行了构建与阅读教材相应的作文教学序列——“基于校本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以形成有序、科学、系统、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高中作文教学序列。本文试对研究思路与操作要点作一阐析。
一、作文序列训练的教学目标分析
写作,往往汇集着学生的观察、认知、判断、分析、积累、记忆、联想、想象、兴趣、激情、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因此,构建作文序列有许多的角度和标准。韦志成教授在《作文教学论》中说:“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传授写作知识、技法;培养基础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王光祖教授在《写作》中也谈到:“学习写作,最实际的目的当然是训练思维;基础理论知识、技法知识的学习,在写作课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主要应体现在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写作品质三个维度上。为此,将整个作文教学系列的框架作如下定位:横向上,以写作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内涵积累为纬,细化三个方面的具体训练点;纵向上,以学年段为经,按照先记叙、后说明、再议论(兼顾散文)的顺序,即从文体规范出发,以文体为组合方式,将现行阅读教材二度开发为写作教材,使教材更体现语文的文体特性。
二、作文序列训练的教材分析
写作是个性化最强,也是创造性最强的一项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在兼顾教材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作文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顺序,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训练体系,让教材的作文资源为我所用。我们研究的序列教材,依据读写结合的原则,没有重新编选写作指导的范文,而是将苏教版阅读教材同时用作作文学习范本,发挥阅读教材对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相互促进。虽说读有读的规律、写有写的路数,但优秀课文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完全是可以作为作文的典范的。因此,我们根据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和选修写作教材的特点,从中精选出有利于从各方面训练学习写作的典范例文,再根据所选范文的特点,确立相应的知识能力训练点、思维能力训练点和思想内容积蓄点,组成了一个读写结合训练序列。该序列以表达方式为主线,吸取写作选修教材中的相关专题,把教材中属于同类表达方式(如诗歌、记叙、论述、应用等)的文章相对集中,循序展开,并穿插、附加写作选修教材中的相关技术专题,从而建构起读写结合的操作序列。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以文体为线索,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纲举目张的作文训练思路。但是,重组训练系统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即阅读教学与写作很难同步,这无形中就削弱了读与写的联系。为此,我们尝试在相应的专题后设置三个板块:例文与点评(提供若干篇例文并作简要点评)、写作要求(用理论性的文字引领学生达成要求)、写作选题(拟出若干题目,适当提供材料),然后再按照“实(读具体的文章)→虚(理论性学习与技法点拨)→实(动手自己写文章)”的步骤,实施作文序列训练。
三、作文序列训练的实施路径分析
(一)确定年级学段的推进序列
在读写结合、纵横结合的作文目标体系以及整体框架确定后,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作文教学系列,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既从宏观上确定整体的大序列,又从微观上明确细化各学段、各模块的小序列(即每一个能力点训练的先后序列),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如此,才符合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学生心理智能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每个专题的课文编排来确定每一模块(每个学习阶段)的作文训练侧重点,将学生作文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而又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各个不同阶段的作文训练中。众所周知,高中三年要掌握记叙、说明、议论这三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这是整体目标要求。在这个整体目标下,不同的学段(模块)中这三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训练应分别有所侧重。
1.高一阶段
在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专题板块作文训练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记叙文(记叙性散文)的写作。高中学生写的记叙文,要求叙事写人状物,必须具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作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审题立意、布局安排、记叙角度的选取、人物个性的凸显、写景特征的表现、记叙中的议论抒情等方法。我们围绕这些基本能力点,精选参考范文,设计了16次训练。每次训练都以阅读材料的具体篇目为作文的参考范文,依前文所说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内涵积累”三个维度进行训练,并具体分解为:写什么对象,写什么人、什么事;选什么材料;如何来写,如何突出个性、写得生动等等。
2.高二阶段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与写作选修教材作文训练的基础上,重点训练议论文写作,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3~4次):主要进行材料加命题作文训练,重在材料的阅读理解及审题立意环节,培养学生的事理积累应用能力(随笔写作跟进),并关注作文的基本要求(注意错别字及卷面求整洁等)。作文材料和题目的设定,大多与教材结合。
第二阶段(3~4次):主要进行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找准立意角度。一方面,以专题讲座训练的形式,突出“解读材料理中心(意旨)→围绕中心多角度思考→选一个角度立意”的流程,重在训练学生处理整体把握材料中心与选好角度切入点的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体察生活、积极感悟,积累鲜活的生活材料。当然,还要继续强化学生在事理结合、事例得当、说理充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采取学生互评互改、自我修改,交流、介绍优秀文章(特别是学生的优秀作文)等方式,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高三阶段
第一学期侧重散文化作文(主要是叙事性散文与论说性散文)的训练,重在“形散而神不散”的材料结构形式以及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训练。高三阶段的最后冲刺时期,以模块试题为主,全面接轨高考作文要求,重点解决审题立意、材料运用、书写卷面等方面的问题,关注高考作文新动向。
(二)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点
教材中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是学生模仿习作的最好例子。
1.以专题的主题为母题,生发文题、话题,密切读写联系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专题设置是以人文话题作统领的,既熔铸着人文精神,又包含着语文因素。比如,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可以“忧与爱”或“心灵的选择”为题;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可以“怀想天空”为题,充分利用高考优秀作文等宝贵资源。
2.从文题、话题出发,明确文体特征规范
比如,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可以“真情”为题,让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记叙性散文),且和技法指导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直接链接;必修五“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专题,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就是适合写成议论文的非常好的训练材料。
3.依据特定文体,训练专项能力
不同的文体,能力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比如,记叙文的细节和场景描写、线索明晰、波澜曲折等,议论文的观点鲜明、注重思辨、有理有据等。学者张鸿苓将写作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专项能力两部分——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想象力构成基本能力,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运用书面语言、修改文章等属于专项能力。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应依据文体特点,适当安排相应的能力训练。
4.结合技术专题,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
曹勇军老师谈写作知识教学问题,从香菱学诗“三步”说起:第一步,提供必备的文体、篇章、语言等学科知识;第二步,指导阅读积累,提供写作示例,打好底子;第三步,在多次实践中生成个体写作知识,学习表达技巧,养成写作习惯,构建有灵魂的写作生活。他指出,是静态的学科知识到动态的方法、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以及在实践中最终生成的有关诗歌写作的认知、情感、技能、习惯等个体性知识,使香菱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教学中,记叙类文章的“点(细节描写)、线(物线情线)、面(场景与生活切面)、法(虚与实、联想与想象)”,论述类文章的立论鲜明、有理有据、论证方法运用、横式与纵式结构、叙和议的处理、思辨能力培养等,均可形成序列化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体系。
(三)搭建有效的练笔平台
在细化了每个训练点后,我们还依据删繁就简、简单实用的原则,分别编排了“课文写作借鉴点”、“练笔”、“写作指要”、“练笔示例”、“拓展训练”等内容,给学生搭建练笔平台,促进其写作方法的内化。“课文写作借鉴点”对精选写作范文最值得借鉴、仿效、学习的突出特点进行阐释,让学生明白从该篇范文中学习什么;“练笔”是根据精选的写作范文中最值得借鉴、仿效、学习的突出特点(即训练点)设计的训练题;“写作指要”是就某一个训练点阐释要义(包括解说训练点的内涵、要素等),同时也就某一个训练点的技法进行指导(包括相关的知识和具体要求);“练笔示例”是就某一个训练点的学生作文示例——虽然不很完美,但它既可以给教师提供作文指导或作文讲评的例文,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参考;“拓展训练”是就某一个训练点的延伸训练,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写作。
(四)扩大读写积累途径
1.扩大阅读积累
除了与阅读教材同步外,从高一开始,我们还要求学生读《语文读本》,要与课文进度同步(超前更好),读大纲规定必读的名著及古诗文背诵篇目,同时要求学生订一些报刊——原则上要求每两人一份,统一放在班级的报刊架上,大家交流阅读,如《语文报》、《作文成功之路》、《创新作文》、《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读写月报》、《青年博览》、《大自然探索》、《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为写作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
2.扩大写作积累
我们要求学生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准备三个笔记本(一个是摘抄本,一个是素材提炼本,一个是周记本),平时读书、看报,见到对自己有益的小知识、小资料、名言佳句、精彩片段等都要摘抄下来。这种抄写过程,就是一种对材料的积累和强化。平时听音乐,看电视,同学相聚、交谈,参加公益活动,户外游览、踏青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积累的机会。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所谓缘物生情、因情生文,经过一定的提炼加工,随时写进自己的素材积累本中,以备正式作文时源头活水汩汩而来。
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构建的与苏教版阅读教材相应的,相对完整、科学、实用的作文教学序列,能够在节省教师和学生劳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这项研究还将继续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