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精神建设: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新要求_党建论文

党的精神建设: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新要求_党建论文

党的精神建设:党建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党建论文,新理念论文,新视野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党建研究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理论创新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先决条件。在理论上提出“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和“党的精神建设”这两个新的学术范畴,并把“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门党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来研究,将其上升到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灵魂主宰来看待,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要求。它不仅能够在推动党建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发展中独树一帜,而且对于党建学科建设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重大理论意义。

一、新视野:党的精神建设是党建学科建设的重大课题

伟大的事业必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持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展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党人大无畏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时代先锋。中国共产党以这些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为基础,产生了符合时代条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一整套先进的精神文化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共产党人整体(集体)和个体在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精神境界、信仰追求、品格意志、先进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魂,具有整合组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动员群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功能。这些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它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启迪了世界 1/4的人口,它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成为先进文化的主动创造者、真正主张者、积极宣传者、坚定维护者和忠实实践者。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生成逻辑来看,它是中华民族精神资源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本质;它对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升华与超越,同时它又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从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文化功能来看,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21世纪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对于推进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五四精神”、“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南泥湾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革命精神,无一不是适应中国革命特殊需要的产物。建国后先后形成的“好八连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创业精神,以及在改革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光彩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期五种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性质、先进品格和心理特征,适应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执政为民的客观需要,展现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整体(集体)精神,既贯穿于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策略、原则、经验以及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中,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的凝聚。而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以及焦裕禄、时传祥、王进喜、雷峰、欧阳海、孔繁森、钱学森、牛玉儒、许振超、任长霞等当代共产党人所体现出来的英模精神,既是对共产党人整体(集体)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成果,又是这些时代楷模在保持先进性方面的充分展示。历史上我们党所开展的党性教育、整党整风、“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实质上都是加强党的精神建设的有效方式。党的精神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我们党魂建设的丰硕成果,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建学科建设,完善党建理论体系,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总揽和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开创意义和现实运用价值。

二、新理念: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在自身建设中不断理论创新。党的建设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的关键部分,阐明了党的指导理论、政治纲领、战略策略、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等,具有相对完备的科学理论形态和法规形态,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党的建设的范畴,包含思想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乃至精神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党的建设理论法规形态以及实践体系中,党的各方面建设分别居于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不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它们共同构建成为党的建设的宏伟大厦。在这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因之成为党的建设基础;党的政治建设是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政治路线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关键;党的组织建设是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组织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面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主体;制度是各种组织在组成和运行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体制、规则、程序等的总和,制度一经建立就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创立和完善制度(也即制度建设),决定着组织的未来与兴衰,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保障;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而精神建设作为营建“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内聚力的思想核心”方面的建设,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提供了价值认同和精神动力,更深刻、更广泛地融入到党的精神理念的深层,从文化品格上反映出宗旨信仰、思想理论、意志品格和先进追求,形态上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式重在“体现”而非表达,因之成为党的建设的灵魂和主宰。精神建设均以党的各方面建设为依托,又超然其上,它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上层建筑”,处于中枢位置。它的作用综合体现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并按照互为反馈机制的属性要求,在影响各方面建设中起着统摄作用。现在我们提出把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把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来加强,有助于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整个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资源以及构建科学而完备的政党精神建设理论,有助于培育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和弘扬现代民族精神,有助于整体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预见,党的精神建设理论形态完备之际,以及党的建设实践体系构建完成之时,必将是党的建设理论大厦的竣工之日。

三、新作用: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主宰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像一根柱石,挺起了中国人民的脊梁;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家园。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历史使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精神建设,并努力实现党的建设的灵魂主宰。加强党的精神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体系的新理念,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运用于指导党的建设进行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体现了改革完善党建理论体系的新期待,体现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作用。明确提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建设符合政党政治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构架,符合先进文化的生成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要求,符合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精神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我们党魂建设的丰硕成果,必将贯穿于党的整个历史进程,并继续对总揽和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起着巨大的精神能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弘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用中国共产党精神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而努力奋斗。加强党的精神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同时把精神建设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在“一条主线,五位一体”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使精神建设同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一起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推进,真正起到凝聚全党、精神激励和价值整合的作用,起到总揽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作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具体来说,一是适应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需要,大力弘扬培育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在提升精神境界和坚定远大追求方面加强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具有热爱祖国、为国增光的坚定信念;二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大力弘扬培育民主法制精神,努力在学习先进思想和树立民主意识的方面加强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具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三是适应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努力在确立科学信仰和增进文化修养的方面加强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具有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四是适应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大力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在增强团结意识和锻造坚强意志的方面加强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具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薄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要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始终做到思想先进、信仰科学、精神高尚、意志坚强、目标崇高、团结奋进,成为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精神实体;始终做到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评估自己和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完善自己,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精神实体;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前进的精神实体。

标签:;  ;  ;  ;  ;  

党的精神建设: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新要求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