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环境改造规划策略论文_吴兴国

——以固安县方城村为例

吴兴国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 天津 300001

摘要:村庄环境改造不同于城市,不能照搬城市的环境提升标准,尤其是古村的改造,更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怎样能够在提升村庄环境同时,保护原有村庄风貌,挖掘古村历史和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地设计节点和景点,并适度规划游线,提升村庄的价值和活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本文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村民需求,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方城村的特色,提出方城村古村庄环境提升的四大规划策略,希望能够解决古村环境的问题,并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环境改造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古村改造;城市原点;文化脉络;配套设施

1.古村环境提升规划必要性

1.1方城村历史沿革

方城村位于固安县中南部8.5公里处,隶属于彭村乡。方城村系一古村,建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固安县志记载,燕王喜十二年,赵将李牧攻燕取方城,此方城即为今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为汉方城县治故址.据《河北省县名考源》载:“汉有故安县,北魏改为固(古时“故”可通“固”),隋于方城故地复置固安县。盖用旧县名而易其地也。”另一说,固安为“城郭坚固,靖宁之安”之意。

方城村1962年划分为三个村落,即方城一村、方城二村、方城三村。其中方一现住村民187户,800口村民左右,方二现住村民212户,814口村民左右,方三现住村民270户,1200口村民左右。

1.2村庄环境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古村已经失去原有特色,失去原有的韵味,并且伴随着入村标识缺少文化底蕴,样式缺乏一致性,主街道两侧没有连续的街景效果,房屋建设年代不一致,房屋及围墙高差较大,街景缺乏连续性,硬质铺装破损严重,局部黄土裸漏,缺乏村民活动场地,缺乏展示、休闲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古村的魅力不在。

2.规划目标

2.1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定位为固安“方城城市原点”,固安中南部以汉文化和地域特点展示为主导的村庄 ,深入研究村庄历史文化,打造固安“方城城市原点”,提升城市凝聚力,增加城市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知名度,增加市民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规划目标

打造成为以固安历史传承和传统文化(汉文化)展现为脉络,以汉代风格的古巷、院落建筑为载体,以汉代生活特色体验为引领,并贯穿“衣、食、住、行、生产、劳作”体验,融入游、购、娱为一体,体现汉文化特色休闲体验古村(郡)。

3.规划策略

3.1 策略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延续村庄历史文脉,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旅游线路

3.1.1修缮老建筑作为文化节点载体

方城一村现状文化广场为村委会建筑前,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基地为四面围合的广场,广场混凝土铺装,局部破损;现状休闲廊架为铁质,损坏严重。规划考虑拆除围墙,打造成为开放式村民活动广场,增加广场标示,增加文化展示;并且保留现状建筑 ,改造外檐,融入功能,建设成为村史博物馆(见图1),展示村庄文化底蕴;保留现状西侧混凝土铺装、沿两侧墙体增加休闲廊架增加健身休闲卵石步道,增加趣味性。

3.1.2整合村域文化资源

查阅相关资料,方城古村原有督亢亭、八卦坟、黄金台(见图2)等历史文化资源,本次规划结合村庄改造进行恢复建设。

图1 村史博物馆 图2 黄金台

3.1.3打造汉文化体验街坊

结合村庄巷道,街坊布局特色,挖掘不同街道的特色,营建不同的汉文化体验街坊,例如结合现状同福、同心、同德巷主要突出汉文化生产劳作体验的场景、尚文、尚武、尚义、尚信、尚礼巷主要突出汉文化宣扬展示。

3.1.4规划特色旅游线路

综合以上特色,规划区域内形成三条主要旅游线路,一是历史文化线路,

从入口广场到村史博物馆,再到督亢亭,八卦坟,黄金台,寻固安之源。二是汉人衣食住行生产劳作体验路线,从入口广场,途径特色体验街坊,再到休闲广场,特色农耕体验区,农家院。三是古商业集市休闲路线,从入口广场,到古集市,再到不同特色商业街坊,最终汇集至古集市。

3.2策略二:创造汉代风格村庄风貌,创建具有兼容性的开放空间

3.2.1最大限度展现汉代风貌

对入村标识、亭、台、建筑、铺装、绿化等一体化改造,恢复古村的韵味(见图3、图4)。

图3 村庄现状 图4 村庄规划效果

3.2.2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

在村落内部主要景观节点之间保证视线的连通,形成有韵律的景观节点布局,更加吸引游人的进入、探游和停留,广场根据服务对象及功能不同分为四类。一是活动主广场,为村民的节庆和游客的活动提供场地。二是村民广场,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的空间。三是出入口广场,为游客进出村提供开放空间。四是一般广场,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交流及活动的空间,节假日时可作为临时停车场所。

3.3 策略三:多样化的商业服务

3.3.1古商业集市

村中营建体验式场景,譬如交易场景的模拟和体验。

3.3.2特色商业坊

以旅游休闲商业形态为主体,民俗休闲、民俗娱乐、本地特色小吃、特色住宿等穿插其间的,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精致商业院落街区。

3.3.3高品质农家乐

通打造农家乐品质,精致院落及建筑,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饮食供应。

3.4 策略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3.4.1建立可达性高的道路系统

路网规划方面,规划商业街为步行街,通过设置路障的方式避免车辆进出,仅作为紧急通道使用,上庄、下庄各设置一条主路,其余道路均为人车混行的小路。

静态交通方面,停车场的布局依托现状地形及现状建设情况,选取适宜建设的用地.采取分散布局的方式,依托现状条件灵活分布.宅间较小间隔处设置1-3个车位的宅旁停车.满足村民日常停车需求.结合部分可停车的广场空间,尽可能解决节假日停车问题.

路面材质方面,推进村内主要道路硬化;选用地方天然材料,体现村庄风貌。

3.4.2完善村庄各项市政设施

村内设置垃圾收集房,规模按照日转运量0.5吨/天控制。布置在村民居住较集中的路口。密封性好,可防臭。投放处,上面安装活页板,使用后及时关闭投放窗口。下面为可封锁铁门,防止垃圾溢出门外,方便垃圾分类投放后回收处理。在垃圾处理方面,预测垃圾量: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0.8公斤/人·天。按照此标准设置垃圾箱,沿村庄主路布置,间距约50-100米左右。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进行堆肥;断砖残瓦等建筑垃圾可填坑修路;玻璃等可回收利用;费电池、药品等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其它剩余垃圾送区外无害化填埋,实现100%有效处理。

4.结语

古村村庄的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古香古韵的乡村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又需要结合村庄的特色注入新的活力,希望通过此次规划设计能够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底蕴,提升凝聚力,增加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提高古村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增加村民对这个古村乃至整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为类似的古村环境改造的解决方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颜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

[3]蒋立琨,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规划研究,《天津大学》2016年

[4]曹秋艳,古村落人文景观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本的策略-以粤北石塘客家古村为例.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

论文作者:吴兴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环境改造规划策略论文_吴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