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农村不稳定因素问题_农民论文

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农村不稳定因素问题_农民论文

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稳定论文,如何正确论文,因素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20年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有农业稳,经济才会稳;只有经济稳,才会有国家稳;而只有国家稳,才会有今天的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才会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处理好稳定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新时期农民、农村现实状况的基本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在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9亿之多。 由于农民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分析研究,尽可能避免其出现或加大,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在萌芽状态。要想了解和掌握农村新矛盾的起因和动向,有必要先对新时期农民、农村有个基本了解和认识。

1.关于农民。

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体制和农业结构的原因,农民以农业为主,工副业很少,因而称农业人口为农民,无可非议;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都变了,大农业可谓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特别是工副业发展很快,比例越来越大,农民虽然仍以土地为生,但情形却和从前大不相同。大部分农民已走出土地,谋求新的职业,做工的、经商的比比皆是,如此这样再称他们为农民,是否有点不合情理、名不符实了。所以对这个过去到现在一直贯用的称谓,有个重新界定的问题,比如称农工、农商,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工人、商人,不过怎么称呼倒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农民”内涵发生了变化,增添了新的含义。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给予科学界定,现在也只能以原有户籍为依据,对其变化可另做科学分析。

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思想观念上、价值取向乃至谋生方式和手段上都超越了自己的前辈们,他们已不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里“刨食”,起码已不再单纯地依附于土地为生。有的人已离土离乡到集镇、城市寻求自己新的出路,改善自己及家乡经济不发达、生活不宽裕的现状,这对城市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1>农民自身素质问题。

由于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的影响,进城后就业困难重重。大部分农民是靠体力赚钱,就业机会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进城后,用人单位、城市人对农村来的农民有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冷落和欺诈,农民们在心理承受上有很大的不适应。有些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已返乡务农;有些人不甘心失落,继续寻求,四处奔波,到处碰壁;当有些人看到城市里同龄人生活得那么轻松、潇洒,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反差,感情上、心理上受到莫大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剥夺感。为了谋取私利,发泄自己的不满,采取报复这个变态心理,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从小偷小摸、诈骗同乡开始,到拐卖妇女儿童这种伤天害理之事都敢做;他们从受都市人冷眼欺、受同乡人坑害的受害者,变成了欺骗坑害他人的恶魔甚至变成人民的罪人。这一演变过程是痛心的,也是引人深思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农民犯罪人员在逐年增加,危害也越来越大。以1997年为例,全国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农民占总数的51.6%,一些地区已达到70—80%,可谓触目惊心,尤其是农民犯罪率在继续上升这一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应视为社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户籍管理失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先城市、后农村、最后城乡统一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户籍管理,在一个国家内部,本应是一种登记了解情况的形式,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异化现象,户口成为掌握人们命运的证件,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含金量。(注:参见《户籍管理放开的“度”在哪里?》作者周光复;《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取向》作者郑梓桢。羊城晚报,1999年7月16日第18版。)不可否认, 在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的户口管理在证明公民身份,维护治安秩序服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就是这一时期,由于城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置产,以及粮油商品供应等一系列待遇均与户籍制度挂钩,以户籍来划分公民城乡身份。而户口原本只是一种登记了解情况的形式,但其作用却产生了质的变化:它告诉我们,户口本不再仅仅是管理意义上的“公民身份证明”,而是成为与经济地位和社会待遇相联系的“社会身份证明”。户口制度演变成限制人口自由流动,隔绝城乡金融和强化社会不公平的壁垒。(注:参见《户籍管理放开的“度”在哪里?》作者周光复;《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取向》作者郑梓桢。羊城晚报,1999年7月16日第18版。)

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来势凶猛、不可抵挡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交通受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背着行李卷的、成群结队的农民。这部分人离乡后,户籍在农村,人在它乡,农村基层组织够不着,城市居委会管不着,而且我国一直采用以户籍地为管理单位。有段时期,公安对闲散无业游民如妇女、儿童、老人采取遣送的办法,交当地政府管理,但时隔不久,这些人员又重新返回城市,一来一往,你推给我,我推给你,从根本上没有解决管理问题,致使这部分处于流动无序状态的农民大军失控,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危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不难看出,以户籍为由管理新时期的“新农民”,显得很不得法,户籍制度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它不但阻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影响经济的繁荣,而且扩大城乡差别,造成城市人口与农村人之间、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公平公证被扭曲。(注:参见《户籍管理放开的“度”在哪里?》作者周光复;《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取向》作者郑梓桢。羊城晚报,1999年7月16日第18版。)我们应寻求一种新的管理办法, 既要解决城市对流动农民的管理,也要合理地保护农民进城后的合法地位和利益,尽而达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之目的。目前,落后的户籍管理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原因之一,也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关于农村现状。

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农村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1>突破和废除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随着体制的改革, 长期一贯制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农村由此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3个方面:

①农民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也有很大转变。②农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经济发展迅速。③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已成为现实。广大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总体看形势还是很好的,但不可否认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国泰民安的大事。

二、农村中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正以饱满的情绪,十足的干劲投身于农村深化改革及现代化的建设中。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这是改革的结果,我们在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的同时,更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成果。在以稳定为大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把深化改革推向新高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也会出现一些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一种综合反映。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话,就有可能使矛盾转化而变为不安定的因素,对农村经济与发展、人民生活与稳定危害极大。

我们大家都清楚,社会治安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治安的重点也是容易出纰漏问题的地方是那些大村庄、集镇、铁路和公路交通沿线及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大型农贸市场等。危害严重的主体是那些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流氓成性的恶势力。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矛盾激化。

在农村,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因经济、水利、山林、果园承包、利益分配等纠纷时有发生,处理不当,矛盾就可能激化,个体问题变成了群体上访请愿,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村官”小贪小占,甚至大肆“蚕食”集体的资财, 造成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紧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农村干部由于不注意政治修养和思想改造,不能摆正义和利的关系,导致有些村干部只顾个人小家利益,无暇顾及群众共同致富;有些村干部甚至利用手中掌握的职权之便,吃喝玩乐,贪污浪费,成为农民群众所不齿的“吸血虫”。有些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乱摊、乱收,以致农民负担过重而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政府失去了往日的信任感,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采取针锋相对;有的上访告状不成就来个明抵暗抗,甚至发生冲突。众所周知,全国村级组织有84万个之多,被人们称为“兵头将军”的“小村官”虽然职权有限,比不上那些象湛江海关原关长曹秀康、“烟王”褚时健这些腐败大主儿,但“村官”这支庞大的队伍,一旦失去管理,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千万不可忘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3、封建宗族势力大有凌驾于农村基层组织之上,甚至代替了基层政权的职能,对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形成强烈的冲击。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体制由队变为以家庭为主体,以一家一户生产、销售为单元,随之而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格局。农村往往是由几个家族组成,谁家的家族人多,有在外面做官的或是挣了大钱给村里办过事的,那么,自然是旺族,家族的人说话气也粗,腰杆也硬,有的甚至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根本没把基层组织放在眼里,村里的干部在是非面前不敢主张公道,看人家有钱、有势的人眼色行事,时间一长,干群关系必然紧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一方仗势欺人,一方忍气吞声,一旦忍无可忍,人命关天的大事就可能发生。

4、因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调解处理, 尽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比例加大。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邻里之间或是妯娌之间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互相猜疑,就连小孩子之间顽皮打架,家长都很较劲、动真格。再加上我们的一些村委会大事管不了,小事又不管,治保、民间调解、综合治理工作完全流于形式。不少治保干部责任心不强,办事不公,极易使民事纠纷变成刑事案件。

5、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封建迷信抬头, 邪教活动猖獗,并乘虚而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老百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庭收入今非昔比,生活是蒸蒸日上,锦上添花。然而,基层干部收入相对而言增幅远不如群众,而付出的劳动却往往比别人大,心也比别人操的多。对此,干部心里不平衡,有抱怨情绪,表现在工作上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奉献精神减弱。也正是这样,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封建迷信,麻痹群众,误导人们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给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三、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唯一途径

在我国农村改革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前半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取得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后半期,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取得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使社会主义制度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20年的农村改革经验证明,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唯一途径。

我们深知,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笔者认为,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不仅已取得的成果会丧失,而且更谈不上发展这个目的的实现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注: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124页)由此可见,稳定并不排斥改革,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稳定。农村社会稳定需要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呼唤着改革,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改则进,不改则退。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整个初级阶段需要认真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变动较大,人们思想观念的更迭和冲突较多,农村社会矛盾在某个时刻、某个地区比较突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新问题,各种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而且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矛盾很容易激化。因此,我们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全国的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税性,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坚决铲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完成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任务。

四、积极预防、妥善解决各种矛盾,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

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而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社会矛盾以及不安定因素,这是改革中的必然产物,这些矛盾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矛盾既可以化解也可能转化。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分析和化解这些矛盾,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刻苦学习,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所讲的人民内部矛盾,即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一些具体利益之间,或者在政治生活中以及思想认识差别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这种在人民群体的内部矛盾又都从属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两对基本矛盾。在农村,大量的、主要的内部矛盾是物质利益根本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激化,但如果我们能正确把握和处理矛盾的尺度,且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使矛盾得以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要尽力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改革、发展与稳定进程的消极影响,努力创建进步、安定、详和的政治局面,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此特提以下预防措施:

1、新时期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建设, 才能确保党在农村中的领导地位,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加迫切。党的建设,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排列成若干方面,例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等,这些方面的建设各有特点,各有自己的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能够长期地、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党在农村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组织纯洁,富有朝气。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因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是贯穿于党的其他各个方面建设的中心环节。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有效地抵制各种没落、腐朽思想的腐蚀,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使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致于迷失方向,找不到目标。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是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

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执政党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党风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就是党群关系问题,就是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这个问题谁都清楚,但是就有极少数党员一意孤行,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丑化了党的形象,实际上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起着离间疏远的作用。如果长期下去,必然使人民群众对党失去信任,使党的群众基础丧失殆尽,如此这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怎么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又如何能使其中尚不完善的部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修正?党的领导还能否实现?这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象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要加强党风建设的力度,使每个党员和干部从思想上、世界观上真正把党风端正过来,使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保持,我们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要牢记江总书记的话:“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受很多考验,什么时候经受不住时代的考验,什么时候就要落伍。”对于公与私的考验,是与生俱在的。能不能一辈子经得起考验,这个问题已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他强调:“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始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修养,加强实践锻炼,就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始终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牢固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就什么香风也刮不倒,什么糖弹也击不中”。(注:参见《江泽民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专题摘编),第168页;由中央“三讲”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承制。)

3、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农村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因为它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多少年来,土地政策上稍有风吹草动,哪怕是提法上有细微变动,农民也会作出反应。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农民而言,土地仍然是他们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尽管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但也充满了风险,再加上他们进城后没有城里人的“合法”身份,也得不到社会保障,一旦遇上工厂倒闭,企业裁人,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这些农民,在束手无策下,还得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对农民来讲,土地仍然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可靠的保障。农民最担心的是政策有变,所以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

“30年不变”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党和政府对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的郑重承诺,是一颗实实在在的长效“定心丸”。我们要坚决贯彻、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尽量避免因为政策执行上的失误或者政策不落实而引起农村社会关系紧张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各级政府要坚持政策兑现,履行承诺,用最大努力去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以维护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4、改进户籍管理办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是农村、城市治安的重要措施。

户籍管理,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国家存在,就难取消。当前的这种户籍管理状况已不合时宜,需要户籍政策有所改革,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还户口的本来面目,解决公民的“自由迁徙”,达到人类流动的理想境界和追求。但是,目前我们国家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做点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针对农村大量人口外流、行踪难以掌握的实际,积极配合农村派出所,做一次外流人口大调查,重点人口作重点调查,并与流入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密切配合,联防、联管。对于有劣迹又可教育的农民,要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工作,帮助他们弃暗投明;对于那些流氓、赖皮、村霸,要坚决给以打击,不给他们留半点余地。

对于外出流动人口,城市要研究一个户口暂管办法, 主要针对有2年以上住在一地的农民,发一个城市、农村双方都可以管理的这样一种特殊证件,对个人而言,既不失“农民”身份,又具有同城市人一样的身份,对他们的子女上学问题与城市孩子享有同等待遇。

5、实行村务公开制, 是中央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密切干群关系,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村民依法选举成立自治机构——村委会,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整套制度。自《村组法(试行)》多年来,我国村民自治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为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了新路,打下了基础。1998年6月26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颁布以来,又将村民自治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把“三公开”落到实处,“三公开”(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好处就在于既有利于群众监管,又避免了各种形式的腐败,尤其是财务公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浪费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节约资金的不必要支出。通过实行“三公开”,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领导一个清白,尽而使干群关系由此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村经济将更加稳步发展。

6、提高治保干部政治、文化、法律素质和处理治安问题、 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对于农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新时期,着力抓好治保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中“第二道防线”的积极作用。治保干部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法律的观点分析研究和解决农村各种矛盾,基层干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掌握最新情况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要防止矛盾激化,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下推”。

7、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各基层组织必须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思想政治工作和说服教育的办法,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要加强村民法制宣传和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

8、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以科学破除迷信、 以文明改变愚昧的重要途径。

愚昧迷信活动在一些农村的抬头,说明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些人缺少无神论的基本常识,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基本知识和最新成果。

当今世界,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频率越来越高,科学力量对于人的素质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崇尚科学,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争取以崭新的科学文明展现于新的世纪。

总之,积极预防、妥善解决各种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宽松环境。

标签:;  ;  ;  ;  ;  ;  ;  ;  ;  ;  ;  ;  ;  ;  ;  ;  ;  

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农村不稳定因素问题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