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霞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250300
摘 要: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聪明。作为老师的我,怎样才能使同学们认真上我的课,提高课堂效率,变得更加聪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有我,并且让他们感觉到我的眼里一直都有他们。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实效性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 培养 学习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聪明。孩子们由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了,既有渴望的欣喜又有成长的喜悦,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作为老师的我,怎样才能使同学们认真上我的课,提高课堂效率,变得更加聪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从孩子们天真散漫的眼神中我感到过茫然和无从入手,但也从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又寻求到了答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我何不透过“窗户”来看看心灵呢?通过孩子们的眼睛试着看懂他们的心思,了解他们想什么、最想做什么,就能因势利导,实施有效的良性教育了。于是便想,在课堂上我必须做他们眼睛的主人,和每一个孩子都要有眼神的沟通,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有我,并且让他们感觉到我的眼里一直都有他们。
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实效性的办法。在工作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老师的眼睛能说“话”
刚步入一年级课堂的孩子,有很多的行为习惯还有待养成。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没有讲习惯和道理,而是跟同学们做了一个眼神的互动游戏:先让同学们做出他们想做的各种表情,然后我再用有点夸张的动作尽量作出眼部的各种表情,最后通过活动让他们能分辨得出我期盼、高兴、赞许、生气的眼神并允许他们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明确地告诉他们老师是有缘由的,非常希望他们支持我,对每一位同学的进步老师都很高兴、自豪。这样做并不是情绪化,而是想让同学们知道老师的眼睛神态是对他们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与否定,是一种无声的表扬与批评。
二、同学们的眼里真有我
现在,课前入教室,我会用眼睛“警告”他们该准备上课了。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大的、回答问题比较完整的、表达问题比较清楚的、能说出自己想法的、敢于上讲台当“小老师”的、坐姿和书写规范的等,我都会和其他同学一起给他鼓掌,让同学们和我送去满眼赞许的目光,让他充分地感知自己很有成就感、自己是很棒的,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很高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当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乱动自己的铅笔盒或其他物品而分心时,我会走到他身边用眼睛来温馨提示。目前为止,我看到同学们很多时候眼睛里有了我,能感知到我的用意,收到了一定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学们能注意我的眼神,我们能用眼睛来“沟通”心灵了,我很高兴。
三、老师的眼里一直都有你
从教过一年级的教师都知道,同学们保持注意力和兴趣的时间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此,除了设计好上课环节,我还注意上课时必须激起他们的兴趣,争取看清每个同学在求知过程中眼神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力求进行到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时,学生的眼神是有凝聚力的,解决问题时学生的眼睛是放光的。而那些眼神疑惑、迷惘的同学肯定是理解不到位的,从而,教师就能从他们的眼神中又找到自己需要关心的再次教育对象。就这样,每个同学的目光都“尽收眼底”,既能“俯视”,又能“平视”,以便目标分层地实施有效的教育,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
四、老师的眼神有时会不好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可一(三)班有个叫荣荣的同学,上课时手里总是不断摆弄东西,回答问题时一言不发,学习状态不理想,极少言语。为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初的几次努力都没有成效。反复思考后我想,是不是太关注他了,他不能承受啊?于是我便在他又摆弄东西走神的情况下适时地表扬他,而后有意识地“冷落”他。让我高兴的是,几天后他竟然有了些进步,我很欣慰,相信以后他能行。所以我就想,老师的眼里虽然拥有每一位同学,但也要学会下意识地“冷落”。盯得过“紧”,同学们就没有“修正”得时间和过程。这与上述并不矛盾,因为老师的心里有数,和同学们之间是用眼神来交流、沟通的。
五、老师应时时“保鲜”
教师是我心目中的职业,学生是我教育和工作的对象。我会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几年里都跟一些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成长,因此,我想应不时地给我所教的孩子们创造些新鲜感。从教学方法到上课形式,以及练习题的处理和同学们的奖励办法这几个方面,我都力求做到教育方法的常换常新。“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那么,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认为,好的老师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接受新知识,对新生事物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透过“窗户”来沟通学生的心灵。“眼神清,肚知明”,学生的眼神是我们研究的开始。眼睛清澈闪光了,心里就感知明白了。培养学生用眼睛和他人沟通,通过同学们的眼神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须用很长的一段时间。课堂上,我注意到了以上几点,今后的工作里还有待研究和提高。
论文作者:韩志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同学们论文; 眼神论文; 眼睛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