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蒋文莉 秦佳妮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摘要: 当前的科研绩效评价中,科研绩效评价存在主体不规范、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绩效考核评价忽视了差异性等问题,为此需要对当前科研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改革,树立良好的科研绩效评价观,逐步加强提高质量的要求,同时建立起多元化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彻底解决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引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 科研绩效;评价;考核

进行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科研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科研绩效评价也是管理部门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对于科研项目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科研团队奖惩、选拔等重要依据,具有非常强的激励作用。因此,需要加强科学评价,做到正确引导,结果公平、公正。

一、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

(一)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界使用了加权法和德尔菲法进行评价[1],并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我国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存在随意性特点,评价流程不够规范,评价活动缺乏公开性。使得科研绩效评价存在走形式的现象,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

就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应该真正履行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社会职能,而不能像目前一样一味追求大型企业客户,盲目扩张规模,这需要地方政府和城商行的共同努力。

(二)评价主体缺乏有效规范

根据当前科研绩效评价方法,评价主要是由行政管理主导,同时加强了同行专家的审议。虽然整个科研成果鉴定是由第三方完成[2],但是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等评价仍然是以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核心,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政策是由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中介评价活动还是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活动都有同行专家评议。而当前我国学术界内部关系网错综复杂,同行评价中存在大量人情风、官本位甚至出现打压异己的现象。最终评价结果常受到主管领导主观意见、评审推选程序、专家自身经验、专家个人道德、学术关系网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科学分工高度专业化,某些科研成果也很难请到同专业的人进行评价,使得评价更加困难。为此,如何有效规范评价主体,弥补评价漏洞,已经成为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三)成果评价重数量轻质量

评价本应按照公平公正客观标准进行,引领学术成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否则可能会使整个学术变得过于浮躁,甚至可能出现学术腐败现象。通过将考核指标量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干扰[3],可使整个评价变得相对公平。但是由于管理部门在进行项目签订时预先将指标设置为论文发表或者专利数量,将论文和专利作为评价唯一标准,其数字化机械管理模式非常片面,缺乏科学性。因为项目结题和验收,以成果数量定论,而一些科研项目本身发表一篇高质量文章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甚至可能有学者为了发表文章将一篇高质量文章拆分成多篇文章进行发表,造成文章质量明显下降。当前科研成果亦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使得整个评价并不科学。

为了使评价更加科学,可将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到量化,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质量,改变以往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评价体制。如可以将论文数量要求调低,甚至可以只发表一篇具有分量学术论文,其做法可以改变在以往绩效评价中重视数量的格局,最大程度反映研究者研究水准。

(四)绩效评价忽视了差异性

(4)采用以任务、使命为导向,以项目成果和绩效为核心的研发计划招标、评估执行方式,使新研发计划能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

不同学科拥有各自特点,不同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周期亦不相同,因此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以医学为例,医学需要对样本进行详细观察,而观察中可能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由于科研期限可控性相对较差,因此,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促进疾病康复等社会功效,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收益。在对人文社科进行评价时,人文社科评价常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因此评价内容并不能立即显现。因此,不同学科都有各自不同侧重点,科研条件存在着千差万别,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之间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科研研究成果周期完全不一致。为此,在进行评价时如果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缺乏有效弹性,科研期限没有兼顾到科研项目之间差异,最终可能会严重影响科研客观性和科学性[4]

(五)科研与绩效挂钩,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

虽然当前绝大部分科研院所都允许科研失败,但是科研院所内部亦设置了黑名单制度,如果没有在预期时间完成科研项目,科研负责人不能进行进一步科研工作,很可能会将此人列入到黑名单队伍之中,甚至永久取消其参与科研的资格。由于这种绩效挂钩制度存在,使得科研人员存在着急功近利现象,一些科研人员甚至不考虑科研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只求能够快速完成课题即可。为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了短平快小项目进行研究,导致我国论文数量急剧上升,但是高质量论文却非常稀少,甚至发现了学术不端急功近利现象。

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对策

(一)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规范评价主体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科研项目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必须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转变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以学术专家和社会权威第三方中介参与的评价机构,同时不断完善同行专家之间的评审体系,弥补在同行之间评价的缺陷,使得科研项目可以反哺归真,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首先,需要对当前专家选任制度进行改革,在评审过程中可以以同行专家作为主体,科研一线专家比例应当达到70%以上,因此可建立省一级乃至国家一级的专家库数据,面向所有科研项目组实施开放人选,可以实行评审专家遴选制度和回避制度等。其次,可采用双盲或者公开透明评价机制。在进行网络评价时,可使用双向匿名制,同时还可以不断加强组织者与工作者保密意识。进行评价过程中,可采用视频和会议方式进行,可以将专家名单公示,可以不断强化专家自身自律性,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监督。再次,建立专家信誉制度。为了可以确保专家在进行评审时的中立性,可建立专家评审登记制度,将评审时间、日期、信息、结果全部进行详细记录,并且记录专家评价建议,对于责任心不强的专家或者存在违规行为专家列入黑名单,减少甚至禁止其评审机会。最后,建立专家反馈制度。对于评审结果,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同时允许进行申诉和复评,增强评价透明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机制,通过互联网做好评价机制完善[5],可以实行匿名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开,排除外界干扰。

(二)树立科学评价观

“体育舞蹈圈”部分推送内容标题缺乏新意,难以激发粉丝阅读的兴趣,日更内容单一且不够新颖。公众号本身的属性是订阅号,订阅号的功能如同一个巨大的文件夹,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信息、文章,但从目前每日发布的文章题目来看,基本聚焦于舞蹈基本技术和优秀舞者视频。 此外作为公众号核心内容的《体育舞蹈等级教材》配套视频上传后也并不会更新,久而久之将陷于被淘汰的劣势。

(三)建立多元化科研评价标准,做好分类评价

为了使科研评价更加客观有效,必须做好科研差异性评价,如对于医学类评价可以以社会贡献为主,将其放在首位,主要是评价其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贡献。评价过程中,允许失败,可以允许10年磨一剑,可以引入中长期考评机制。

(四)求实效,求实质,克服急功近利的现象

发明创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发明创造和科研创新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进行积累。因此需对急功近利学术环境进行整治,在科研过程中务必求真务实,不重形式,只求真才实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三、结语

科研绩效是科研创新的主要导向,也是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科研绩效评价更加客观有效,不仅需要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革新,同时还应构建稳定长期的评价制度,更好地引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英.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 80-81.

[2]李林,孙琼.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06).

[3]邓军.我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现状研究及思考[J].重庆医学,2017(15): 143+149.

[4]何斌,窦雪,庄玮.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10): 76-78.

[5]甘朝霞,王甘竹.新时代高校科研经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8(09): 46-48.

标签:;  ;  ;  ;  

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