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心血库体检医生164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胃铋镁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Hp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给予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组均口服14 d后,继续口服雷贝拉唑14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复发、Hp根除率、复发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用药第2天消化道症状缓解率(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5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对照组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疗程结束后4周,两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疗程结束后半年,治疗组溃疡复发率、H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在临床上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能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的风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及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除;胃铋镁颗粒;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为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奠定了新的里程碑,他们提出了“无Hp即无溃疡”的新理念。据报道,Hp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检出率高达90%~100%[1]。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较肯定的主要的致病因子,根除Hp可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并减少复发。但随着抗Hp药物不断应用后出现细菌耐药,传统的三联疗法对Hp根除率明显下降,是消化科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临床上更推荐含铋剂四联疗法进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采用胃铋镁联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经电子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的9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18~65岁,平均(43.0±3.6)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完成治疗49例,对照组2例因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终止治疗,完成治疗47例。治疗组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2±1.1)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9±3.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入组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根据2013年消化性溃疡病诊断及治疗规范建议[2],有消化道症状及电子胃镜下符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溃疡个数≤2个,直径范围0.5~1.5 cm;Hp阳性。③无慢性肝病、肾病、心血管器质性疾病。④治疗前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65岁。②巨大溃疡(≥2 cm),十二指肠球部肿瘤、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等疾病。③溃疡合并出血、梗阻、狭窄。④青霉素过敏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⑥长期嗜酒者,近2周内有口服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者。
1.4 方法
治疗组口服胃铋镁颗粒[弘美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号:20130703]1袋/次,每日3次,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30904)10 mg+克拉霉素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30902)0.5 g+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20130801)1.0 g口服,每日2次,共14 d,之后继续口服雷贝拉唑14 d。对照组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山东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901)100 mg+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共14 d,之后继续口服雷贝拉唑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用药14 d后行肝肾功能检查。
1.5 观察指标
①用药第2天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情况。②用药第1、2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③疗程结束后4周及半年观察溃疡愈合及有无复发。④疗程结束后4周及半年观察Hp根除情况及有无复发。
1.6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使用SAS 11.00软件包操作,所有的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其中出现恶心3例,其他未见明显便秘、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皮疹等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完成治疗患者出现便秘12例,该组亦未见明显皮疹、肝肾功能等损害;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溃疡愈合率、疗程结束后4周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半年溃疡复发率、H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983年来对Hp的发现使消化性溃疡从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发生了巨大变革,并提出“无Hp感染即无溃疡”。Hp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关系比胃溃疡更为密切[3]。目前研究认为,90%以上,甚至有报道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Hp感染所致[4]。国内外大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根除Hp可以防止或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并能促进溃疡愈合。一些所谓难治性溃疡患者在成功根除Hp之后其溃疡得以愈合,根除Hp也能减少溃疡复发。Hp的发现称得上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根除Hp可以促使溃疡愈合这一事实证明了Hp在溃疡的延迟不愈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抗Hp药物广泛应用,传统三联疗法对Hp根除逐渐失效,在大多数国家根除率<70%,低于Maastricht共识意见提出根除率应至少>80%的目标,而抗菌药物耐药是Hp根除方案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目前如何提高Hp根除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难点及热点之一,更多国内外专家更倾向于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溃疡。但目前临床推荐常用2周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过程中往往因药物不良反应如便秘、腹胀等导致患者终止治疗,致使Hp根除失败及溃疡复发,故临床上不断在寻找及探索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本研究在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措施,治疗组采用胃铋镁联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胶体果胶铋+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消化道症状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缓解患者上腹痛;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溃疡愈合及Hp根除效果略优于对照组,半年后溃疡复发及Hp复发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不良反应观察中发现,对照组便秘发生率较高,治疗组未出现便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这可能与胃铋镁颗粒属于复方制剂及其整体作用机制相关:胃铋镁含有重质碳酸镁、芦荟及其他植物药组分,具有增加胃肠蠕动、通便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芦荟含有的芦荟苷经水解会成为芦荟大黄素,会有刺激泻下作用,长时间服用易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胃铋镁的芦荟组分在制备过程中控制致泻成分芦荟苷的含量,即使长期用药过程也很少产生致泻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提示,胃铋镁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能快速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减轻患者不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导致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的风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具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190.
[2]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深圳)[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73-76.
[3] 葛均泼,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9-374.
论文作者:李桂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溃疡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贝拉论文; 阿莫西林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