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必由之路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1)05-0155-03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信息化、经济知识化、产业科技化、商务电子化、市场全球化。它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将引起重大变化,也给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图书出版业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快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飞跃。
一、信息化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知识经济既是高科技经济,也是信息化经济,信息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贮存、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信息化在技术实现形式上就是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信息产业本身作为一种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空前提高。截至目前,历史上还没有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发展得如此迅速,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人估计,21世纪初全球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国出版业做出了比较敏捷、快速的积极反应。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已经在着手进行新闻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1997年12月,新闻出版署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并确定了“金版工程”的近期建设目标。1999年,新闻出版署成为第一批政府上网部门。可以说,我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一般性工作到战略任务的转变;从自发的分散的到统筹规划的转变;从局部使用到全面普及的转变。这三个转变使我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新传统管理模式,尽快实现出版管理信息化
成功的管理对出版社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经验型出版管理模式将成为历史,凭借权力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手段更是行不通。
为了适应图书产品高价值的管理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出版业应建立出版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管理者具有活跃的管理思维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强调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讲究管理手段的艺术化。建立出版信息化管理新模式,需要加大知识和技术的投入。具体地说,建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出版社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实现内部出版管理网络化。其次是各出版网络与因特网相联,组成一个传输畅通的出版信息管理系统。
所谓出版信息管理系统,是出版社在信息化进程中建立的一个内部信息系统,也是出版社信息管理的工具。这个系统应坚持系统性(集成化)、开放性、互动性的原则。具体说来,它是一个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企业网(Intranert)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融通。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不仅意味着实现了出版业务的信息化,而且也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
出版信息管理系统由专题数据库形成的共享资源与具体专用模块组成。所谓共享资源,包括图文数据库(以出版社已有出版成果为核心)、版权信息库、作者信息库、读者信息库、竞争者信息库以及出版法律法规信息库。专用模块则有用于图书设计、制作使用的桌面系统;有编辑校改、印刷出版、图书发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使用系统;有辅助性的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是出版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共享资源与功能模块按照一定的授权供员工使用,同时他们也按照一定的要求负责相关信息的收集、存储与更新。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要开发各种各样的出版管理软件,如选题管理信息软件、作者管理智能软件、财务管理智能软件、发行管理软件等,使出版社提高内外沟通速度,提高对市场的灵活反应能力。
三、整合出版资源,实现出版资源信息化
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信息在高速流动中完成其产生、传播、老化、更新的周期运动并由此产生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信息时代的出版资源也是如此,惟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在信息的高速流动中为作者、编辑及设计人员所用,在产品的开发中实现其价值。
在信息时代,除了传统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书、报、刊外,又出现了以磁盘、光盘、电子为载体的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出版,如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网络图书以及电子图书等,进一步拓展了出版领域。这些新型出版物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出版的内涵和形式,壮大了出版家族的阵容。因此,对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出版资源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出版社的出版资源首先是已有的出版成果,将这些成果数字化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由此可以形成庞大的图书文献数据库。与此相关的版权信息,同样是宝贵的财富,它的动态管理必将支持出版社的版权经营实现最大效益。另一方面,按照最新的经营理念,企业与经营伙伴的关系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如90年代西方跨国公司投入巨资纷纷实施的“企业资源规划”工程,就是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经销商作为企业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使生产经营活动在随时了解供应与销售动态的条件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有力地验证了信息就是资源的名言。实际上,作者(包括设计人员)的动态信息,读者的需求,印刷厂与书店乃至竞争对手的动态,都是图书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参考。
四、建立以网络化为主体的图书发行和贸易方式
在知识经济社会,传统的商品零售市场将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市场盛行。在这种无中介的全球电子商务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图书发行和贸易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网络书店的出现正在使发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以网络为基础的图书销售具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一是市场宽广,打破了售书者同购书者之间的时空界限,网络书店真正成为国际书店。二是便当快捷,在办公室或家里操作键盘,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想购买的图书。三是节省费用,网络销售减少了库存,减少了转运、仓储、人员等费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四是品种丰富,由于不受仓储限制,经营图书品种是传统书店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五是信息灵通,根据网上反馈的各种信息,可以随时调整图书品种和数量。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电子书店、网上购书已较普遍。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创办于1994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资产总值达50亿美元,1998年经营品种达300万种。在我国,网上书店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据报道,北京图书大厦于1999年3月9日已开通网上书店,初见成效。科利华软件集团也开通了自己的网上书店。中国出版外贸公司的网上书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国的出版业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为社会更快捷地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
[收稿日期]200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