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农网智能化建设研究论文_孙永鹏,李鹏飞,卢强,善峥亮,裴翔,王刚

电力系统农网智能化建设研究论文_孙永鹏,李鹏飞,卢强,善峥亮,裴翔,王刚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朔州供电公司 山西朔州 036002)

摘要: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农村建设是蒸蒸日上,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还是企业的生产等等都已经离不开电,使得农网的电力系统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农网用电服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电力营销管理又是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环节,它直接关乎到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农网;建设

引言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导致城乡电力条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逐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农村的电力基础设施,使得农村消费多元化,拉动经济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1 农网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网运行维护管理项目中,有一些问题十分普遍,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具体要求展开深度分析。第一,农网运行线路巡视质量不达标。在线路巡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定期巡视,也要对故障和特殊问题进行集中巡视,只有保证检查机制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农网运行维护管理的实际效果。但是,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危害线路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现象,线路巡视不到位较为严重。第二,农网运行设备台账不准确。对于设备管理项目来说,设备台账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技术资料,但是,现有设备台账管控效果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管理人员对设备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变化没有建立动态化管理,记录不完整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加之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还存在消缺前后记录结构缺失的问题,消缺质量得不到有效管控,也是整体管理机制失去实效性的主要问题。第三,由于农网运行管理的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票和工作日志存在偏差,记录不明确以及危险点分析不完整等都是导致防范措施失效的原因。

2 农网建设的问题所在

2.1 线路设备状况差

由于缺乏资金,我国农网改造工作进度较为缓慢,改造标准偏低,改造不彻底问题较为突出,先进技术及设备在农村电网推广不够;其次,中压线路运行年限久远,老旧腐蚀问题突出,线路载流能力严重下降,线路发热严重,到配变高压侧就出线低电压问题;另外变电站布点不足,线路供电半径过长,配电变压器的分布不合理,不在负荷中心导致线路末端的电压偏低,出现低电压问题。

2.2 三相不平衡

由于天气原因,家用电器的使用量增加,以及农忙时期,农业设备用电负荷也较大,这个时间段内,一些变压器的可能会出现重过载的情况。由于升级改造农网的资金缺乏,使得很多地区不能依靠三相四线来调节负荷平衡,从而使得单相线路具有较大的负荷,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低电压的情况。

2.3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一方面由于农村位于电网末端,无功电源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且大部分的无功功率都是由感性负载消耗的,从而使得配网功率因数降低,造成电压的大量消耗,从而出现低电压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对电力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往往更加重视有功功率,而忽视无功功率,造成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优化供电模式

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需要做好供电模式的优化,构建起具备稳定网架结构和可靠基础设施的电力网络。从不同供电区域的用电需求分析,想要实现对农网电力系统的优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如电力设施的选择、网络结构的优化,电网布局的调整等,配合对电网建设标准的规范以及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更好的推动各级电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3.2 改善运行控制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构建不同的自动化模式,结合智能故障定位技术和数据统一平台技术,推动农村电网的一体化调配和智能化控制。一方面,应该对县调进行优化升级,在其自动化系统中引入高级应用分析能力,实现县调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县级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在农网建设中,结合网络拓扑技术、状态估计技术、电压无功控制技术等,可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环境,构建相应的配电模式,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3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更新不可忽视,而与此同时,相应的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为了进一步保证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需要不断的提升智能化改造技术,也需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软件,尤其是在农村用电负荷不均衡的状况下,提高智能化技术软件的水平,能避免由于用电负荷过大影响到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质量。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更新和管理,真正能让技术水平和供电系统保持在同一发展平面内,进一步提高农网配电的可靠性,对于农村用电负荷进行合理预测,保证农村供电的稳定性。

3.4 强化农村配网智能化建设管理

有效管理农村农电基础信息。当前,GPS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各个供电公司广泛应用。该系统为农电基础信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手段,但由于基层人员岗位变动的不确定性大(主要是“一岗多用”),导致GPS信息录入等存在较大欠缺。因此,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培训普及。加强用电安全的管理。“安全第一”始终不过时,智能配网建设应与安全提升相协同。为此,须大力推进智能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应用。加强农网电能质量的监督。智能配网建设不能牺牲电能质量指标。应在低压台区安装两率检测仪、GPS定位检测仪及GPRS电压监测仪等。

结束语

就我国当下发展的情况而言,针对电力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完善农网用电服务及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是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呼应国家发展规划的方针路线,还是为人们创造幸福和谐生活的基石。同时也很好的带动了经济发展,全面充分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朴在林,赵斌,刘娜等.遗传算法在农村电网检修计划优化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6,23(3):141~145.

[2] 史常凯,梁英,马力,等.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6):1~5.

[3] 龙维民.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系统[J].电力设备,2016,17(1):65-69.

论文作者:孙永鹏,李鹏飞,卢强,善峥亮,裴翔,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农网智能化建设研究论文_孙永鹏,李鹏飞,卢强,善峥亮,裴翔,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