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合理分析,优化措施。一旦处理不好软土地基的问题,就会造成质量问题反复出现,增加后期市政工程运行的维护成本,给参建及管理各方带来严重的损失。这需要相关施工、管理单位多学习、借鉴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经验,确保市政工程的最终安全使用及项目寿命的有效延长。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1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1.1 土体压缩性较强
一般的软土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而容重较小,土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或者矿物质,压缩性较强,长期不易达到稳定,而在软土晾干碾压成型后,失水会产生干缩裂缝,软土表层一般会产生网裂等特性。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缩胀处理,则会使整个路基工程的耐久性受到影响。
1.2 地基沉降量大
具体表现在软土的触变性、流变性和不均匀性,当原状软土未受破坏时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或受到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原有的结构就会瞬间破坏,强度很快降低,产生不均匀沉降,其变形也虽时间相应增长。软土地基一般自身含有非常大的天然水成分,常达到50% ~ 70%,而透水性能一般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故在建筑物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强度,而建筑物的沉降延续时间也更长。
1.3 地基承载力差
具体表现在抗剪强度过低,其高液限、高塑性指标,软土一般黏稠度都较低,干缩湿胀,当软土地基遭遇一定范围内比较大的载荷之后,该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就会因承载力差而出现强制压缩的现象,使软土地基整体进行大范围不均匀下沉,引发安全质量事故。
1.4 施工环境受限
市政公用工程周边施工环境常受到限制,且对地基处理要求较高,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会受到场地、机械、材料、构造物扰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上要求更加严格,考虑因素也更加复杂。黔江北互通改造项目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主要面临有场地狭窄、周边构造物扰动过大、填料需求量大、交通组织不便等因素。
2市政道路工程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而言,软土地基施工属于一个工程量巨大的项目,软土地基施工具有分布不均匀、施工设施多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而且软土地基施工往往同市政道路工程工程的其他工程项目相互交错进行。此外,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不仅与本身施工有关,与其他附属设施建设也息息相关,如:路基排水、防护等。由此可见,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无论是在质量标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施工的好坏带来的影响也将是非常大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就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来看,土质路基主要包括有路堤与路堑,挖、运、填等是其中简单的基本操作工序,但其条件却十分复杂。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而言,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其工作地点大都十分分散,且工作面十分狭窄,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的特殊地质,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将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为了保证最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质量,以及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的施工相关人员就需要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加以重视。由此可见,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施工的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在实施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勘察。(2)勘察完成之后,需要根据勘察数据对其中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3)在正式挖掘路堑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路堑横截面、以及相关地形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探析
3.1表层排水法的有效应用
为了能够达到最初的工程设计要求,需要将软土层中的水分排出,才能有效地减少软土层的含水量,使其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使用表层排水法,该方法能够使软土层中的含水量明显降低,使地基材料能够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多适用于含水量高、土质条件好的软土层。其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在施工前根据相关要求,挖好尺寸合适的排水沟,将地基内的表层水导出,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功率的抽水泵进行作业,有效降低表层含水量。
3.2添加深层水泥和石灰,改善软土地基
根据实际情况,可添加深层水泥搅拌桩,利用水泥的特性使土质情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状态,让软土地基整体结构能够实现固化,从而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另外,也可以采用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来改善土质,主要运用于一些对塑形要求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进行综合考察,对地质相关的各种技术参数要进行准确地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合理的制定出深层石灰搅拌桩施工方案。此方法需要配置一层砂石作为垫层,并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在实施此方案前,需对石灰以及水泥的掺入量进行准确地计算,使混入和凝固效果能够达到理想值,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3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有效运用
在道路的施工阶段也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完成对软土层的固化。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对施工部分的地基进行预加载荷并进行反复碾压,在这样的施工作业中,能够有效地将其中的水分排除,从而进一步增强软土地基的密度和强度。除此之外,在反复碾压过程中还能够让地基产生一定的固结,形成较为坚固的防水层,阻止水分的渗入。同时,为了让软土层中的水分进一步排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排水柱,如此能够增加整个桥梁地基的抗剪度。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固结法和填土法等方法需要要配合使用,才能够让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土地基得到足够的地基承载能力。
3.4挤密法的有效运用
根据具体的施工阶段需求,可以采用挤密法完成对软土基地的夯实操作,使软土的密度和强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进而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施工规范。为了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土质,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就地取材,选择一些素土和灰土作为填装用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软土层中打下桩孔,并进行侧向挤压,让整个土层的密度得到增强,同时将准备好的填土放入桩孔之中完成回填。
3.5加筋法的应用
软土地基会发生位移,使具有耐拉性的材料被埋而不断地发生位移,导致两者的摩擦力增强。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软土层能够和地下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与之对应的变形性却大大降低。为降低地基的沉降,需要在软土上铺上沙子,在沙子上铺上工程需要的材料,通过加筋法提高土层以及地基的稳定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工程施工技术随之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对市政道路工程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作为工程的直接实施者,更需要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市政道路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季中华,马杰.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204-205.
[2]高玉春.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论述[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192-193.
[3]董珍.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居舍,2018(33):185+187.
[4]苑翔,罗多福.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探讨[J].居业,2018(10):94-95.
论文作者:耿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土地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土层论文; 地基论文; 含水量论文; 中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