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及建设模式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变亲
摘 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的方言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方言学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方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有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有高校自建和与地方政府共建两种方式。校内和校外高校自建两种实践教学基地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方言学实践教学的需要,但就方言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来说,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最佳模式。
关键词: 方言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一些高职类学校、应用型高校及应用程度较高的学科专业纷纷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模式、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俯拾即是,教育界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实际上,与社会相关的一些基础性学科也存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问题,只是在建设方式、运行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与应用型学科不同。方言学就是其中之一。从事方言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都能深切体会到实践教学基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方言学甚至语言学的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和公开报道。
一、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迫切性及类型
方言学是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关注的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方言。这一学科的理论最终要通过日常语言来建立和完善,同时也要通过日常语言来论证并最终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方言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阐释方言相关的理论,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真正了解方言本身,并通过对实际方言的认识完善和补充相关理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普通话越来越深入人心,方言区的人们把会使用普通话作为自己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不断缩小使用方言的范围,即使使用方言也渗透着普通话成分。据方言调查,纯粹说方言的地方几乎没有,会说纯粹方言的限于地方上的老年人,方言成为一种濒危的交际工具。由于方言承载着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包括风俗、习惯、戏曲、农耕等文化传统,方言的变化一方面记录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方言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尤其是文化的存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许多途径和方式,方言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发掘现存的方言材料,了解方言知识,唤醒人们对方言的意识,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到自己所使用的方言的重要性。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就是田野调查。在方言现状下,一个理想的调查点和被调查人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对于方言学教学来讲,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项工作。因此,方言学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方言学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的特点,是以大圆柱代表的算术作为核心科目,在适当的位置加入小圆柱所代表的度量衡,初等几何及概率统计入门.
本文基于现代人们对于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关心,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微型室内健康环境监测分析系统,主要体现了一种利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对各类的室内空气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形成大数据为政府治理提供参考的一种思路。弥补了现在各地方政府大量建设网格监测站只能监测室外环境的不足,通过将来对该系统的推广,可以统计分析出各小区或城市不同区域大概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对政府将来制定空气治理措施也有参考意义。
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方便田野调查,方便学生了解方言情况,同时唤起地方政府与老百姓对方言的深刻认识,完成对地方方言及其承载文化的记录和保护。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个方面。地域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变体,而社会方言则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形成的不同社群的语言变体,二者存在密切关系,社会方言只能依附地域方言而存在,是地域方言的群体性语用变体。一个不会说某种地域方言的人,根本不可能掌握该地域的任何一种社会方言。因此,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方言就是地域方言。依据方言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校和地方现状及方言存在情况,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其中校外又分为自建、与地方政府共建两种模式。
二、校内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指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在方言学课程所属的学校里,主要依赖于与方言有关的学生社团,如民俗社、方言保护社团等,即依托民俗社、方言保护社团等建立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民俗社、方言保护社团等学生社团由会说方言、了解方言的学生构成,经常从不同地域搜集相关的民俗事件、方言语料,且通过一定方言展现传播这些内容,是理想的实践教学机构。依托民俗社、方言保护社团等的实践教学基地由方言学课程所属学院和相关社团共同建立,双方分工合作,学院提供一部分费用作为社团活动的经费,并且负责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保障其科学合理地搜集方言语料;社团通过其与社会的联系搜集相关的方言语料,并以了解民俗、会说方言的学生或其邀请人作为讲述人定期用方言为方言学课程讲述其搜集的内容。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社团和方言学课程的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建立的联系延伸方言调查搜集的范围,为进一步田野调查明确目标。为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运转,除了经费、专业训练、提供语料、讲述方言之外,还需要学院和社团之间的互评机制,学院在一段时间结束后通过相关师生对社团所进行的工作进行合理评价,社团也对师生尤其是学生进行个人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评价。通过互评机制,促进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转。
自建,即高校根据方言学课程的内容及方言的特色选择地方,独立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整个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由高校控制,包括实践教学基地、记音录音场地、被调查人和方言讲述人等的选择、教学基地运行经费及调查成果归属等事项,这一实践教学基地是建立在方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基础上。以往方言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选择一个地方、一个或几个被调查人进行田野调查,感知当地方言知识,记录被调查人的发音,按时或按日付给被查人费用,完成一次田野调查,调查成果归属调查者,一般一个地方不会重复调查。这种方式无法唤醒地方政府方言保护的意识,也无法让当地老百姓认识到母语及其承载文化的重要性,而且方言学课程教学也会沦为搜集材料的手段。但是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来进行方言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以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具体来讲,首先,由高校选择地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负责方言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根据前期的初步调查大体了解一定区域的方言情况,选择保留方言特色浓厚的地方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其次,在当地选择能够反映当地方言全貌的三类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成员:一类是青年人(说一种近似普通话的方言),一类是老龄人(说地道的方言),一类是流动性很强的中年人(即候鸟人,说夹杂当地方言及所流动城市的方言,只是回乡说的话更接近当地方言)。由于年龄大的人常年在村里,所以由年龄大的人作为基地的管理员。基地的运行中,学校与基地管理员分工合作,学校负责基地运行的经费,包括师生的吃住及基地成员的劳务费;基地管理员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召集相关的基地成员,并在方言课程教学进行过程中安排基地成员按高校的要求进行录音或讲述方言,高校与基地成员定期相互评价,并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水平考核。调查的成果归高校。
三、校外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1.2.5 考核 每项基本操作培训后,均要进行考核,操作合格分为90分,对护士操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当场点评,保证操作的规范。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均进行上机考核,了解护士操作熟练与正确程度,评分标准参照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合格分为100分。
(一)自建模式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搜集的方言语料的可信度及学生方言的准确性。学生社团的成员虽然有一定的方言训练,但是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如果不是自己的母语,就可能存在搜集回来的方言属于地方普通话而非真正的方言的情况。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语料搜集中一般让学生搜集自己熟悉的母语。尽管如此,还是会出现搜集到地方普通话的现象,这与学生对母语方言的认识有关。方言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换句话说,就是方言变得越来越接近普通话,不同年龄的人处于变化的不同阶段,年龄大的人方言地方特色明显,中年人、青年人依次递减,也就是不同年龄的人所说的方言是有差异的,越年轻越向普通话或权威方言靠拢。青年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方言与爷爷奶奶辈的差异。这样,由社团学生来说方言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语料。更为重要的是,离开说话的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氛围中使用方言,方言会变得不纯粹,即使被邀请的会说方言的人也是如此。这一教学基地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与方言学的教学任务、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把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在方言学课程所属学校外的社会中,又有自建和与地方政府共建两种模式。
但是这种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一方面,方言学课程实践教学不是长年累月,而是分阶段分时间的,一学期最长也不过一个月;另一方面,方言实践教学基地不可能只有一个,高校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给每个基地成员支付月工资,如何给基地成员支付工资成为一个难题。如果只支付实践教学进行期间的工资,相应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如基地成员不稳定、基地成员不能按要求配合等,最终回归到以往的实践教学的模式中,实践教学基地名存实亡。再者,方言实践教学基地一般在农村且较偏远,如果调查时间是春夏秋三季,农村人要进行田地劳作或其他劳动型工作,学校无法约束老百姓,即使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有时候老百姓也无法保证随叫随到,影响实践教学的进行。其次,地方政府、当地老百姓的戒备心理很强。基地建设首先是人的问题,对高校来说,选择在何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相对容易,而基地成员的选择却非常困难。高校往往对相应地方的人口情况不是很清楚,只能通过采访式寻求理想的基地成员。一行陌生人进入一个陌生地方,地方政府与当地老百姓有很强的戒备意识,对高校寻求基地成员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高校尝试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但现在的村干部一般更关心民生方面的事。老百姓怕上当受骗,戒备心也非常强。因此,虽然高校建立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但实际上运转并不理想。
(二)与地方政府共建模式
与地方政府共建,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自建型实践教学基地相比,这是方言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最理想的一种建设模式,可以避免自建型实践教学基地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地方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地方的文化和方言,而且也有相应的机构来负责。地方政府能够利用其优势资源寻找到理想的基地成员,并保证基地成员的稳定性。但是一般的地方政府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无法做到精确地记录和研究方言。地方高校的方言学是由专业教师传授、专业学生来学习,具备调查记录和研究方言的专业人才,虽然也可以寻求到理想的被调查人和合适的调查场地,但是所到之处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因此,与地方政府共同构建有关方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可行的。具体建设中,首先,由高校和地方政府根据前期的调查共同选择方言特色浓厚的地方作为预立基地。其次,高校和地方政府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地方政府根据对地方的了解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场所、推荐基地成员,支付平时基地管理费用,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高校负责地方政府推荐的基地成员的筛选工作,确定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支付实践教学期间费用;地方政府、高校与基地成员定期互评,以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性;高校与基地成员共同评价学生,高校和地方政府共享调查所得成果。这一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够避免自建基地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且可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唤醒地方政府与老百姓保护地方文化与方言的意识,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与地方政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一模式的困难在于地方政府的观念。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变化,方言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方言的变化对地方文化的冲击,甚至还可能取笑说话“太土”的人。地方政府也未将方言纳入自己的管理权限。现在,国家振兴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载体的方言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但是地方政府并未真正认识到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很难理解从事方言教学与研究者的行为,方言的境遇依然未改变。由于地方缺乏方言专业知识人才,即使他们能够去调查和记录方言,但达不到真正保留方言、体现方言特色的要求和标准,高校曾经校对过很多地方志搜集到的方言资料,但这些方言资料的搜集者不选点,大多杂糅不同地点的语音、无法正确用本字记录等,有的资料甚至无法校对。更为重要的是,地方并没有把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去认识,无力唤起老百姓的方言意识。因此,这一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的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理政观念的更新,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意识到地方文化濒危的现状,有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切实从实际出发,科学振兴地方文化。
四、结语
方言学课程算不上是应用型课程,但是方言学课程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有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方言学课程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只有一种,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他的实践教学是按以往方言调查的程序进行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方言学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是与方言学课程的使命还有距离。因为方言学课程不仅仅是育人,不仅仅是让高校师生进行方言搜集、分析、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唤醒人们关注方言、关注地方文化的意识,最终服务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振兴。方言学实践教学基地是方言学课程教学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地方文化尤其是方言传承保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更是促进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振兴地方文化的一种科学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参与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与地方政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方言学课程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振兴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蔡杰.高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86-188.
[2] 陈新,唐敏.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90-94.
[3] 龚兵丽,郑长涛,戴克林.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97-200+216.
[4] 王小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85-86.
[5] 吴新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府不应缺位[J] .人民论坛,2017(09):131-133.
[6] 许小颖.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N] .光明日报,2016-03-26.
[7] 杨清望,代秦.论地方方言保护的法理、困境与方法[J] .邵阳学院学报,2017(4):1-8.
[8] 张昌凡.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9):34-35.
[9] 朱正伟,袁侨英,刘东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9(8):66-67.
标签:方言学课程论文; 实践教学基地论文; 建设模式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