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述评_基础教育论文

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述评_基础教育论文

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印度论文,基础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7年印度独立后,制定了有关教育的宪法条款,1950年1月颁布的《国家政策指导原则》第45条规定“国家应努力在自本宪法生效之日起10年内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直到他们满14岁为止。”此项教育法令在提高印度人口素质、扫除文盲、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要在十年之内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时至今日,印度的基础教育虽已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仍有6千3百万儿童不能上学读书。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印度要完成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至少还要50年。尤其是在印度的广大农村地区文盲率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了5亿,并有一半以上的印度农村女童根本不会读写的情况下,印度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印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潜在可能

印度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中曾这样指出,印度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1)缺乏家长的鼓励刺激;2)劳动妨碍了孩子们上学。但是在今天的印度农村,这两点说法已经不成立了,家长们为了摆脱贫穷愚昧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劳动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也不会影响到学习,因而父母观念的转变及孩子们逐渐从劳动中脱离出来正是基础教育得以在印度农村发展的潜在可能。

(一)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

人们常说由于印度农村做父母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因而对于其子女的教育并不热衷。在分析印度基础教育失败原因时,1997年8月15日的《印度时代报》刊载说:“文盲或半文盲的父母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读书”。而今情况正好相反,1999年出版的《印度基础教育公共报告》(Public Report on Basic Education,简称PROBE)一书中指出,尽管这些父母们大多数是文盲,但是他们懂得只有教育才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寻求自由与光明,从而摆脱苦难与贫穷,所以非常希望孩子能受到教育。98%的印度农村父母希望儿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89%的父母希望女儿同样也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只有极少一部分父母认为女孩受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女性最适合呆的地方是家里,做一些家务劳动,无论如何,她们都不能去从事一项社会工作。”

(二)劳动并没有阻碍孩子们学习

印度农村基础教育一直以来发展缓慢,很多人认为是劳动影响了孩子们学习。印度反对儿童劳动联合会曾指出,在印度有7.8千万儿童劳动力,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确实,在印度农村有一部分年龄稍长的孩子每天工作较长时间,很难抽出时间去上学,有大约18%的孩子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但大多数农村失学儿童每天平均工作3小时左右,这说明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上学,并且有的孩子在上学时间里根本不做任何工作。事实上,在印度的农村地区上课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每天4-5小时,全年大约120天。只有很少的一些孩子确实有繁重的工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学校上课,而大多数失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们没有去学习而去工作,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他们不能或不想去上学。例如,一个8岁的男孩,由于在学校遭到其他同学的辱骂和殴打而放弃了学校选择放牧。

(三)国家教育政策支持

早在1976年,印度政府就把基础教育列入工作日程。1986年,印度政府首次颁布《国家教育政策》,普及基础教育工程正式在全国启动。从当时的教育政策中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国家教育政策》第四部分曾指出“在部落区域中要为开办小学提供优先权。要根据正规教育基金以及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就业保证计划和部落福利计划等,在这些区域中优先建造校舍。”“要向社会上所有教育落后的部分,特别是农村的落后地区提供适当的刺激”。1992年,政府又根据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对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进行了修改,并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制,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把教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消除教育上的城乡和贫富差距。印度议会曾通过宪法第86次修正案,重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规定6至14岁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性免费教育,争取在2000年使入学率达到100%。

但直到上世纪末,印度仍未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计划,针对这一情况,政府于2000年11月成立了旨在保证儿童入学率的普及基础教育全国机构,其目标是到2003年保证所有6-14岁儿童入学并完成8年学业。为确保教育规划的实施,中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尽快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对于一些贫困儿童,政府不但不收取他们的各项费用,而且还免费提供校服、书本、文具,有的学校还提供免费的午餐。

近年来,印度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普及农村基础教育的补救措施,如非正规教育计划,就是专为那些不能在正常时间里进校就读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的一项举措。目前,在印度农村的188个村庄里大约就有10个提供非正规教育的组织,作为正规教育的一种积极补充,对印度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二、阻碍印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基础教育不是免费的

如果父母们都支持孩子受教育,如果孩子们的劳动并不妨碍学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辍学呢?在印度农村,孩子如果想上学读书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支付学费。对在经济方面贫富差距较大国度里生存的印度农民来说,教育费用实际上也是十分昂贵的。尽管宪法中规定基础教育是免费的,国家在连续的几个五年计划里也不断地拨款来发展基础教育,如第六个五年计划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的资金为90亿卢比(1美元=47卢比)。但是由于印度农村人口十分庞大,以及经费使用的不当等原因,至今在印度很多村庄未能实现免费的基础教育。在印度北部的村庄,大多数村民的年均收入约为1000卢比,而送一个孩子上学每年至少要花掉366卢比。366卢比虽然并不算多,但是这些钱会给那些家境贫穷的印度农村家庭的生活增加负担。据调查,在印度一个农村家庭如果供养两个孩子读书至少要花去40个工作日所得的薪水。由于经济原因而造成的辍学对女童的影响更大,因为父母认识到女儿出嫁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因而不愿在女儿身上花更多的钱,而是把受教育的优先权给了儿子。而要想让孩子及其父母对学校充满着信心,学校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校基础设施匮乏

一所学校应该具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1986年印度《国家教育政策》中第五部分就曾指出,“初等学校中要备有基本的设施,包括至少两间可以在任何天气使用的合理的大房间,以及必需的玩具、黑板、地图、图表及其他学习材料”,“要着手进行一种被形象地称为操作黑板的、能迅速生效的相位装置,以改善全国的初等学校”,“校舍的建筑要成为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和农村就业保证计划的基金的首要项目”。但是,在印度农村的许多学校里连一些最基础的设施都不具备,如饮用水、洗手间、操场、教室、电等等。如果真的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读书,那一定会出现教室严重不足的现象。一些邦和中央直辖区针对学校设施不足而导致的一些地区的低入学率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学校教学时间,实行灵活的多种入学时间制以及短课时和两部制。但是,事实上在印度农村的一些学校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基础设施,例如,在一个叫维第亚的村庄里,学校根本没有教室,孩子们挤在一间黑暗狭窄的屋子里上课,屋子旁边就是村民饲养家畜的地方。这种恶劣的上课环境就是导致孩子们不愿意去上课的一个原因。有的村庄,尽管有教室,但后来经常会成为老师们的住所、当地的警察站、小杂货店等等。如今在印度的农村,约有82%的学校需要重新整修,因为有三分之二的教室在雨天是根本无法上课的。

(三)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在印度,一个农村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能从他的老师那里得到的关注是非常少的。小学阶段,每个老师大约教50个孩子,这就意味着如果所有老师都不缺席并能上足课时,每个孩子每个月只可分得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由于教师们时常缺席,课堂上的授课时间也不能保证,因而在现实中孩子们每月根本得不到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由于各个学校教师的分配情况不同,有些学校每个教师甚至同时教授150个孩子,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仅有1个教师的学校里。早在1986年,印度政府就规定必须改变仅有1个教师的学校状况,每个初等学校中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人应为妇女。对于入学率足够高的学校,采取的措施是使只有一位教师的学校变为有两位以上教师的学校。但到目前为止,在印度的农村,12%的学校里仍只有一位教师授课,21%的学校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但并不同时上班,这就意味着在印度农村仍有三分之一的学校里仍只有一位教师授课。

(四)基础教育质量低劣

一个叫莫罕柏的印度农村女孩,她马上就要升入五年级就读,然而她始终不能读和写。这种情况在印度并不少见,许多孩子在入学的7年之后才能够读和写,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质量极差而造成的。印度基础教育质量一直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上就着重指出了要加大力度提高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问题,大会倡导印度政府与世界银行组织合作。但是印度一直以来在教育方面就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印度的学院、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就其最优秀的部分而言能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技术人员、医生和管理者相媲美。除了这很少的一部分人以外,绝大多数人却很难证明他们具有自学的能力、交际的技能、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的义务感。”[2](p.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教育质量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型,薄弱的基础教育质量是不可能永久支撑更高层次的教育的。此外,印度农村地区环境恶劣、教师待遇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落后,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大多数教师是从当地人中选出,并没有按照国家教育政策的规定进行严格的选拔考试或是职前和在职的培训,因而教师自身素质很低,几乎无法讲授科学、数学和外语课程。而且,教师们经常在工作的时间私自离校,甚至那些被认为是“十分尽责的”教师也时常迟到早退,根本无法保证规定的课时。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十分松散,教师们可以随意上下课,甚至可以自行放假。即便是上课,教师的实际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教师所做的只是让孩子们抄写课本,教师仅起到一个看护孩子的作用。政府发放的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如地球仪等,经常是被丢弃在一边或是被锁起来,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根本不会用来辅助教学的。在课上,教师们使用最多的辅助教具就是小棒,主要是用来鞭打学生。一些学生中途辍学也是由于害怕在学校受到老师的鞭打。教师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很难取得大的成效,因而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他们知道“欢乐教学”的原则,但是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使用。约有四分之三的教师被迫同时教授几个年级,这样他们很难照顾到各个年级。教师们通常的做法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年级的孩子身上,因而低年级的孩子毫无疑问会进步很慢。这也是造成很多低年级孩子辍学的一个原因。可见,印度农村儿童在求学的路上步履维艰。

三、结语

我国和印度一样均属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13亿人口中约有80%生活在农村,因而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主要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到2000年为止,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是为了巩固我们的教育成果并尽早实现“全面普及”的目标,我们应该吸取印度的教训,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教育工作,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标签:;  ;  ;  

印度农村基础教育述评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