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误区辨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盈率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已过,又到上市公司向人们汇报一年经营业绩和赋予回报的时候,许多精明的投资者习惯在这时入市,以较短时期的播种培育,迎来不久后就能看到的收获。因此,业绩自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在涉及业绩问题时,又习惯将注意力放在“市盈率”概念上。遗憾的是,不少中小投资者在这个概念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误区,亟需纠正。
误区之一:市盈率高低就是价值的反映。不少人很自然地将市盈率与股票的投资价值划等号,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因为市盈率反映的是公司股票当前每股流通市值与上市经营业绩体现每股收益的倍率,只是一个参数。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多层面和综合性的,如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资产质量高低与盈利能力;通过近几年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的增长率反映公司的成长性与增值率;通过每股现金净额、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各项指标反映公司的“含金量”。可见,评判股票的投资价值相当复杂,举例来说,某公司每股收益不低,但每股现金净额却负好几角钱,此时其低市盈率,不完全是因为每股收益高所体现的,而可能是因为市场认为该公司是贫穷的“创利者”,不认同她的投资价值。
误区之二:市盈率高低就是收益的预期。还有一种思维更混乱,那就是将市盈率与股票收益预期挂起钩来,这种情况在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收益下降到1.8%之后,似乎更“深入人心”。于是, 有的人提出了将市盈率比照一年期银行存款收益即本益比的概念。但是这样的比较忽视了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本益比是一个实际能够得到的收益预期,如每存一万元,到期保证能够获得过180元收益。 而市盈率却不代表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报率。君不见,有几家按照市盈率对股东进行分配的。如某家公司当前股价20元,每股收益0.50元,市盈率40倍,但该公司能够保证实施每股分现金红利0.50元或者肯定每10股分5 股红股吗(注意: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分红范畴)?显然难以保证。
误区之三:市盈率高低就是风险的大小。认为市盈率高的比低的风险大的观点,几乎是一种“共识”,但这种认识也应根据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因为一方面, 市盈率是根据上年度(市盈率1)或上半年度(市盈率2)的经营业绩即每股收益来计算的, 是一个静态值。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市场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因此过于拘泥企业经营状况的“过去时”意义不大;另一方面,虽然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运作规范了很多,但有的地方特别是运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还有一定的距离,所披露信息的质量正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监管下逐渐提高,近期不就有不少看似低市盈率的公司,当问题被暴露或实在不能遮掩的情况下,市盈率一下就提高了的先例吗?
误区之四:市盈率高低就是择股的依据。根据市盈率作为择股的主要标准,恐怕是大多投资者一种基本思路,其实这也有待商榷。有的公司因为其行业与题材的特殊性(如高科技公司或有资产重组题材的公司),高企的市盈率蕴含了公司的高成长性,因此仍得到市场的首肯;有的公司市盈率并不表示一股股票的概念,而是包括“1+X”股份,如次新股的普遍市盈率较高,对这种高市盈率就应当予以宽容。但是,有些低市盈率的股票,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暗淡,加上没有实质性的重组举措,不能提供市场兴奋点,其低市盈率更多的只能说明公司属于典型的冷门股;还有公司因为业绩与股本的联系,长期以来要么“不分配”,要么每股几分钱的“意思意思”,这种股票,市盈率再低,也吸引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