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同德医院放射科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主要观察对象,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超声诊断,以手术追踪结果为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临床符合率。结果: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检出率较高。与超声诊断相比,CT诊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43-02
引言
急性腹部外伤主要有2种损伤类型,一是闭合性损伤,二是开放性损伤,其中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损伤[1]。闭合性腹部损伤发生后,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患者病情变化复杂、迅速,可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为此,及时对就诊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能够保证临床抢救效果。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T诊断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7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主要探讨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通过手术追踪确定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所在医院相关诊疗情况知情。本组47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8.93±2.52)岁。本组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5例,摔伤12例,高空坠落6例,其他4例。
1.2 排除标准[2]
本研究符合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及标准,病例排除标准为:(1)临床资料不全者;(2)非闭合性创伤者;(3)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4)合并严重心肺功能损伤者;(5)无法定监护人或家属者。
1.3 诊断方法
术前分别对本组47例患者行CT扫描及彩超检查,主要方法如下:①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常规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在屏气状态下开始进行扫描。主要参数:扫描参数120KV,250mA;矩阵512*512;螺距:3:1~3.5:1;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范围:从膈顶端位置向患者骨盆上段、耻骨进行常规扫描。本组患者CT检查时未服用造影剂,也未进行增强性扫描,部分患者需增加扫描层厚,增厚范围在3~8mm之间。②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患者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患者膀胱做适度充盈处理,在患者膀胱内注入500mL无菌性生理盐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0~5.0MHz,取仰卧位开展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腹腔情况。
1.4 观察指标
将手术追踪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超声诊断2种方法的疾病检出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分析和统计。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
手术追踪结果显示,本组47例患者中,单一肾损伤3例,胃肠道损伤5例,单一脾损伤5例,单一肝损伤10例,单一胰腺损伤3例,单一肾上腺损伤4例,多脏器复合损伤17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注:与超声诊断正确率相比,χ2=4.632,P=0.016。
3.讨论
急性腹部外伤是外科急诊工作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外力压迫或严重撞击所引起,可造成腹部脏器发生严重损伤。急性腹部外伤主要有2种损伤类型,一是闭合性损伤,二是开放性损伤,其中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损伤。闭合性腹部损伤发生后,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患者病情变化复杂、迅速,可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3]。及时对就诊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能够保证临床抢救效果。早期诊断腹部外伤,明确患者损伤情况,对制定诊疗措施、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权威文献[4]研究认为,腹部外伤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损伤程度、损伤范围等。术前为患者做出明确诊断,明确患者实际情况,可避免盲目手术,对制定手术方案发挥较强的指导作用,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诊断腹部外伤主要采用分CT及B超方法,超声检查虽然诊出率较高,但是仅能观察到患者腹部表面情况,无法对损伤情况、范围进行进一步确定,因此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尚存在较大局限性[5]。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其辅助下对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灶进行观察,可使病变程度更为清晰的显示出来,并观察到周围组织情况,为医师确定损伤程度及损伤类型性质能够提供科学依据[6]。通过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灶位置、疾病程度。
本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均分别接受CT及B超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说明多层螺旋CT、超声检查方法均能够准确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但是,与超声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检出率较高,能够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虽然如此,本组47例患者在行CT诊断过程中,仍有4例患者发生诊断错误现象(漏诊及误诊),分别为胃肠道损伤、单一肝损伤及多脏器复合损伤误诊,造成错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很多实质性脏器,如肝、肾、脾、胃等,均具有包膜,针对损伤程度较轻者,CT早期诊断往往表现不够显著。同时,脏器密度、形态无显著变化,早期诊断比较麻烦困难。②胰腺、肾上腺自身的解剖位置比较深,在对其进行CT断层分析时,由于其解剖形态不够规则,很容易发生CT诊断漏诊现象。③部分脏器空腔活动度范围较大,若未发现明显积液及出血表现,则不会呈现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从而很难确定具体损伤位置[7]。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在保证检出率的同时,能够对准确判断患者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价值高,对临床确定诊治方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根据多年经验认为,为充分减少CT漏诊和误诊率,要在检查过程中,保证常规扫描动作快速、准确,避免呼吸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苏州.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应用及价值探究[J].当代医学,2016,22(4):76-77.
[2]王群,赵富金,沈豪.腹部闭合性外伤致小肠损伤的CT早期表现[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240-1241.
[3]夏文骞,赵伟国,孟兆臣.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5,30(5):571-574.
[4]黄小求.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5):79-80.
[5]李鸥.超声和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价值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12):1908-1909.
[6]徐飞.16层螺旋CT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36-1838.
[7]易建玮,康强.CT增强扫描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9):1707-1709.
论文作者:薛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腹部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外伤论文; 超声论文; 螺旋论文; 脏器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