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疗效评价论文_唐梅红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皮肤病防治站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站接受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52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均在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修复术以及清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肉芽覆盖及性质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且改善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给予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综合治疗(中药外敷、清创修复等)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常规修复;清创;麻风病足底溃疡

在麻风病中,足底溃疡属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畸残的情况[1]。若临床未对足底溃疡进行及时的处理,或处理方式不得当,极易引发感染,进而破坏深部骨质,严重可导致患者截肢。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通过对坏死组织取出,对神经营养状况进行改善,对创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等措施进行治疗。我站为探究不同的治疗方式用于麻风病足底溃疡治疗的效果,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我站接受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52例(2013.3-2016.2)选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6例患者为一组。本次研究将存在糖尿病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存在严重感染情况的患者;存在溃疡恶性病变的患者;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

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与7例;年龄为(45-70)岁,平均年龄为(52.67±2.06)岁;溃疡处共有40处,其中复杂性溃疡21处,单纯性溃疡19处;根据麻风类型分为15例少菌型麻风患者,11例多菌型麻风患者。

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43-70)岁,平均年龄为(52.07±2.26)岁;溃疡处共有38处,其中复杂性溃疡20处,单纯性溃疡18处;根据麻风类型分为17例少菌型麻风患者,9例多菌型麻风患者。

将上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修复术及清创治疗,为患者开展手术前,对足部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浸泡,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对溃疡基底坏死部位以及周边角化的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对局部使用刀片进行扫刮直至有点状出血出现,用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对溃疡处进行清洗,使用纱布进行包扎。术后应给予为期3天的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的情况,则应给予一周的抗感染治疗。术后每周为患者换一次药,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术后为患者准备防护鞋,对患者清创的溃疡部位进行包扎,包扎过程中注意力度的松紧,完成上述操作后为患者准备硬底、垫软、宽松、高绑的鞋子;取100克当归、白芨、乳香、败酱草、金钱草、红花及夏枯草等,15克食盐,用2000毫升水煎煮,取1000毫升药汁浸泡纱布对创面进行外敷或填塞,一天一次。给予患者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采用下肢慢性溃疡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进行评估,溃疡面完全愈合为0分;溃疡面呈红色且肉芽对创面覆盖面积在76%以上为1分;创面紫暗,肉芽对创面覆盖面积在51%以上,75%以下为2分;创面苍白,肉芽对创面覆盖的面积在50%以下,26%以上为3分;肉芽对创面覆盖面积在25%以下为4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为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用P<0.05,代表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以及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且降幅较对照组大,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麻风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下肢溃疡,足部麻木、感染、皲裂以及溃疡等均为疾病常见的症状[2]。溃疡可对患者的关节各层组织以及皮肤等产生影响,疾病发展严重可引发患者出现骨缺失或全足坏疽的情况,增加患者截肢的概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

常规清创及修复术可以对溃疡部位进行有效的清除,经过术后抗感染治疗以及及时的换药处理,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3]。但是单纯给予患者该项治疗的疗效欠佳。

祖国医学将麻风病足划分于“镰疮”的范畴内,认为脉络痹阻,局部的血气运行受阻,气血瘀滞及湿热下注是导致疾病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常以活血生肌、清热利湿及通筋活络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4]。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方中的败酱草与地丁草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于外敷可以直接发挥灭菌与杀菌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收敛作用。中药药方中存在黏液质、多盐类以及糖类等成分,可对神经血管的营养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对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对组织的抗感染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组织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帮助溃疡面的愈合[5]。将药方中的药材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清热散结、生肌敛疮、活血舒筋及排脓消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愈合,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使用防护鞋可以对创面进行保护,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经综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与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马焕玲,陈集敏,杜群英,等. 麻风足底溃疡15例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7):455-456.

[2]伍爱金,游勇,佟根,等. 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J]. 北方药学,2016,13(6):175-176.

[3]张位惠,刘绍荣. 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手术护理与心理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14,36(1):61-62.

[4]张满丽. 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130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96-497.

[5]窦菲. 麻风足底溃疡的预防与自我康复护理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9):182-183.

论文作者:唐梅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法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疗效评价论文_唐梅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