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_傅睿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_傅睿

傅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所研究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血流动力、血液流变等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已研制出多种成药,并投入临床使用,为治疗糖尿病、心血管以及肝硬化等疾病提供了药物支持,并且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相关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类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便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19-01

1.前言

活血化瘀的治疗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中药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传统的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更为注重分析人体机制内的血、气、津液情况,血瘀、气滞、痰湿均是导致人体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血瘀症则是在寒凝、火热、气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引发血行不畅所产生的一种疾病。因此,活血化瘀类药物的研究具有十分可观的使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2.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情况

2.1 具有调节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微循环主要是指微动静脉间微血管血液的循环,微循环障碍是血瘀患者的常见表现,血瘀与微循环障碍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因此,微循环的相关研究手段也逐渐成为研究活血化瘀类药物药理作用的重要方法。比如,郑楚等采用散瘀活血颗粒进行动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类药物具有抑制肠系膜动脉管径变小、流速减慢等作用;裴瑾等在实验中使用桃仁油,通过显微镜发现,该类药物能够扩张耳廓部位微动脉、提高毛细血管的开放率等作用[1]。

2.2 有助于血流动力改善的作用

血瘀类疾病多由血流动力产生异常所引起,改善人体血流动力的主要方法有:扩张血管、提升血流量、调节心功能等。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具有促使血液循环和正常运行的功效。当前,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从控制心肌耗氧、扩张冠脉入手,大部分活血化瘀类药物均有提升冠脉流量、增加心肌血流量功效,因此,活血化瘀类药物对治疗心绞痛以及冠心病等疾病效果显著。比如,俞云等研究者通过给予心灵安,发现该药物能够提升实验动物的CBF和CO;于震等研究者通过提取人参以及红花中物质,并将所提取物质配伍后进行实验,发现该类药物能够提升模型犬内压(左心室)上升率,同时,具有减少舒张末压以及冠脉阻力的作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有助于血液流变改善的作用

血瘀和血液停积紧密相关,基于对人体血液流变及循环的分析得知,血瘀证的主要引发机制为:血液流变产生异常或者血液循环产生障碍。活血化瘀类中药通常都具有改善血液状态的功效,比如,改善浓、凝、黏、聚等。当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仪器的不断出现,均为将血液流变理论应用于活血化瘀药物分析中创造了条件。比如,裴瑾等研究者将桃仁油应用于大鼠实验中,并使用血凝仪测量纤维的蛋白原情况,使用流变仪测量血液流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桃仁油类药物能够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控制红细胞积压等作用[3]。

2.4 具有抵抗血栓的作用

由于血瘀患者的血液具有黏、浓、缓慢的特点,因此,血小板比较容易黏着于血管内膜的损伤部位,最终引发血栓。近年来,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该类疾病通常伴有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症状,因此,研究活血化瘀类药物的抗血栓功效及应用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当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王琳琳等采用赤芍总苷进行实验,通过监测实验大鼠血液流变情况发现:该类药物能够控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汇集、控制全血黏度等作用,进而减少或者避免生成血栓[4]。

2.5 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和粥样硬化的作用

粥样硬化属于引发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一种机制,该类疾病属于多发病,也是常见病的一种,而冠状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肌缺血的主要诱因,因此,积极探讨活血化瘀药物所具有的降血压、降血糖以及降血脂功效意义深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和粥样硬化的作用。比如,余追等研究者采用当归能够缩小主动脉中斑块面积的作用;魏领地等研究者采用抗栓胶囊(丹参、当归、壁虎、僵蚕等复方制剂)进行实验,该类药物具有抗血栓、扩张实验动物耳廓部位动静脉的作用。

2.6 其他药理作用

(1)王平等采用活血化瘀药膏对患者进行治疗,发现该种药物具有抗炎和改善损伤软组织的作用。(2)对于良性组织增生,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对胶原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其快速分解,最终抑制组织产生异常增生症状。(3)于明薇等研究者采用化瘀丸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药物可抑制肿瘤快速生长的作用。(4)促进子宫部位平滑肌的收缩:用于调经活血的诸多药物可增加子宫节律及收缩力。陈芳等研究者采用白芍、川芎等药物实验证实了这一点。(5)镇痛作用:刘凯等采用具有镇痛功效的乌藤胶囊进行实验发现,该种药物对提升物理刺激性痛阈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活血化瘀类药物还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有正气和祛邪的双重功效,能够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活血化瘀类中药得以广泛应用。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发现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作用也越来越具体,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活血化瘀类药物包含单味中药、复方、单体化合物等多种类型,同时具有成分复杂的特性,当前,我国在分离该类药物的单体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些不足之处也是中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不断提升研究力度,以使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有林.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2(07):47.

[2]潘凯.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28-329.

[3]王景尚,黄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12):1501-1503.

[4]曾凡健.活血化瘀中药抗凝中药抗血栓的研究概况[J].医药前沿,2015,05(09):11-12.

论文作者:傅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_傅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