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价值
李 宁 戴艳军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其代表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他首次定义了异化消费的概念:“异化消费是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阿格尔认为,生态危机是异化消费直接导致的结果,异化消费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异化现象。树立文明的生态消费观,需要发扬阿格尔对异化消费的批判精神,坚决抵制过度消费、奢靡消费等异化消费现象,实现不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辩证地从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中获取经验,重视阿格尔在生态危机方面的警示意义,摒弃越消费越幸福的消费理念,坚持消费正义,促进人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关键词] 本·阿格尔;异化消费;生态正义;生态价值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本·阿格尔(Agger Ben)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生态学视域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揭示生态危机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以及如何克服人的消费异化等问题,构建了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这些理论建树奠定了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方案,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一、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异化消费的概念
1979年阿格尔在其代表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他首次定义了异化消费的概念:“异化消费是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1)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只能通过大量生产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过度生产出的大量产品资本家只能通过刺激消费来实现,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家通过刺激消费实现其扩大商品生产的目的,而扩大生产就必须以全社会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奢侈理念作为精神动力。事实上,消费者因不断被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所刺激,在购买商品时不再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成了不再为了获取商品使用价值的一种虚假的、非自愿的,甚至是被强迫的、被组织的需求,同时这种需求不断被刺激、被满足、被放大。一方面由于广告媒介的介入和延伸将需求和商品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另一方面,人们习惯于将消费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唯一来源,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异化消费。(2) 包庆德:《评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这种高生产和高消费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质量构成威胁。消费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开始蔓延,人们消费水平日益膨胀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范围。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渗透下,人们衡量幸福的标准定位于消费的数量,人们从消费中获取满足感,替代了以往的生产活动。当消费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这种病态的消费理念就开始慢慢地腐蚀人的灵魂,从而消费再多也难以感到安心与快乐,反而愈发地不安与彷徨。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已经导致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并远远超越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同时,受资本家鼓吹的消费至上的原则诱使人们为了享受消费而拼命工作,拼命在消费中体味幸福和快乐。因此,不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加重自然界的负担,不但引发生态危机,而且造成人的异化。正如阿格尔所指出的:“如今的危机趋势从生产领域转入消费领域,生态危机已经取代经济危机。”(3)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页。 阿格尔提出的异化消费理论,是面对自然资源体系的结构性破坏和对生态系统功能性侵害而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在阿格尔看来,如今的资本主义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异化消费现象,异化消费导致奢靡消费,客观上造成生态危机,异化消费脱离人的真正需要,人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不仅扭曲了人的幸福观,而且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旅游业发展水平各指标中与机场关联度最大的是旅游外汇收入。首先,旅游外汇收入代表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带动机场建设的最大原因;其次,旅游外汇收入相对于国内旅游收入往往更能体现某一地区或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程度,旅游外汇收入越高代表该旅游目的地具有更加广泛的知名度,具备吸引更远游客到来的能力。在单一指标关联中,与旅游外汇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机场密度,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区域内的机场数量。
(二)异化消费的根源及本质
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受时代的影响,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异化消费理论进行专门的论述,但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这两个概念对阿格尔研究“异化消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本应该由劳动者支配的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都是异己的、与人对抗的商品。
阿格尔认为,生态危机是异化消费直接导致的结果,异化消费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异化现象,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社会政治根源。在阿格尔看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采取“异化消费”的方式维护其存在的合理性,以此消除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资本主义这种高生产、高消费的生产方式,不但引起了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后果不仅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且制约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在阿格尔看来,进入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时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具体表现在,消费被资本家所操纵,是资本家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资本主义通过操控、组织人们的“虚假需要”,诱使人们无度、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以过度生产为基础,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而“过度生产”必然会超出地球的承载力,从而造成生态和环境问题,造成生态危机。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资本家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危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自我的迷失,引发了自我危机的开始。阿格尔认为,对于在异化劳动制度中的工人而言,无休止的消费被作为工人排遣的唯一目的,生态危机的趋势使工业经济经历一个缩减商品的过程,工人也许最初会表现出失落感,但最终会放弃作为不适当地“逃避”异化劳动的手段的异化消费,即工人的失落感最终会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5)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三)异化消费的后果及摆脱
在阿格尔那里,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和维护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必然促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身生产规模,同时资本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崇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不断渗入消费文化和消费的生存方式中,逐渐控制人的内心;另一方面,阿格尔认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所形成的“劳动——闲暇二元论”是造成异化消费的终极原因。也就是说,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在精密的机械化机器中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只需要配合好机器,用不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这种缺乏创造力和全部出卖自己的过程是个单调而乏味的过程。(4) 李宁、戴艳军:《从异化到回归——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价值》,《学术论坛》2016年第9期。 久而久之,人们在机械化地劳动中享受不到快乐,体味不到劳动的意义。但是,人生来就是追求自由的,在这种追求的驱动下人们被迫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劳动之外的消费领域中放松以获得创造性和自由,找寻人生的意义;人们为了弥补劳动过程中的异化,通过消费受广告操纵的商品来体验自由和幸福,这样一来,以消费获取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便是人们在整个消费过程中被异化了。异化消费行为不但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扭曲了人的本性,是一种危害生态、造成人异化的消费。
关于如何摆脱异化消费,阿格尔认为人们因为异化消费,由此引发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这样进一步发展即造成一种“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即对资本主义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商品的能力失望,开始转变自己原来的期待,对物质资源的满足前景开始有了正确的评价。在阿格尔看来,这种“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具有颠覆性质和革命的意义,让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物质需求,并将其引向精神和文化的领域,改变人们过度奢侈的异化消费状态,使人的满足由消耗性、粗放型消费活动转向创造性、经营型生产活动。阿格尔重塑简朴精神,提倡一种简朴的生活,甚至推崇一种新的禁欲主义,设想人们不是从广告为媒介的无度的消费中得到满足,而是从非异化的、创造性的劳动中得到满足。他还指出,“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可以通过“分散化、非官僚化”为特征的“稳态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生活方式的调整。阿格尔认为,通过“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生产模式可以限制工业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以致环境破坏受到抑制,保护环境不受破坏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6)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00页。
二、生态消费观念缺失与我国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异化消费理论是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现实的一种反映和回应,其提出的生产和消费合理化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构想,并试图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阿格尔独到的见解,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危机理论,创立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消费、奢靡消费等异化消费现象,这是由追求经济利益的迫切性所导致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生态教育的缺失,以及忽略对正确生态消费观念的引导。目前我国生态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生态消费观念的缺失,首先反映在生态教育内容上,没有必要的生态环境素质,何谈生态消费观念的提高。教育部虽然将环境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但以环境为背景的生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内容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认知度,尤其是缺乏系统的生态观念以及理论体系。日常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注重心理疏导和学习帮扶,生态意识尚处于自发阶段,生态教育认知和生态环保意识都有待提高;其次表现在没有将提高生态环境素质作为学生必备素质列入学校的培养目标,生态教育没有形成连贯而系统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真正诠释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与破坏性;再次生态教学内容滞后枯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理解程度,生态教育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分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因缺少生态意识往往割裂了生态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与身边实际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联起来,一方面受制于生态环境知识相关师资的缺乏,另一方面受制于生态知识教材的短缺。因此,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常常是作打扫卫生或捡拾垃圾的表面文章,正确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消费观念还没有破题。
(二)生态教育没有纳入教育内容体系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特殊阶段,受经济利益的影响,生态教育在我国的推行要比西方发达国家遇到的阻力更大。目前,我国生态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没有应有的地位,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框架逐步凸显。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完全领悟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战略的深刻内涵,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万物“不和谐共生”的后果。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再次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执着态度,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和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反思而做出的正确选择。然而,我国生态教育没有与国家战略思想同步,生态教育没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和任务,社会公众缺乏应有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约束,以及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和检讨。建立生态文明社会,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不断增强,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社会。
在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入歌词优美、具有正能量、具有学习价值的歌曲,最好是能与古典文化贴近的流行音乐。以歌曲《但愿人长久》为例,其改编自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词亦为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作为歌曲的歌词,将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蕴融入到了时下较为受学生欢迎的流行歌曲中,赏析的时候再配以相思望月的意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生态教育没有建立对应的教育机制
生态教育的状态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实施,应多渠道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只有积极投身于生态消费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充实生态消费内涵,实现生态消费理念的升华。生态消费并不主张降低消费水平,它依靠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抉择来满足消费者自身的生态需要,这也是树立生态消费的难点所在。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至于它消费多少或者消费什么完全由个人或家庭决定,别人是无权干涉的,或者说究竟消费多少、怎样消费才是理性的,也是很难给予量化的。所以说,生态消费是全民的消费实践行为,生态消费倡导每个人保持日常生态文明行为的常态化、常识化,从不浪费粮食、节约用纸到过时衣服的再利用再到企业的“节能减排”等消费中都做到和谐理性消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事实表明,幸福与否与消费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消费者的奢侈消费反而异化了人的真实需要,表现出的只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需要。”(8) 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毕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三、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当代生态价值启示
阿格尔认为,摒弃异化消费就是要建构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要提倡重新培育清教徒式的简朴生活,而是要调整人们对好生活的性质和质量的看法。事实上,消费主义一旦在中国盛行,不但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消解人的主体性,而且必然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浪费,甚至危害生态环境,从而最终祸及中国人的生存质量和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从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中获取经验,重视阿格尔在生态危机方面的警示意义,摒弃越消费越幸福的消费理念,坚持消费正义,促进人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两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一)弘扬生态正义教育,抵制异化消费行为
正确的生态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对其长期规划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生态教育将生态消费观念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从而改变异化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接受文明的生态消费方式。
生态消费将人的生活方式纳入大生态系统之中,要求人的消费行为要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接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检验。首先,人类应该反省过去的种种“发明创造”,那些过去看似非常不错的产品,从维护生态的角度看则应该被摈弃。如一次性产品,图一时的方便,与生态利益发生矛盾,长此以往,必然会超越自然的承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改变原来的消费习惯,主动购买环保商品、可循环使用商品,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拒绝商品过度包装,做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其次,消费者应注重商品的核心价值而忽略其附加价值。那些利用华丽外表包装误导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其过度的、奢侈的包装只是给商品增加了些许的附加值,对大自然却是一种负担。在生态危机愈益严峻的今天,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理性。尽管有些生产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不利于生态保护,从生态理性上审视,就是没有价值的而且是应该受到约束的。再次,倡导理性消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靡浪费,提倡物质生活节俭,注重精神的富足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对于废旧物品,尽量做到循环使用,将自己不再需要的且有价值的东西,或无偿转让他人、或以物易物或以低廉价格与他人分享或交换,实现消费行为与生态消费观念的契合。
生态消费观是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异化消费观念的根本否定,它的实质是摒弃异化消费,提倡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满足人类自身生存与正常需要的消费。生态消费超越异化消费价值在于:生态消费鼓励人们消费,反对让人类的消费欲望休眠,它强调的是消费满足人类正常的而不是被异化了的需要,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异化消费背离了消费的基本功能,超越了人的正常需要,而生态消费则在满足人的正常需要的同时,提倡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相一致的消费模式,它的实质是要消除异化消费,从根本上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予以否定。倡导生态消费观的公众认为消费多未必就好,消费多并不意味着幸福,生态消费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没有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如果人类的消费都是建立在不断摧残生态和不断掠夺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终究有一天会看到资源枯竭,当人的生存环境无法修复后,人类将亲手断送自己的幸福。生态消费价值观所倡导的是一种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基础上的崭新的生活体验,它强调的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在自身享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文明,保持绿色消费,具备真正享受的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多方面享受,必备的就是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 可见,人类从消费中获得满足需要提升自身的素养,使自己具备“享受的能力”,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二)摈弃异化消费方式,崇尚生态消费理念
正确的生态教育所强调的是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将人们与休戚相关的环境相连接,了解所在地自然区域环境的承载力,警惕异化消费现象,追求生态正义,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观,寻求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减少不和谐、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现如今生态问题愈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困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摈弃异化消费观念,确立生态消费价值观势在必行。
泥巴和左小龙的第二次碰面还是在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事隔一年的现在。左小龙的摩托车停稳当以后,泥巴给了他一本书,书名叫《切·格瓦拉》,下面是大大的CHE。
(3)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草海主要污染物为Cd、Cr、Zn和Hg,且具有同源性,其中土法炼锌是主要的污染原因,尽管已经关闭了土法炼锌,但其污染物仍对草海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
(三)拓展生态教育渠道,践行生态消费行为
正确的生态观念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正确的生态观念需要教育、引导、培养。在这方面,我国生态教育还缺乏必要的途径和相应的渠道。首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互补共进的生态教育合力,缺乏家庭教育系统的支持,学校和社会的生态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生态教育缺乏理论引导和实践推动的积极配合,理论教育略显空洞,实践教育了无生气。如许多高校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活动流于形式,很多活动只是为了配合某些纪念日的应景之为,几张图片和几篇报道,活动就算成功举办了,而生态实践活动更是仅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调研,表面上看似热闹非常,但教育持久力不足;生态教育依赖的不仅仅是知性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教育者的情感教育,辅助采用多样化教育形式与方法,如专题讲座、实践考察、主题展览等。再次,生态教育方面的师资薄弱。由于整个社会的生态教育处于薄弱状态,因此相应的的教材和能够系统讲授生态教育课程的师资也呈缺失状态。最后,生态教育手段难以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缺乏对应的辅助力量,教育手段过于软弱。目前,我国生态教育基本上依靠教育教学单位,其他力量,像环保部门、企业、大众传媒及社会团体组织等的作用还发挥的不够。
树立生态消费理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数代人实实在在的努力。首先,要借助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杂志及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和谐消费,反对奢侈消费,将生态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利用现代网络媒介、自媒体等平台,定期发布生态消费理念方面的文章或评论,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态消费意识;全方位、多角度营造生态消费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意识,不断强化生态消费理念,让生态消费的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再次,以社区、单位为依托,开展以生态文明、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如低碳徒步走、环境保护日纪念、生态知识竞赛等生态实践活动,来影响消费者的价值选择和消费方式,提高生态消费教育的效果。最后,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生态纪念日等载体,定期开展生态消费知识讲座,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高生态消费认识。树立生态消费观,就是要求我们的消费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相一致,改变过度的、奢靡的、异化的消费行为,养成理性消费、和谐消费的习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注重生态道德养成,实现消费公平正义
生态道德也是环境道德,注重生态道德的养成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消费水平提高与生态平衡的矛盾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消费观。(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8页。 什么样的消费是道德的,什么样的消费是不道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评判的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具体的消费活动只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才可能有合理性的评判尺度,单纯地抽象地谈论消费合理性是片面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历史背景下,生存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为确立“有利于人”的合理性尺度奠定了现实基础。所谓“有利于人”,指的是不仅有利于人的生存需要,而且有利于人的发展需要;不仅有利于人的近期生存和发展目标,而且有利于人的远期生存与发展目标。如果说某一种消费阻碍了人的生存与发展,那么这种消费活动就是不应该提倡的,就是不道德的。
坚持正义观的价值尺度,就是以正义作为消费活动的考察维度,通过公平、和谐、适度、文明的消费,实现生态消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义是人类最高品质的现实体现,其实质是把人的尊严、发展、自我实现的价值作为人的根本。消费正义就是将正义作为消费的伦理尺度,即以正义观的价值视野对人类的消费活动进行合理性和目的性的理性审视,从而建立起合乎人性的消费理念,以此约制人们的消费活动,确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使消费趋向正义。正义是对异化的否定,异化消费中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所表现的依附性、非独立性甚至人格缺失等正是阻碍了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发展,实现消费正义正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涵义,对异化消费等社会现象作出历史性反思,也是完善社会治理,构筑正义精神并鼓励人类为追求正义、追求真理而实践的现实之路。
小说《斗破苍穹》,主人公萧炎,从一开始的“废柴”,到最后肩负起家族复兴的重担,并逐步走向大陆巅峰,成为天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令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那就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小说本身所体现的精神与内涵,是一个属于不断奋斗的历史,是一段不断前行的历史。主人公有着绝强的性格,永不言败的精神,一路闯荡,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树立文明的生态消费观,需要发扬阿格尔对异化消费的批判精神,认真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坚决抵制过度消费、奢靡消费等异化消费现象,实现不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由于受时代的限制,阿格尔并没有认识到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于异化消费,而在于造成异化消费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但其对异化消费的批判、对消费方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收稿日期: 2018-11-28
作者简介: 李 宁,女,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
戴艳军,女,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145[2019]08-0131-05
(责任编辑:栾晓平)
标签:本·阿格尔论文; 异化消费论文; 生态正义论文; 生态价值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大连外国语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