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新进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从而提高我国的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后浇带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中裂缝的产生与施工周期,并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环境,保证人们建筑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后浇带技术
1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功能作用
1.1解决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形成的裂缝裂纹
施工过程中天气的变化会使得建筑结构因温差的影响而产生结构性收缩膨胀,现今我国多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建筑结构,浇筑过程通常在低温条件下完成,而混凝土易受温度的影响,气温升高时混凝土内部的由于气温升高会产生向外的挤压力,当挤压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痕。过去施工人员一般采取设置伸缩缝来解决裂缝问题,但设置伸缩缝加大了施工队伍的施工难度。建筑施工后进行后浇带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降低了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1.2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
后浇带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建筑结构因温差形成的裂缝问题,另一方面它用以解决裙房结构和裙房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目前在高层建筑和裙房设置后浇带是十分必要的。整个设计中,基础设计是一个整体,但是需要了解建筑地基的重力会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地基沉降量求得两者各自的后浇带浇筑时间。无论裙房结构定型与否都需要在设计后浇带前测算沉降度,核对整个裙房的结构和基础强度。这些计算工作需要建筑企业安排专门的设计人员来完成,一般情况要按照建筑结构主楼施工,裙房施工,后浇带施工的施工顺序施工。
2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
2.1对施工宽度与施工间距的把握
为了保证建筑有一个较好的整体性,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宽度、间距进行保障。现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关于建筑的整体性可以说不超过22层楼高度的楼板以及基础,在施工中如果楼层出现存在着一些受力效应的钢筋时,需要其进行切断,从而保证建筑在施工时的安全性。在对受力钢筋进行切割时,需要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焊接处理,从而避免建筑的两端出现下垂弯曲现象。对于施工宽度在要7m左右,后浇带的间距需要根据建筑的对应图纸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根据当地施工的设计情况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2.2选择合理的浇筑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在进行后浇带断面选择时,要选择后浇带与切面一致的形式进行施工,从而减少在建筑发生形变,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裂缝问题。此外,在对建筑选择浇筑时间时一般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2个月左右,在浇筑的部分沉降之后再进行建筑工作,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
2.3对于后浇带施工的位置以及材料的选择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混凝土构建中受力最小的部门进行浇筑,从而避免一些在浇筑时出现建筑变形弯曲等现象。在进行浇筑工作时要选择适当的材料,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问题。首先,要将裂缝进行清理,再里面的积水排出,同时还要保证后浇带构件表面要有着一定的湿度,将使用无收缩性的微膨混凝土进行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井后浇带中预设模版与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工作时,要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做好浇筑领域的试验模版工作,并在设计图纸上将浇筑工作完成。在建筑浇筑时,需要对建筑的钢丝网的模版进行试验,将模版形成一个统一均匀的钢丝网格结构,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模版的稳定性,只有这样在建筑浇筑时,才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问题。
2.4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垂直施工不同于混凝土的浇筑,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完成处置施工混凝土浇筑之后,如果出现凝状混凝土,要及时使用压力水冲洗直至混凝土出现骨料停止。冲洗过程要及时,因此为了避免错过最佳冲洗时间,设计人员设计施工图纸时,对可能出现冲洗的问题进行预测,并预设时间,同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工作,确保冲洗工作的及时性。
2.5控制后浇带施工温度
新老砼结合良好,要求后浇带施工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浇筑工序。据资料数据显示,最适合的进行浇筑工作温度为 10℃,即最佳施工时间应选择早晨或者晚上,以防止施工部位因温度过高造成的干裂。
3后浇带施工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如果后浇带施工不当,很容易带来裂缝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建筑事故。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该项技术的实施; 第二,对后浇带进行接缝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首先,在接缝处装上堵头板和凸条。部分施工单位采用了堵头板,留出自然的斜坡槎,往往给施工技术的顺利开展带来困难。如混凝土的密实度发生了变化,促使混凝土的浇捣存在困难,难以达到设计施工要求等。如果上述事故发生在地下室的地板上,则( 会造成后期的渗水事故发生; 第三,在浇筑混凝土的阶段,由于混凝土表面砂石等清理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混凝土的干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 24 小时以上的湿润状况,就会造成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发生差异,增加了后浇带两侧渗水风险,最终导致裂缝出现; 第四,后浇带先浇混凝土的四周和局部进行围栏防护覆盖工作时,由于钢筋污染现象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为了防止人为踩踏,部分施工人员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加设防护栏,导致钢筋水泥乱摆放、钢筋踩踏折弯的情况; 第五,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没有采用无收缩技术进行微膨胀剂的添加,而是采用了普通混凝土的拌合,替代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这样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混凝土用量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建筑工程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威胁到交付使用质量。
结束语
新时期,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墙、梁、底板等位置的施工缝预留问题,能够在完成内部收缩之后浇捣混凝土,同时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主次楼沉降差、混凝土凝结、开裂等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兔裂缝的出现,将整个施工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达标,推动工程建筑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锦涛.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A]..《同行》2015年9月(下)[C].:,2015:1.
[2]王家录.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作用与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3:110.
[3]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9:132-133.
[4]齐亮.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66.
[5]王海旭.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188.
论文作者:殷增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