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财富管理产品年收入排名_银行论文

2005年财富管理产品年收入排名_银行论文

2005年理财产品年度收益排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财产品论文,收益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最繁忙的一年,是中国金融业与世界接轨的关键一年,也是各中资银行大力发展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展零售业务的一年。在各项零售业务的开展中,生意最红火的当数理财产品市场。在投资者的热力追捧中,2005年的理财市场,人气十足,表现为资金规模大、投资品种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收益率水涨船高。

据麦肯锡的调查资料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2005年,中国理财市场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增长到57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突飞猛进。这一庞大的资金规模,成为各中外资银行争食理财品市场的原动力。

年度收益系数排名

由于中国的理财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是以购买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替代同期同币种的定期存款,因此,他们更加关心,与存款相比,哪个理财产品能为他们带来更丰厚的收益。收益系数(产品的年收益率与同期同币种存款的年利率的比值),反映的就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同期同币种存款利息的比。按照这个系数,我们将2005年的固定收益产品进行了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中信银行发售的第四期港币产品,投资期限1年,投资收益是递增型的,前六个月年收益率为2.68%,后六个月为3.18%。在产品发售时,一年期港币的存款利息为0.5%,因此,这款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当于存款5.86倍的投资收益,成为2005年与存款相比,最值得投资的一款理财产品。

从收益系数排名前50位的产品中,我们发现,收益系数较高的产品,发售期基本集中在上半年。这是由于人民银行在2005年先后5次上调外币存款利息,并且上调幅度较大。2005年2月份,美元3个月定期存款利息是0.625%,半年期利息是0.875%,1年期利息是1.25%。而到了2005年10月,这三个利息分别为2.25%、2.375%和2.5%,比年初大幅增长,尤其是3个月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比年初扩大了3.6倍。港币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定期存款利息也从年初的0.05%、0.1%和0.5%上升到2.125%、2.25%和2.375%。因此,虽然年初发售的理财产品与年末相比,收益率并不是最高,但是由于同期同币种的定期存款利息较低,因此收益系数就高。

以中信银行的美元产品为例,4月份发售的半年期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为3.05%,当时6个月美元的定期存款利率为0.75%,因此产品的收益系数为4.07,排在第9位。而中信银行10月底发售的半年期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为4.18%,比4月份同一产品的收益率高113个点,但是由于10月份银行半年期美元存款的利率为2.5%,因此收益系数仅为1.67,排在第141位。

2005年,蜂拥而至的外资银行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理财市场的大跃进。表现在居民对理财服务的需求和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最大程度的接受,表现在理财产品紧随世界经济的发展锐意创新,表现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中国的理财市场更加规范和更加与世界理财市场接轨。

同时,2005年的理财市场也暴露了中国理财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缺憾。与各大银行在大城市建立的理财中心相比,与各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各种创新产品相比,中国的理财市场尚缺乏优质的综合理财产品、优质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的顾问技能。与国外发达的理财市场相比,我们的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多是“通用”的解决方案,各银行的理财师都是依附于某种金融机构,站在推广产品的角度来为客户提供建议,而不能真正为投资者提供综合的理财建议。

固定收益产品排名表(前十名)

产品名称

投资 预期年

同期同币种定 收益 名次

期限(月) 收益率(%) 期存款率(%) 系数

中信第四期港币12 2.68/3.18 0.5 5.860

1

兴业港利丰十期港币243.10.625 4.960

2

工行“金双喜”十期港币12 2.2/2.3/2.4/2.5

0.5 4.700

3

兴业港利丰九期港币242.80.625 4.480

4

招行“外汇通”19号港币12 1.75/2/2.25/2.5

0.5 4.250

5

中信第四期美元12 3.35/3.85 0.875 4.110

6

兴业汇利灵十期美元 63.080.75 4.107

7

中行汇聚宝0504A“ 6 2.9/3.2

0.75 4.100

8

美元期限可变”

中信第五期美元 63.050.75 4.067

9

中信第四期美元 63.050.75 4.067 10

人民币理财的冰河时期

与外币理财相比,2005年的人民币理财市场比较惨淡。表现在人民币理财品种少,理财收益率较同期存款利息优势不大。从我们的收益率系数计算的结果看,排在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系数后十名的理财产品有八款是人民币产品。其中,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仅为2.72%,比同期的存款利息只高2个点,基本相当于定期存款。

最初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在由光大等一些中小银行推出后,由于收益率比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丰厚,并且风险小,一直受到投资者们的追捧。但是在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类似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后,银监会为了保证老百姓理财资金的安全和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稳定,明确规定,人民币理财资金仅限于投向银行间拆借市场、央行票据和债券等。在2005年的3月17日,央行又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有1.62%下调至0.99%。对资金投向的限定,和超额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得大量资金涌入银行间债市和央行票据市场,导致这一市场的资金供过于求,央行票据、金融债、国债等品种利率水平随之大幅降低,人民币理财从此陷入低迷期。许多银行的专业理财师也表示,投资者对人民币理财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市场上缺乏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有人民币理财产品出来,即使收益率不是很高,也会被一抢而空。据了解,光大银行在年底推出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单一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是限量发售,仅为答谢老客户,没有大面积进行销售。

寻找我们的差距

理财,远不止对理财产品、基金、证券的投资;理财师,应该像医生、会计师、律师一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专门为个人提供包括储蓄、保险、投资计划、风险管理、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管理等全面的服务,满足客户长期的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这是在国际上发达的理财市场中,人们可以享受的服务,但是在中国,我们还差的很远。

硬件上,银行所能提供的理财产品仅限于自己开发的理财产品、代售的保险、基金和债券,而对人们非常关心的税务、退休计划、遗产管理等方面还未涉及。软件上,专业的、有一定市场经验的注册财务策划师、注册理财规划师和特许财富管理师在中国还非常缺乏,现有的人力资源仅能满足对少部分高端人群的服务。虽然大批的专业人才正在培养当中,但是要在中国的理财市场上形成一股中坚力量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在这种软硬件匮乏的情况下,要发展国内的理财市场,中、外资银行努力进行理财创新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理财服务。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理财服务范围,根据客户需求,将风险种类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尽管银行还无法为客户在税务、退休福利计划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但仍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定期组织专家咨询的方式,就投资者关心的、银行并不涉及的资金问题给予解答,这样做既体现了银行对客户的周到服务,又有利于提升客户的金融、税务知识,便于银行其他服务的开展。

尽管国内居民理财需求高涨,但作为第三方代客理财的理财师仍未被大众所接受,第三方代客理财服务也并未普及,人们依然主要依靠银行的理财分析师提供理财建议,这正是银行确立自己在理财市场主导地位、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良机。银行大可对原有具备一定金融知识和市场经验的理财师进行财税、投资方面的知识补充,“充电”后的理财师也是最快可以进入服务角色的最有效资源。正如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所说:“在理财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是:40%靠产品,60%靠服务”。

中国的理财市场要突破现有的水平,向国际化的理财市场靠拢,就一定要培养专业的理财师队伍,建立独立理财机构。个人理财专家,中大君融投资顾问公司毛丹平博士预测,在未来银行和独立理财机构的分工将逐步明确,银行更多的为中产家庭提供了大众化的理财服务,而独立理财机构为更为高端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服务。

人民币理财,创新是惟一出路

货币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使得人民币理财收益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但是本币理财的储备资金远比外币资金雄厚,市场需求也更为迫切。如何开发和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光大银行率先推出了与外汇挂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利用美联储升息,外币产品收益节节走高,拉动人民币理财收益。

这种新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部以人民币做投资,在理财结束后银行用美元(或人民币)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收益。这种方式是将人民币资金预先折算成美元,并以外币理财模式运作,这中做法涉及到结售汇管理规定。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A+”计划就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另一种做法则是采用人民币加美元的方式进行投资,理财收益也分别以人民币和美元对应支付,这种方式不涉及结售汇规定,只是以外币理财来争取双币组合理财收益。民生银行的人民币非凡理财就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在这两种理财模式中,理财收益率多为与黄金价格、欧元对美元汇率挂钩的浮动收益率。这种收益模式,旨在利用外币理财收益的攀升拉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当然,也会增加一定的理财风险。

从本质上而言,新型的人民币理财仅为金融工具组合上的创新,人民币和外币依然要分别管理和运作于不同市场。依靠外币理财市场的繁荣带动本币理财的汇报率,应该不是解决我国人民币理财市场的惟一和根本方法,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拓宽人民币理财的有效投资途径,不断开发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才是挽救人民币理财市场的关键。

2005年理财产品市场点评

宏观一:美联储不断加息,理财收益水涨船高

在对2005年理财产品的梳理中,我们注意到,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一年中排名稳步攀升。以美元产品为例,1年、6个月和3个月产品的最高收益率都集中在10月份以后发售的产品中,此时,正是美联储连续第13次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达到近4年半来的最高值。随着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水涨船高,其中主力品种1年期美元产品,从年初的3%左右一路飙升,到年底已经超过4.5%,足足上升了150点。外币理财形成了比人民币理财更具诱惑力的市场。

我们对美元不同期限产品进行了收益率排名,一年期美元最高收益率是交通银行11月发售的“得利宝”美元系列,年收益率为4.65。收益率排在前五位的其他1年期美元产品也都是10月份之后发售的,收益率均保持在4%以上。招商银行12月中旬发售的47号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为4.7%,成为收益率最高的6个月美元产品。收益率排在第一位的3个月美元理财产品是交通银行11月发售的“得利宝”3个月期美元,收益率达到4.05,其他排在前五位的3个月美元产品中有3款都是招商银行的“外汇通”系列。

宏观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将亚洲货币“拉进”中国理财市场

2005年7月,人民币取消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这一改革,为银行提供了推出理财新品的契机。与亚洲外币挂钩的美元理财产品就是汇率制度改革不久,东亚银行推出的。产品以新加坡元、日元和韩元这三只主要亚洲货币一年内对美元的升幅来确定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升值幅度越大,产品的最终收益就越高。这三个国家,与中国经济结构相似,都是依靠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增长。为了增加出口竞争力,势必要压低本国币值,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作为他们的强大贸易竞争者,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逐步升值,也意味着他们的货币可以小幅升值,以缓解升值压力,同时,仍然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

新加坡元、日元和韩元在2004、2005两年中与人民币始终保持着较大的正相关性,因此,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三种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情况,进而影响这一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3%,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师乔纳森·安德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上升3%到3.5%,同时,他也预计到2006年底,美元对日元将贬值15%左右,如果日元走强,韩元、新加坡元也会跟着走强。到目前为止,产品中的新加坡元和韩元的升值幅度都达到4%以上,日元在加息的预期下,2006年汇率也会有所上升。在未来的三个季度,如果情况真如东亚银行和乔纳森·安德森所预计的,那么产品的收益是非常喜人的。

这款与亚洲外币挂钩的美元产品仍然是典型的汇率型产品,但是它紧随汇率改革的步伐,利用国际汇市的变化,对传统的汇率产品进行了创新。

中观一:浮动收益产品与时俱进

2005年见证了外资银行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绝对实力。荷兰银行的“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石油—黄金挂钩结构性存款”、“标准普尔/荷银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渣打银行的“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汇丰银行的“价幅累积”“汇率触发”型产品;东亚银行的“与亚洲一篮子货币挂钩”结构性产品等等,让我国居民开了眼界。这些产品因结构新颖,收益率较高,品牌形象好,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如果说外资银行的新品研发是浮动收益理财市场的先锋队,那么中资银行主推的与汇率、利率、黄金价格挂钩的“老三样”则依然是浮动收益产品的主力军。中资银行占据主场优势,每个月都有多只浮动收益产品推出,它们中有八成以上是与汇率、利率、黄金价格挂钩的。此外,也出现了与汇率、利率双重挂钩(如工行利率汇率双重区间型)以及与外汇保本基金挂钩的品种(如兴业银行的“汇利高”)。

中观二:固定收益产品发行占据主要地位

最传统的,依然是被广大投资者所接受的。中国人的投资心理是比较保守的。投资,是为了获取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但是前提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固定收益产品,恰是最能满足大家需求的理财产品。

在我们所统计到的2005年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产品发售合计近200期,是浮动收益产品的3倍以上。其中包括了招行的“外汇通”系列,交行的“通宝天天盈”系列,浦发的“汇理财”系列,中行的“汇聚宝”系列,工行的“金双喜”和“第一桶金”系列,建行的“汇得盈”系列,民生的非凡理财,以及中信和兴业银行的系列理财产品。

与浮动收益产品相比,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期限更加丰富,短到3个月,长到3年,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投资期多集中在半年和一年里。如果再对这些产品进行期限组合,足以满足投资者对不同投资长度的要求。

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投资期内,收益不变的;一种是在投资期内,收益递增的。例如工商银行“金双喜”第十期港币产品,投资期限为一年,投资收益在四个季度分别是2.2%、2.3%、2.4%和2.5%(均为年收益率)。这类收益递增型产品在固定收益产品中占了近1/5。

微观一:外汇理财“瞄上”石油黄金

2005年,石油和黄金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商品,石油和黄金价格的上涨也为国际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投资、炒作的机会。围绕这两种商品,我们的理财市场上既有创新产品“石油-黄金挂钩结构性存款”,又有传统的“黄金-美元”价格挂钩产品。新老产品面前究竟谁更适合投资?

“石油-黄金挂钩结构性存款”是在2005年全球原油价格飞涨时推出的,投资期为3年,产品保证到期时返还全部本金,并为投资者提供与石油及黄金价格挂钩的收益。产品的创意和趋向不错,但是3年的理财期内不确定因素太多。虽然黄金价格在中长期看涨,但是3年后难保黄金价格不会低于目前水平。随着核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出现,未来三年的石油价格更难预计。如果投资者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提前赎回,则可能损失本金。因此,在投资者流动性资金不充足、风险偏好较低的情况下,不适合对这类期限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产品进行投资。

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都在2005年前三个季度推出了传统的与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产品,产品的期限多为一年和半年,即对大部分产品而言,产品的到期日都是2005年年底或2006年。产品收益率都是与黄金价格所在的区间决定,即在理财期内,金价的浮动不超过银行预设的区间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如果超过了预设的区间则只能获得较低的保底收益。然而,2005年黄金市场出现了与过去几年明显不同的行情走势,黄金价格在前三个季度虽然有所浮动,但涨跌幅度都不大,始终保持在410—450美元每盎司之间,这也基本上是各银行设立投资者可获得最高收益的金价区间。但是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黄金价格一路飙升,在2005年12月底已经突破了500美元/盎司,远远超过了投资者可获得最高收益的金价区间。因此,由于黄金价格的突然攀升,使得这些与黄金价格区间挂钩的产品在到期时都无法获得较高收益。

微观二:优质港股成为理财新宠

2005年,继石油、黄金、一篮子货币之后,多家外资银行都将目光集中在投资优质港股上,根据我国前三季度的官方金融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继2004年之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能源、电信、金融等龙头行业表现非常优秀。而这些行业的大型国企仅在香港上市,按照中国的外汇管制,内地的投资者还不能在香港市场上购买这些股票。在中国宏观经济带动下,这些企业的喜人业绩无法被内地投资者分享,这正是这款理财产品的诱人之处。如果投资者购买了这种理财产品,理财收益就可以与这些股票在香港的表现挂钩,表现得越好,投资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于是,11月底12月初,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相继推出了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挂钩的保本投资产品。此指数囊括了25只在香港上市的流动性强、市值大、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国企红筹股,覆盖了中国的能源、电信、金融等龙头企业。在这之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也推出了分别与一篮子港股和港股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

从历史数据看,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在过去5年中的平均年增长幅度均超过20%,一篮子股票中的大部分股票也保持着20%以上的年回报率。他们未来的发展则只能通过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来预测。如果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这些龙头行业的大型国企也应该能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

标签:;  ;  ;  ;  ;  ;  ;  ;  ;  ;  ;  ;  ;  

2005年财富管理产品年收入排名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