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大都以“灌输式”、“填鸭式”和“模仿式”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一个劲地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模仿课本和老师讲解的例题来解题,再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能做到“照葫芦画瓢”,而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值得我们数学教师的深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并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几何图形比较抽象,对于初次接触几何的初一学生来说,概念陌生且不易理解。为此,在教学时,我利用身边几种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直尺、铅笔、灯管)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找出其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线段这个概念,让学生在观察情境中理解线段,掌握其特点,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线段、寻找线段,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二、实施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质是鼓励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思想、集他人智慧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人人参与教学,人人投入探索,表现自我,积极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创新,形成良好的个性。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流于形式,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适合学生直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要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如正多边形外角和的学习,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的目的,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如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用刀来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这些几何体可以用土豆或萝卜等制成),观察截面的形状,通过多次的切割,来探索截面形状出现的所有可能。在这一探索活动过程中,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切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切记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倾向,还学生更多自主的活动时间去感受经历教材中结论的形成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变得爱学、好学、乐学,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论文作者:宫会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境论文; 线段论文; 小组论文; 数学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