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讲解色彩归纳写生和写实性写生的区别,色彩归纳写生的表现特征,以及常规色彩归纳写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不仅提高学生技能,更能培养学生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最终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关键词:色彩归纳写生、写实性归纳、平面性归纳、解构性归纳
色彩无处不存在,它存于光的世界。有了光,绚烂多彩的色彩便会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变化,引起人们的视觉、心理甚至触觉的联想与颤动。色彩就好像会述说话语,像舞蹈、像音乐、像文学,以奇妙的形式散发出各种神奇的符号,荡漾在人们的心里,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色彩归纳写生是装饰色彩的基础课程,它是造型的另外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也是写实性绘画的一种转化或创新,它是衔接绘画和设计的一座桥梁。色彩归纳写生在观察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表现方法。从本质上看,色彩归纳写生是装饰造型或者装饰色彩造型的概念,它将客观写生与主观创想结合,以对自然色彩的概括、提炼、升华为手段,它是培养设计者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捷径。
一、 色彩归纳写生与写实性绘画写生的区别
写实性绘画写生更多的是关注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侧重于对造型规律的认识,以便提高作者的造型能力。而色彩归纳写生则侧重于对自然物象的理解,是为了提高作者的、装饰性色彩的造型能力。两者从观察方法上、表现方法上、艺术风格上都有区别。
1.观察方法上
写实性绘画写生要求尊重自然物象的客观存在,要充分地认识和分析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要根据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关系和规律来用色造型。而色彩归纳写生要求不尊重自然存在,尊重个人感受,着重研究形色的个性处理和各类构成形式、色彩规律的法则。
2.表现方法上
写实性绘画写生必须严格地以自然物象的形体结构和客观色彩为绘画的依据,要求用逼真的色彩和造型能力去表现空间的虚实关系和物体的立体关系。而色彩归纳写生要求以物象为参考模型,在造型上要求强化物象的平面化或夸张变形,可以在自然色彩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也可以大胆的想象发挥、创造。
3.艺术风格上
写实性色彩写生具有形体描绘准确、色彩表现细腻,变化微妙,给人很真实很立体的感受。而色彩归纳写生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色彩比较的简洁、大胆、浪漫、夸张等,给人以很整齐、很趣味、很理性的感受。
二、色彩归纳写生造型的表现特征
归纳写生它不是凭空编造,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以描绘客观实物为依据的写生行为,但是它不拘泥于时空感和满足于再现,它强调的是作者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概括而言,色彩归纳写生它讲究的是在二围空间的平面化处理。多用平涂法来表现,强调主观的构图、造型、用色,因此在造型方法上,比较强调以下的几点共性的法则:
1.化繁为简、化杂为序
色彩归纳写生是对自然物象简化,集中本质,删繁就简。这里的简化不是做简单的减法,而是一个概括、提炼,有意识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把形体更加的简洁、明了,把主题更加的突出,把色彩更加的鲜明,整个画面更加的具有装饰的味道。除了简化还要把画面中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色彩、形进行条理化、次序化,建立一种人为的艺术次序,使之呈现状态程式化,使观赏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同步的情感共鸣。
2.化如实为夸张、变形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形象的基本特征,夸张是艺术的强化,是对真实的夸大膨化。在构图的时候要尽量打破客观存在的空间关系;在画形的时候可依照自然物象的客观存在来进行变形;在画色彩的时候,强化主观色彩意向。通过多种方法如比例夸张、透视夸张、局部夸张、整体方法、适形夸张等方法,可以使主题更鲜明、色彩更艳丽,形象更突出,整个画面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在夸张中,变形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形象处理是否有味道,是否能突出主题,是否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画面是否具有感染力,这里变形的处理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变形处理还直接关系到构图、构色、画面风格等。变形是忠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取舍、修饰、变化,对于形象中突出的特征加以保留和进行艺术处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可以适当地运用提炼法、夸张法、添加法、结构变形法进行变形处理。
3.化立体为平面
平面化是色彩归纳写生的总体要求,也是画面取得装饰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画面的布局,同时也是设色营造装饰色彩的关键。所以要将立体的物象转化为人为的平面空间,就必需建立全新的观察和思维方法。这里就要求弱化一般写生采用的焦点透视,要将固定的视点变为可移动的视点,运用散点透视、多点透视来观察事物,用平摊变位、剪影表现、以线造型等方法来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色彩归纳写生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充分地掌握色彩归纳,使学生能主观地运用理性思维方式来处理画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概括、提炼的表现力和构成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求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特观念和想象力。教师在色彩归纳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基础教学模块的学习。
1.写实性归纳写生
写实性归纳写生它和写实性绘画写生是不一样的,它是从具象的写实性绘画向装饰性绘画起步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在不违反光色和在尊重自然秩序、透视效果的前提下,对物象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概括、提炼。它通过焦点透视来体现构图特征,也就是说视点相对固定,物体自然排列不变。写实性归纳写生最大的特点是在画面中建立三维空间,强调物体的立体化、整体感和次序化。可以说,写实性归纳是装饰写生中的序曲和引子,是后面所有归纳学习的起步和铺垫。
2.平面性归纳写生
平面性归纳写生是真正开始认识和学习装饰造型要领的关键环节,它是色彩归纳写生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观察方法、艺术风格、表现方法、思维方式等发生变化质变的起点。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排除光源色的干扰,不需要有光影的变化,要大大的弱化透视空间,把立体多变的物象形态做平面的平涂处理,将丰富的色彩做弱化的整色提炼。这一块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单元进行训练。一是偏向写实一点的客观性归纳写生,二是偏离写实的变形、变色的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前者是要求构图依据自然物象的客观存在,形体不做过多的变形,色彩也不做过多的变色处理,只是形象和画面做平面的处理,给人一种较为写实的平面化的效果。而后者则要求基本脱离自然物象的客观存在,根据主观想象和画面需要,综合采用如移位的方法,建立灵活自由的构图关系。在形体处理上多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改变自然存在的关系,形象平面化,色彩主观化,平铺化。画面不追求自然存在的完美,追求人为的秩序和构成的新颖。
3.解构性归纳写生
在解构性归纳写生中,“解构”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来就是分开再组合的意思,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化的全新的写生方法。它要求学生打破模仿、复制和再现,要学会理性地分析自然物象,深入地寻求其本质存在的方式。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先解放思路,敢于破坏,敢于“解”,再要根据形式法则和主观想象重新进行组合,要注重追求在变形基点上的主观“变异”,重点在于对物体的客观形态的抽象。
(1)形态的分
解构性归纳写生的关键是“分解”。其关键是对自然形态进行提炼、打散,分解归纳出美的、需要的对象特征的元素。它不是简单的分开,而是更高层次的、理性的、主观的创造形和抽象构成的过程。我们可通过原形分解,骨骼分解、关系分解、切出与嫁接等基本方法来选择、提炼我们的形,这里就要求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在分解时除了注重形的单纯、简化外,还要注重形的意味和形的美化。
(2)形态的构
“构”是对分解出的新元素的重新的调整、组合,形成新的形态和状态,使元素呈现出新的各种可能性。元素重构的过程,也是形态变异的一种合成方法。所以在重构过程中,怎样选择、取舍,怎样排列、组合各个元素,是取得画面好坏的关键。因此在分解组合过程中要强调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多元空间的表达
在这里要创造性、主观性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图不仅包括二维、三维空间,在画面中也可以适当传达声音、时间、空间等四维、五维、乃至六维空间等多元的东西,这样才可以创造性的在形、色、质等方面有所突破,画出更加有特色和创造性。
②多种手法的运用
解构性构图空间的创造,更多的是趋向于理性化取舍和主观意志。要自由地运用各如打散、重叠、透叠、移位、嫁接、倒置、切割、错接等类手法,才能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出来。
③强调形式法则的运用
由于解构性归纳是对自然物象的变形和抽象,是新的美的形式的生成,在画面的构成上比较的自由,故尤其注重形式美的研究和运用。在构图中应该运用统一、变化、均衡、重复、变异、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原理来进行画面的构成和布局。
(3)解构性归纳写生的用色
在色彩归纳写生中变色是有限制的,它要求对照自然物象的本质特征,通过提炼、简化或者主观的设色。在解构性归纳中变色成为一种必然,它可以通过增加、减少、变化等变色的手法来设计色彩,也可以通过色的简化、色的次序化、抽样色等色化方法来处理色彩,它有较大的自由度,应该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 从对象丰富的色彩和形态上吸收营养和灵感,创造出多样的色彩画面。
色彩归纳写生除了以上的教学训练课题之外,根据每个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还会有其他课题的训练,如设计类的专业就会加进意象性色彩归纳,设计性归纳写生等课题,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模块,必定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训练学生的眼、手、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在色彩归纳写生的教学和学习中,各个课题的规律和方法都不是僵化死板、一成不变的,也并非是相互孤立、毫无联系的,而是要灵活变通,相互渗透交融的。我想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新的观察方法,新的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物象的概括、提炼、整合和对画面构成和变现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求新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
论文作者:赖立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归纳论文; 色彩论文; 物象论文; 方法论文; 自然论文; 画面论文; 造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