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姜娜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摘要:结合地铁工程专业多、接口多、界面管理复杂等特点,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方式在地铁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BIM在地铁设计中的优势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供工程参考。

关键词:BIM;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延长、出行次数增多,地铁作为大运量、高速度、高频次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得以迅猛发展。地铁工程设计涉及专业种类繁多、专业接口多、界面管理复杂,各专业设计图纸往往存在管线碰撞、接口不一致、空间布置不合理等问题。BIM技术三维信息模型的可视化设计、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地铁设计的集成化程度,提高设计效率,合理规划工期,减少管线碰撞,提高施工效率,使得工期紧、任务重的地铁工程质量得以保证[1]。

1 BIM技术概述

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为BIM),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数字化设计方式,广泛应用于地铁工程中,它主要是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虚拟,从而实现地铁工程设计、检测、管网控制等目标。近几年来,BIM技术所覆盖的领域逐步增多,并主要运用在地铁工程建造、维护管理等方面,为地铁工程的集成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工程设计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建造水平和维护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地推动了地铁的可持续发展[2]。

2 BIM技术的优势

2.1可视化优势

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工作还要依靠于传统的CAD软件,通过平、立、剖等方式来展现设计成果,设计效率比较低。BIM技术通过数字化的设计方式来达到可视化效果,能够让设计师通过三维立体的思考方式完成建筑设计,同时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2.2协调性优势

BIM技术能够对建筑模型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或修改,使模型数据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换言之,BIM技术建模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便于各专业间协同工作。此外,BIM技术还可以用于各专业间差错漏碰的检测,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风险,同时合理协调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施工效率。

2.3模拟性优势

BIM技术除了可以对建筑进行三维建模以外,还可以对建筑的紧急疏散、节能、照明以及热传导进行模拟设计,合理确定设计方案。BIM技术能够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流程,让施工组织更加科学,贴合实际,进而节约施工时间、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因此,BIM技术的模拟性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3 BIM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三维化、可视化设计

传统地铁车站设计采用平面设计,设计成果交付也采用二维图纸。这种设计方法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出图速度较快,但对于较为复杂的三维形体,很难通过大脑的想象完整的表达出来或者在施工时还原出来。BIM技术的运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在车站设计过程中,设计元素不再是二维设计中的线和面,而变成了一个个三维对象。如二维图纸中的墙线变成了墙体,梁线变成了三维梁体,楼层面变成了三维楼板等等。BIM的三维化设计方法,不仅有利于复杂形体的表达,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空间碰撞检查。空间碰撞分为硬碰撞和软碰撞。硬碰撞是指实体与实体之间交叉碰撞;软碰撞是指虽然实体间并没有碰撞,但间距和空间无法满足相关施工要求。通过建立BIM模型可以直观地对空间关系进行检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3]。不仅如此,BIM系列软件还有强大的渲染和动画技术,可以直接对赋予材料参数、物理特征的模型进行渲染,出具高度仿真的效果图,通过设置漫游路径生成漫游动画,结合VR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模型的“虚拟”参观。这样就可以使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更易于设计成果的表达,方便与业主的沟通。

3.2在协同设计方面的应用

地铁工程涉及二十多个专业,接口众多繁杂,常规设计方式难以实现协同高效设计。建筑专业是地铁工程中的龙头专业,实现各个专业的功能需求,协调工作量巨大,若能够采用协同设计工作模式,将大大提高建筑设计效率。BIM技术的出现,为协同设计提供了实施平台。BIM技术中的协同设计,主要是指不同专业在同一平台下同时进行工作,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并实现项目中心文件的共享。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BIM核心建模软件进行建模工作,与中心文件进行链接,当两者达到同步以后,再将新创建或修改的信息添加至中心文件,这个中心文件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建筑信息模型,各个专业可以在模型中查看其他专业构件的布置情况及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共享。

3.3 材料明细表自动生成

基于建模时赋予尺寸参数、材料参数的BIM模型,BIM软件可以在模型建成之后自动生成材料明细表。如门窗明细表、房间明细表、建筑面积明细表、防火分区明细表、结构柱明细表、系统设备明细表等等。在模型修改后,材料明细表会自动更新,相比于传统设计方法中人工核算,无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表1 门明细表

3.4自动碰撞检测

在地铁工程中,涉及专业众多、管线错综复杂,为保证地铁功能的实现,管线综合排布成为设计人员的重要工作,但在二维图纸上很难发现管线碰撞问题。通过BIM技术的,利用BIM中自动碰撞检测功能,可以及时检查错漏碰撞情况,为工程师提供设计上更为直观的参考,进而对车站内部管线排布进行统一优化调整。同时可以避免二维设计中不同专业信息传递的缺失,实现了建筑工程、结构工程、设备工程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提高了工程质量[4]。

结语

鉴于BIM技术具有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模拟优化设计等区别于传统平面设计方法的优势,BIM技术在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减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错、漏、碰、缺,显著提升设计效率,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但是由于BIM设计系统工程庞大,各专业均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构建中心协同设计平台需要较高的投入,导致BIM技术目前多数应用于施工、运营模型的建立,在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华丽,徐铁山.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2(03):177+181.

[2]扶晓康,李浩彬.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24(04):66+68.

[3]杨洋.分析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7):105~106.

[4]李坤.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32(02):103~108.

作者简介:姜娜(1982—),女,河南周口人,2009年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建筑学专业,学士,工程师,现从事地铁建筑设计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姜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BIM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