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采用新课程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普通高中课程定格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总体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在三年的学制中,为防止学生过早偏科,要求学生在每一学年内,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按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选修学分要在28学分以上,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资源 薄弱环节
经过几年的运行,在课改过程中,广大教师能够认真研究新课程内容,注重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但客观地讲,在课改闪亮的光环背后,个别学校和个别学科新课改实施依然存在着与教学终极目标相悖等现象。笔者认为,为保证普通高中课改落到实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突出解决好四个薄弱环节。
薄弱环节之一:教学资源短缺应引起足够重视。我省部分高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没有得到上级财政或地方财政的拨款,有的学校所收的学费还要部分上交地方财政。教学经费严重不足,致使诸如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教室等教学物质设备供应不足,直接导致图书馆、实验室无法正常开放,理化生等实验只能由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校本课程和综合课程无法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浅层次运行。另外,部分学校存在地理、历史、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资源短缺现象。以上种种,已经妨碍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的新课改难以深入实施。
薄弱环节之二:音、体、美、心理健康、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与课改实践之间的矛盾亟需调和。课改的价值在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这当然也包括音、体、美、心理健康、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然而有的学校上述学科的开展上属于低层次运行,情况不容乐观。据调查,我省部分普通高中没有综合性训练馆,甚至有的学校没有正规的体育活动训练场地,一些学校冬季训练大多数项目基本停摆。音美教学人员专业性不强,缺少高素质教学人员,根本满足不了学生成长的需求。部分艺术生一方面要外出学习专业课,另一方面要及时回校完成文化课,这种矛盾和学生、家长的无奈,无疑已经成为我们某些学校教学的一种极大的缺憾。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应是广大的学生和家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对于通用技术学科一些学生和家长缺少理性认识,分数观念强烈或与职业教育概念混淆,纠结于普通高中究竟是在培养未来的技术工人,还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的问题。这也有学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的因素。
薄弱环节之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实际运作脱节。普通高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对学生进行科技、劳动、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协作、组织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个性的健全发展。按照新课程要求,学科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笔者认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践”,而又难于“实践”。对于有些内容,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观察、动手操作、切身体会,获取感性认识、生活体验和生存技能。这需要提供有充足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有些条件的提供和环境的创设,又非单靠学校力量所能够做到。学校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活动,让学生突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现象,发展批判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整体和谐的发展。可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协调沟通好包括社区、公安、交通、城管、环保等部门,且常年保持一贯的联系,有的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访客完成。
薄弱环节之四:客观认识有效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提升高考成绩之间的促进与互补关系。新课改实施后,成长记录手册取代了过去的成绩单。文艺素质、科技创新、实践能力都由分值或等级形式在记录里体现,单纯以分数衡量一个高中生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也使得个别教师和家长产生了疑惑。他们认为,牵动高考的“指针”仍未变,仍然要把提高成绩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造成个别教师压力大,依然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难与高考对接的忧虑心理。另一方面,家长怕孩子分心,最后吃亏,顾虑颇多。笔者认为,只要学校坚持以“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为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譬如,有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网络全过程操作,具有即时性、公开性、过程性特点,确保了评价结果公平、公开、公正。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高中实施新一轮课改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育人的质量,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论文作者:吴晓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课改论文; 薄弱环节论文; 普通高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