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应高估:基于2000年至2007年美国大银行的金融数据_银行论文

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重——基于2000~2007年美国大银行的财务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银行业论文,国大论文,财务数据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1980年以前,美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绝大部分由储贷机构发放,这些机构发放、回收并在它们的投资组合中持有这些贷款。1970年,美国政府国民按揭协会首创了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MBS)。他们将条件非常接近的若干个按揭债务集合在一起打包,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给投资人。后来,美国政府国民按揭协会、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及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为住房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机构,到2001年,这三家机构住房贷款证券化部分已占到全部抵押贷款的48%。①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且收入稳定可靠及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ALT-A”贷款市场面向以上两类客户之间的客户。

2001年,伴随着美国国内股票市场狂跌、大批网络公司纷纷倒闭加之“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滑坡(见表1)。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和金融制度的设计安排方面倾向于鼓励次级按揭贷款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美联储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连续12次降息,国债利率从2000年的6%下降到2003年的4%,并在以后两年中依然保持较低水平,直到2006年才回到4.8%的水平,但随后仍保持较低水平。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比重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②,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2%~3%。显然,这既是一个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市场。2000~2006年,全美房价平均每年上涨近9%,远远超过之前的上涨幅度。借款人可在还不起钱的时候把房子抵押到银行借到更多的钱,银行因房价上涨也不担心会亏损。这些因素极大地刺激了贷款者、借款者及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然而2007年美国房价的下跌和美联储的加息破坏了这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次级按揭是基础的资产和原生的金融产品。但经过频繁的包装与证券化,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隔得越来越远,对应关系日益分裂和模糊。衍生金融工具链条过长,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所投资的证券风险评估难以把握和控制。在泡沫化的高房价和低利率的市场繁荣假象下,在不尽职的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的操作下,将原来内在质量很差的资产装扮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抢手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基本上以风险的结构化设计与不同比例的杠杆融资为基本特征,杠杆比例的特点就是相应的放大效应。在房价上扬时期,这种放大效应扩大了市场的流动性,也使投资机构获得了高额收益。但在房价下滑和市场信心受挫时,这种杠杆比例也使得金融市场的冲击被成倍地放大。房价的下跌和居民消费指数的走软使次级贷款的坏账率持续上升,直接造成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巨额的赎回使基金不得不低价转手流动性较差的次级债券。

次贷危机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损失,花旗银行2007年第4季度的巨额亏损加剧了人们对银行业前景的担忧和恐慌,全球股市在银行股的领跌下持续下滑。次贷危机真摧毁了美国的银行业了吗?它对2007年美国的银行业绩直接影响到底有多大?本文选择2000~2007年美国十大银行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美国的银行业进行考察:2001年经济衰退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信用扩张措施对银行产生的效用;2007年次贷危机对银行的影响程度。

二、2000~2007年美国大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我们选择十家美国2007年资产额最大的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这十家银行按资产降序排列分别是: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 Bank,NA)、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National Association)、花旗银行(Citibank Na)、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Na)、美国银行(US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 Bank)、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地区银行(Regions Bank)、美国道富银行及信托公司(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之所以选择十家大银行,是因为:(1)美国的商业银行有10 000家左右,对所有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考察和分析不现实。(2)越是大银行,涉足金融衍生产品等多样化业务的程度就越高,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就越大;而小银行则多专注于传统的细分市场。因此对大银行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说明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

(一)银行基本业务性指标。2001~2007

年,伴随着政府政策的刺激,美国经济呈恢复性的增长(见表1),十大银行贷款、存款总规模总体趋势是逐年增长的。

图1 美国十大银行2000~2007年贷款情况十大银行贷款额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其中五家银行2001年贷款量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波动不剧烈;2002~2006年,十大银行贷款额无一例外地逐年持续上涨;2007年与2006年相比,只有两家银行贷款额略微下降。

从图2可看出,存款与贷款的特点很相似,从数据上看不出2001年的经济衰退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对银行的存贷款等基本业务造成明显影响。

图2 美国十大银行2000~2007年存款情况

(二)银行稳定性指标。我们选用国际上通

用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的程度。

2000~2007年美国十大银行均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8%的要求,说明美国的大银行对资本金的高度重视,银行业较为稳定;年度之间资本充足率存在波动,但变化趋势不明显;2006~2007年,十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涨落相间,没有出现异常状况。总体上看,次贷危机还没有影响到十大银行的稳定性指标。

(三)银行效益性指标。我们分别从十大银行税后利润(净利润)和平均资产利润率来考察。2007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10大银行结束了净利润持续几年的增长态势,净利润在2007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其中,花旗银行(Citibank)下降幅度最大,净利润由2006年的93.38亿美元下降到2007年的23.04亿美元。主要是原因是花旗银行持有高达18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在2007年第四季度损失高达98.3亿美元,创下了花旗银行1996年以来单季亏损最高纪录。但摩根银行(JP Morgan)却逆市而上,净利润由2006年的99.1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7.32亿美元。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2007年美国十家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与2006年相比全部下降,但除花旗银行、国民城市银行外,其他银行的下降幅度不大,说明从总体上看,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的效益影响并没有估计的那样严重。

三、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2007年的次贷危机比2001年的经济萧条情况更严重和复杂。200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是历史上相对温和的一次,持续时间短、幅度较小。即使在经历了“9.11”事件这样的外部冲击,衰退期也没有超过8个月。这主要因为当时经济和金融市场基本面相对健康,特别是消费者没有受到实质影响。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间的合并与重组造就了美国现有的坚实有力的银行体系,银行的资产实力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从表1可看出,2007年美国GDP的增长率比2006年已经显现趋缓的态势。从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来看,历史经验表明,美国每次经济衰退前期均伴随着失业率0.5%以上的上升幅度。2007年3~12月,美国失业率从低点的4.4%上升到5%,升幅达0.6个百分点,失业率已高于2001年衰退时的4.3%。由瑞士联合银行(UBS)和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下半年美国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已跌到2000年同期以下水平,甚至低于2001年3月衰退开始时的82,并在2007年12月跌到2001年衰退期间的最低点50。③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重。虽然2007年的次贷危机比2001年的经济萧条情况更严重和复杂,但2007年美国十大银行的财务数据表明,次贷危机对美国主要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美国十大银行的基本面没有受到很大冲击,存款、贷款和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也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或财务状况恶化迹象和趋势。(1)目前美国政府已对次贷进行了严格和有效的控制。次级贷款仅占美国整个抵押市场的一小部分(约10%左右),大量的非次级贷款主体市场仍保持健康。(2)美国的金融市场全球化程度很高,次贷危机的风险并不是全由美国的金融机构来承担。(3)美国银行业的特点是有众多的全球跨国银行(尤其是大银行),而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商业银行。④美国许多银行的业务在海外,尤其新兴市场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盈利和恢复能力很强。以花旗银行为例,2007年仅亚洲市场上的利润贡献率就高达17%。⑤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并不意味着美国银行的赢利能力一定衰退。(4)政府的减税和连续降息等措施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次贷危机的压力,有利于刺激经济走出困境。

(三)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对人们的心理和信心影响要大于对经济的实质影响。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有:资产证券化放缓,融资选择减少使银行面临信贷的挤出效应;银行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快速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在风险偏好降低的同时,交易利润可能下降。由于美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爆发于2007年4月的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次级债为导火索的全球股市的下泻,其真正原因在于过去一年多来持续亢奋的牛市行情需要调整,而各国央行为缓解流动性紧缺的种种政策,激起了市场过度的反映。美国次级按揭抵押市场本身规模与美国金融市场相比并不大,但石油、矿产等资源性价格的屡屡冲高、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飚升、美元的持续走软及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都给复杂的经济形势火上浇油,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的预期迅速变化,对市场的信心由旺转衰,导致了市场瞬间由流动性过剩变为流动性缺乏,使次贷危机影响不断地被刺激和放大,但心理和信心因素远远大于实质影响。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银行的支付系统和支付能力没有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会导致真正的金融危机。

注释:

①杰姆斯.巴茨等:《美国次贷危机简顾》,《银行家》,2008年第2期。

②杰姆斯.巴茨等:《美国次贷危机简顾》,《银行家》,2008年第2期。

③陆晓明:《美国经济是否已进入衰退前期》,《银行家》,2008年第2期。

④这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美国在法律上禁止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造成的。

⑤徐艳:《花旗私人银行净利润19.7亿美元:零售银行国际样本》,《理财周报》,2008年4月14日。

标签:;  ;  ;  ;  ;  ;  ;  

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应高估:基于2000年至2007年美国大银行的金融数据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