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00)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4-009-02
教育,一直以来,在我心底都是一份神圣的事业、一份神圣的使命,我已然是万分热爱进而倾心工作着。近二十年来,扎根山区,山里淳朴的孩子、憨厚朴实的家长,让我无法不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长大了,又教了孩子的孩子,一切便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偶然间也会在新闻上看到一些负面的恶劣师生关系、恶劣的家校关系的报道,可是总会觉着离我们“很遥远”,也只是淡淡地想想,也会思虑如何把工作做得细致,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一直以来,我都这么做着、努力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地方,来到市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实际上就是“贵族学校”)。我喜欢学校优美的环境,鸟语花香;喜欢亲力亲为的领导,平易近人;喜欢勤奋好学的孩子,彬彬有礼......
做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我自认为工作做得还不错,可是就在这些天,总觉着有些茫然,我不知道教育的航船将开往何方?
就在今天,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再也抑制不住想要奋(愤)笔(必)疾(急)书(抒)!先来回顾几则网络消息:
“事件梗概:2017年3月7日下午5时25分,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发生一起命案。一名教师聂怀的年轻生命,结束在一名学生家长罪恶的剪刀之下!事情起因:犯罪嫌疑人刘某,男,40岁,家住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其以儿子在邵原镇实验小学做操时,被政教处老师聂某殴打为由,于当天下午5时20分,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教师聂某家中,动手殴打聂某。双方争执中,刘某随手拿起放在煤炉上的剪刀将聂某胸部捅伤。聂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聂怀现年29岁,初婚不久,妻子身怀有孕,父母身体不好。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邵原实小全体老师,为了去世的聂老师,也为了自己要讨个公道。”看看这张打着“马赛克”的脸,知道为什么打着“马赛克”吗?
虽然我看不清那张脸,但是并不难想象,就在当时,那张脸有多么狰狞!虽然我未曾蒙面那逝去的年轻的生命,但是我可以想象出屠刀之下他在生命弥留之际,对这个时代的教育有多么绝望;历经老年丧子之痛,他那年迈的父母有多么难过!不曾涉世,那还未出世的婴孩将有多么可怜!就因为那罪恶的“一剪梅(没)”,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让多少个教育人胆战心惊如“行走刀尖”!
看看校园里,为逝去的聂老师拉着的横幅,一个个沉痛的字幕在滴着血......
再来看看逝去的聂老师昔日恩师的怀念:
“孩子,你若判那个学生有理不就好了?可你选择了公正。孩子,你若把事件推到学校不就保全了自己?可你选择了担当。孩子,你若视而不见不就万事皆无?可你选择了责任。孩子,你的离去只能换来学校短暂的婉惜,可你的父母呢?孩子,你的离去不久将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可你将要出生的孩子还需要多长时间的养育?孩子,你的离去给身边的同事留下的是好长时间的惊慌未定,可给你的妻子留下的是永久的痛啊!孩子,尽管你走了,学校依然会井然有序,太阳还会东升西落。可你诠释了教师这份职业。孩子你的离去给两个家庭留下了永久的痛,给教师留下的是警惕,给社会留下的是反思。孩子,一路走好,但愿你走向天堂一片坦途,愿你到那边把学生教好!”
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教育服务、教育思考、教育人教育角色该如何定位?教育事业教育方向将指向何方?目前,教育的航船已经偏离正常轨道!不是我危言耸听、更不是要与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实在是目前的教育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深度反思!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是,我国不乏教育的能人志士,教育家比比皆是,优秀的教育人比比皆是,为何教育人迄今为止确实如此的“狼狈不堪”?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教育家的名言: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他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想一想,其实孩子们大多是单纯的,回望教育改革的历程,国家教育部门1984年就提出“不准体罚学生”。时值今日,第一批沐浴着“不准体罚的教育春风”的孩子已然长大,为人父母。孩提时代,接受的教育不完善,甚至有残缺,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会不健全,甚至不健康。所以,值得深思,教育的方式与惩罚的“度”如何把握?
钱文忠(1966年6月6日-),中国上海人,藏学家、印度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曾说过“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都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试问:什么是爱?以什么方式去爱?什么样的方式不是爱?爱与溺爱有什么区别?鲁迅先生拿着“戒尺”传道受业解惑,难道他就不爱他的学生了吗?当家长电话谩骂老师的时候,当家长拿着戳向老师的时候,当学生把挥向老师的时候......可怜的老师他们能做什么呢?政府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斯宾塞《教育论》赫伯特·(Herbert Spencer , 1820—1903) 是 19 世纪后期英国著 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宾塞说“自然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
现在的孩子,家长过于疼爱,什么事情都不让做,衣服脏了有父母洗,肚子饿了有面包牛奶,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老师还得好言相劝,孩子犯了错误有家长庇护......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何来担当?
教育专家纵然比我们普通教育人明事理,尚且如是说。然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八不准》等等,束缚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无一例外地讲“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提倡“爱生如子”。然而换来的,确是部分顽劣孩子“昂起了头”,对老师的教导视而不见;换来的是家长无理取闹、寻衅滋事、恶语中伤;更有甚者是拳脚相加、挥刀相向......近年来,有多少个老师遭遇险境、“血洒疆场”,又有多少个老师伤心失望、黯然神伤!
想一想,曾几何时地震来临,有多少个老师用生命呵护讲台下的学生?有多少个老师日夜守护无家可归的孩子(学生)?有多少个老师双手扒烂在废墟里找寻被埋孩子(学生)的身躯?又有多少个老师挑灯夜战批改作业?又有多少个老师苦口婆心教育孩子要成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
体罚学生是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固然不该提倡,但是,家长是否也该换位思考,毕竟我们的目的都是教育孩子成才。不可否认,适当的“惩戒”确实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难免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这也许是家长与老师关系发生变化的导火索吧!
教育走到今天,教师如同医生,从事的不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地位因为待遇普遍低下而遭人冷眼;教师有如餐厅服务员,动辄就会有家长恶语相向;教师亦如悬崖“走钢丝”,稍有差池就会摔得粉身碎骨;教师又如行走“在刀尖”,一不留神就会鲜血淋漓......
这样的教育境地,怎能长出灿烂的花朵?这样的教育形式,老师又怎敢放手去管理?这样的教育环境,又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教育人?
身为人师,我为生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怜悯,因为他们享受着不健全的教育;身为人师,我为处于这个改革时代的教育悲哀,因为改革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摇曳;身为人师,我为那些行走在“刀尖上”的教育人点赞,因为他们的鲜血会让更多的人觉醒!
我为行走在“刀尖上”的教育人点赞!但愿您的付出,会换来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亲爱的战友,也许,我该为您的牺牲感到惋惜和不值!但是,我期待未来,您的子孙,您的后辈,或许就能因为您的牺牲而重现昔日教育的光辉。亲爱的战友,一路走好!亲爱的战友,您曾行走“在刀尖”,今天,您走了,我已然为您点赞!因为,您在您崇敬的教育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流尽最后一滴血!因为您和您的同伴,欲用生命将教育改革的星星之火点燃!亲爱的战友,请记住:在远方,有我为您们点赞!
论文作者:梁遐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的是论文; 学生论文; 您的论文; 教师论文; 刀尖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