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目的:分析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应用双源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双源CT进行诊断,观察其具体诊断价值。结果:40例横轴面靶征,28例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40例MPR+横轴面靶征,36例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在40例CT肠套叠长度的测量结果中,经MPR重组技术16例,CT检测程度(6.30±2.12)cm,与手术结果相差不大;经CPR重组技术18例。结论:横轴面与MPR结合比单独应用横轴面优,CT对肠套叠的测量方法具有显著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CT诊断;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价值
肠套叠在临床中较少见,其常由结肠恶性肿瘤继发,且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加大早期诊断难度,易出现漏诊现象,临床一般采用钡灌肠与胃肠造影等检查,但其检查结果争议较大,随着CT技术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为此,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采用CT诊断的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双源CT进行诊断。其中男女比例30:10,年龄39-80岁,平均(59.30±5.11)岁,所有患者到院诊治均因为发生阵发腹痛,且28例患者另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便血与停止排便排气各2例,检查时发现所有患者腹部均可以接触包块。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CT进行诊断,仪器选择西门子双源CT,于CT检查之前,患者先服用2%1000mL泛影葡胺,行仰卧位,扫描时嘱咐患者吸气且屏住呼吸,选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并于增强扫描之前,静注非离子类对比剂(碘佛醇320),80-120ml注射量,3ml/s注射速度,注射后1min采用增强扫描,扫描具体参数:80-120mAs,130kV,1.0mm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于病灶部位增加保存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将CT阈值与透明度设置好,请资深CT诊断医师判读搜集的中心线重组(MA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及横轴面图像征象。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分析,用( ±s)与百分比(%)分别表示数值与分类变量。
2、结果
2.1本组肠套叠征象情况
在本组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中,横轴面的图像显示40例靶征,28例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MPR+横轴面的图像显示40例靶征,36例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详见表1。
3、讨论
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常因腹部肿块出现阵发性腹痛、肠梗阻与恶心呕吐等现象,对其诊断主要借助影像学资料,伴随临床CT诊断技术发展,采用多平面技术与薄层扫描,能够多角度显现肠套叠的征象[3]。为寻求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有效诊断方法,本研究对本院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应用CT进行诊断的结果进行观察。
本研究通过分析本组肠套叠征象情况,结果显示:在本组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40例患者中,横轴面的图像显示40例靶征,28例(70.00%)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MPR+横轴面的图像显示40例靶征,36例(90.00%)彗星尾征并肾形肿块;经MPR重组技术16例,CT检测程度(6.30±2.12)cm;经CPR重组技术18例,CT检测程度(9.42±1.90)cm,CT检测程度和总体手术结果(10.55±5.88)cm相差不大,表明CT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横轴面与MPR结合比单独应用横轴面优,且CT对肠套叠的测量方法具有显著临床借鉴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CT表现的形成基础为肠套叠包含 返折壁、最内壁与外壁3层肠壁,头部为套入部的前端,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的原发病变体现在头部,肠套叠CT表现为“靶征” [4-5]。套叠近头端能够见偏心性的靶征,当CT扫描和之垂直时呈现多层靶征,其为套叠各层肠系膜、肠腔与肠壁间解剖关系于CT横断面典型性表现,为肠套叠最为常见特征CT征象,一般于肿块内即能分辨层样结构。结肠恶性肿瘤于肠管内通常呈现不对称生长,加之肿瘤对靶心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导致近头端CT出现偏心性的靶征表现。此外,肠套叠随CT扫描角度不同会有不典型的征象出现,如果套叠肠管和CT扫描斜形或者平行,那么肿块呈现圆柱形或者椭圆形附线状血管影,将其称为肾形征或者彗星尾征。由此可知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应用CT诊断特异性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应用CT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其中横轴面与MPR结合比单独应用横轴面优,且CT对肠套叠的测量方法与手术结果相似,具有显著临床借鉴意义,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仁顺,胡浩,程化宾,等.成人肠套叠4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07):837-838.
[2]赵东升,李世宽,吴昌亮,等.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4):2713-2717.
[3]王承光,冉慕光,陈建初,等.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32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333-1335.
[4]韩乃晋.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68-69.
[5]龙腾河,罗焕江,崔慧勤,等.多层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6(07):531-533,535.
论文作者:何志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肠套叠论文; 结肠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肿块论文; 患者论文; 继发论文; 征象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