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泽州县凤城小学 原陶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必须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伴随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对音乐的感知品味以及感情的投入和表现的过程,它既包括欣赏者对于音乐包含感情的体验,又包括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不可或缺,它对于孩子们乐感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曲调、音色、和声、曲式等)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进而用心灵去感悟、理解、表现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就是为了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使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堂纪律的管理
纪律,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众所周知,音乐课由于课程特点,课堂纪律往往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而课堂纪律的好坏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程度以及班级的班风、学风来决定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注重音乐课堂纪律。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加强配合;另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将学生分成2―4组,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对各年级纪律、积极发言情况分别进行“加减小音符”的奖励与惩罚,课后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奖励“大奖杯”、“音乐花”、“音乐娃娃”等。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确保一个既安全又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认真备课,打好基础
每首音乐作品都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组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尽透彻的分析,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制订出可行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当中,要考虑如何能抓住学生心理,毕竟过于成人化的灌输和欣赏是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也不高,所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元化的、丰富的、生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如在备《彼得与狼》一课时,就考虑到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天性,依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把这首交响童话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一个美丽的清晨,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少先队员彼得迈着轻快的步伐准备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小鸟和彼得打招呼,小草亲吻着彼得(讲到这里就播放“清晨的音乐”),接着讲小鸭子、猫等主题。根据故事的展开,音乐也随之一一展现,每个乐器塑造一个音乐形象,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故事教学法,有力地呈现教学变化,根据所备课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备课时要注意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效果。
三、进行情感欣赏,塑造音乐灵魂
情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的力量吸引学生,使自己的感情与音乐一致起来。以曲这情,发己之情;以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使学生感觉艺术形象达到“寓教于情”的目的。例如:《二泉映月》(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岫欣赏曲)。我指导学生欣赏这首乐曲时,对感情的激发着眼于步步加深。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与主要作品,讲述他创作《二泉映月》时的背景,分析乐曲创设的意境,以此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主人公凄惨、哀怨、悲愤的情绪,体会旧社会一位饱含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内心的忧伤,以怜其悲。学生被我生动的讲述所吸引,引起了渴望聆听乐曲的心理欲望和兴趣,这是欣赏乐曲学生自觉进入听曲的精神状态。在指导欣赏过程中,教师把阿炳的遭遇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把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品,唤起了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他们爱阿炳的精美的作品,赞其爱国的热忱,也怜其生活的悲惨,愤其社会的不公,此时的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
四、借助现代技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当人们接触音乐时,首先由美感产生情感共鸣,再由情感上升至审美意境,整个过程是一个审美的体验。要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过程,音乐课件起到重要的作用。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五、总结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2]高雪莲.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2
论文作者:原陶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彼得论文; 纪律论文; 乐曲论文; 教师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