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社会: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论知识社会: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论知识社会——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周年论文,社会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我们用讨论知识社会的方式来纪念这个隆重的日子。150年前,两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无畏的精神庄严地宣告:“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0页。)从此以后,共产主义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身居资本主义社会,但他们对共产主义做过许多深刻而又科学的论述,这里只引用其中2的一些重要内容,而且采用语录式的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原意。

1.共产主义社会到来的必然性。1847年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注:同上,第210页。);马克思说:“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第831~832页。)共产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制度。

2.阶级斗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

3.新的政治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注: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4页。)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注: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1页。)

4.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注: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5.劳动时间与组织。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注: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页。)

“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注: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页。)

6.新的分配关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清楚,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后,得到消费资料,再从中扣除一般管理费用、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后,才是在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消费资料(注: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10页。)。

7.国家的消亡。马克思、恩格斯说:“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注: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认为:“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674页。)

8.人与自然的协调。“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第926~927页。)

二、150年来的风风雨雨

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尽管遭到各类统治阶级的遏制、镇压,牺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但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欧洲扩大到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巴黎公社。1870年9月4日巴黎公社宣布成立,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在1871年5月28日公社失败后,5月30日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就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法兰西内战》。他指出:“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形式很简单,像一切伟大事物一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13页。)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其伟大意义是永存的。

十月革命。列宁利用当时俄罗斯是世界各种矛盾焦点的时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领导工农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的胜利,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国防工业的成就等等,都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斯大林错误地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不思改革,官僚主义严重,脱离了广大群众,企业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经济发展越来越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苏联政权生存73年之后瓦解了。这是共产主义运动极其惨痛的教训。

中国革命。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经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长期武装斗争,于1949年取得了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与综合国力普遍提高,国际威望与影响不断扩大,使社会主义像一座巨大的灯塔,永放光芒。

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使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是,我们坚信,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共产主义运动必将出现新的高潮。

三、高级知识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内外十分流行“信息社会”的说法,对此我持不同的看法,1990年我说:“信息经济不能制造信息技术,而现代信息产业却离不开工业生产的信息技术,因此‘信息社会’只能被看成工业社会的一个阶段,也许是最后一个阶段。”(注:张守一:《信息经济学初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第5卷,第29页。)现在研究知识经济时,上面这段话的自然延伸,是工业社会将直接地、逐步地过流到知识社会。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注: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由于知识经济能够制造知识技术,知识社会的立论是科学的。

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既有必然性,也有可能性。所谓必然性,是指工业社会虽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温室效应加剧,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所谓可能性,是指以高科技以及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成果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光辉的前景。

21世纪当知识经济占GDP的50%以上时,人类将进入知识社会,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态,可以断定,高级知识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当今世界,可以分为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起飞的国家和经济尚未起飞的国家,今后它们将按顺序进入知识社会,但不排除跳跃式的发展。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社会的政治。目前民族国家的地位与作用在下降。欧洲联盟将从1999年1月1日起统一货币,生产、贸易、投资、就业等等在各国之间自由来往,政府首脑会议十分频繁,欧洲议会已经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东盟已经存在了30年,近来把越南、老挝、缅甸吸收进去,不久柬埔寨将会加入,形成一个10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召开了五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贸易、投资、科技、环保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协议;在前苏联的基础上,形成了独联体;1998年在英国召开了第二次亚欧首脑会议,讨论了许多问题;中美、南美、中东和非洲都建立了一些地区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之间一方面合作,一方面竞争,局势十分复杂。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出现某种形式的“世界政府”,并非天方夜谈,民族国家将变成地区机构,这些政府将失去政治意义。

知识社会的经济。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第一,工业社会为知识社会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除传统产业外,电子与微电子、新材料、生命科学、新能源、通讯技术、自动化、激光、环境技术和空间技术等等层出不穷,这些高新技术都是工业社会内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点将从物质、能量逐步转向知识,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第二,生产资源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注: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5页。)。知识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具有共享性,我用不排斥你用,用的人越多,价值也就越大,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像物质产品那样发生磨损。科学成果从不保密,人人可以学习与利用;虽然技术成果也具有共享性,但目前用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在高级知识社会,这种私有制是可以消灭的,一是从事技术创新的人,不是受物质(利润)驱动,而是受精神驱动,对他们来说,对研究成果保密是毫无意义的;二是随着高新技术的突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物质供给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核聚变,美国国立桑迪亚实验室用Z装置可以达到150万K的温度,离核聚变所要求的200万K至300万K的差距已经不大,该实验室计划建立的X-1装置可以达到核聚变所要求的温度;三是“世界政府”及其地区机构可以向技术创新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所取得的成果属于公有。所有这些,将使生产关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工业社会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及其余额(剩余价值),知识经济主要依靠新型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创造价值及其余额,单位新型劳动创造的价值比单位体力劳动多得多;物质经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一种新知识技术是唯一的,创造的价值高于原有的知识技术,边际收益是递增的,国家、集体和个人可以把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知识创新,经济与创新活动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知识经济呈“加速”发展的趋势。1994年美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24.2%,英国和日本均为22.2%,分别占GDP的6.5%、7.1%和8.4%左右。由于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而英国和日本制造业的比重高,使美国的这个比重低于英国与日本。如果计算全部知识经济占GDP的比重,美国是世界上最高的。

第四,有人估计,当人类进入高级知识社会后,物质生产只需要10%的劳动力,而90%的人将从事信息活动和知识创新。到那时,物质与精神财富将极大丰富,旧的分工将逐步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1995年美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9%,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占24.2%,两者合计占27.1%,再加上第三产业(服务业)中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员,总数不会超过40%,60%的人员在第四产业(信息业)和第五产业(知识业)中就业,物质生产的就业人数降低到10%,已经不是遥远的事情。

第五,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如上所述,知识产品具有共享性,它们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需分配。

知识社会的文化。这里仅对网络的作用做些说明,全球网络的形成,将使网络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通讯、网络会议等等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家上班、灵活上班(知识创新的劳动时间由本人掌握)、异地上班(包括人在本国,在外国就业),将变成非常普遍的事情。多媒体技术、语言自动翻译机(不必学习外语)等,将使家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东欧剧变,苏联瓦解,震撼了全世界,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得益忘形,反复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破产”的论调;国内也有个别人把共产主义理想说成是“乌托邦”,使许多人发生了“信仰危机”。我们坚信,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共产主义运动必将出现新的高潮。

正当资产阶级学者百般讥笑“共产主义已经失败”的时候,“资本正是……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注: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9页。)。知识社会的出现使理想变成了脚踏实地干的事业,虽然高级知识社会的到来可能在21世纪的下半叶,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它像光芒四射的太阳,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标签:;  ;  ;  ;  ;  ;  ;  

论知识社会: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