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得将自身的思想扭转过来,以开放进步的心态来进行教学,顺应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a
传统教育方式使得多数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让学生无法自主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步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将学习重点从单纯的知识获取上转移到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析上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开发其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往日求“量”的教学,而要开始追求课堂教学的“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边长问题时,有定理: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照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学习,只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定理,并且结合习题让学生加深记忆即可,但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定理,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小木棒,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小组中共同探讨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提出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作为主体存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自身的好奇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具有针对性的采用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对“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平行或交叉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小学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指导学生采用学习的知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及计算公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升学生思维速度?
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解题速度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首先要用部分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得学生能够强化数学思维的基础,提高解题速度。对于学生来说,其把握基础知识的本质越深入,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运用起来才越发得心应手。教师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解题速度。其实运算速度反映的就是学生的运算习惯和思维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通过概括总结习题解题规律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习题分类,并对不同类题的解题方法加以详细介绍。教师可以安排各类解题方法(如,类比法、化归法、数形结合法、代入法和特定系数法等)的习题帮助学生强化解题思路,锻炼学生快速运算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能够向学生传授总结的速算要领,使学生对部分经常使用的公式和数据等熟练掌握,从而使学生加快解题速度。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巧的归纳总结,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为教学目的的实现留下足够的时间。?
四、开拓思维空间
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的发展的,思维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开拓思维领域,发展教学求异思维,使学生能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当然,开拓学生的思维,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更严格一些,对中等生或较差的一些学生,则可适当地降低标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有顺序性的,有阶段性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其客观规律,我们的教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所以,开拓思维领域,必须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必须符合严谨性和量力性的原则,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几何证明题,对优生,可要求其用多种方法进行尝试,而对于中差生,则只要求其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了。
五、发展求异思维
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各处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因此可提供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使学生在寻求各种结果中,表现思维的创造性。求异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让学生在变化中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题目由浅入深,并多采用一题多变,由只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和解题过程三者之一的封闭训练,逐步发展到改变三者之中的两者以上的开放型的变式训练。还通过题型的转换,力求通过填空、选择、判断、解答论证等形式的练习,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各种解题的方法。促进思维向着横向、纵向、逆向及发散等方面深入发展,从面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使学生们坐下来,使他们爱思考,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但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坚持不懈,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金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
[2]常春波.小学数学总复习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
论文作者:巨世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